東大80后團隊開創光網絡生存性機制“3+2”模式
2016-04-05 12:10: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沈陽4月5日消息(記者徐志強 通訊員 段亞巍)2006年12月26日,臺灣屏東恒春地區發生強震,震中距大陸最近海岸線約350公里,距臺灣陸地約15公里。臺灣地區的地震嚴重影響到內地出口光纜,造成國內訪問國外網站故障,尤其是通往美國的通信網絡中斷。
東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系郭磊教授清晰記得當時的感受,“中美之間的教育網絡通路只有這么一條,且途徑臺灣,一旦此路發生故障,國內網絡隨之崩潰,所有鏈接全部中斷。”作為通信專業的老師,郭磊深知如果配置了網絡生存性機制,通信網絡完全可以通過歐洲的光纜繞道到達美國,保障通信暢通,而不至于因為只有一條通路出現問題而全網癱瘓。
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潛在的巨大價值。為了滿足時代賦予網絡高可靠性和業務多樣化的需求,探索更為有效的光網絡生產性機制和優化方法就越發具有重要的科研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為此,郭磊帶領團隊“劍指”光網絡。
郭磊帶領一支年輕的80后科研團隊經多年攻關,提出了光網絡生存性機制與優化方法的“3+2”模式,為光網絡生存性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和實現方法。
“3+2”模式即為團隊針對傳統網絡資源冗余度高、保護效率低等現實問題,提出的兩個方法加三個機制的解決方案,對推動光網絡生存性研究及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兩方法是備份資源共享與優化方法和備份路由選擇與優化方法;三機制是基于區分可靠性的生存性機制、支持業務疏導的生存性機制和支持光纖-無線融合的生存性機制。
備份資源共享與優化方法是解決“共分享”的問題,提高備份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網絡保護成本,優化資源利用率和保護成本均超過10%。備份路由選擇與優化方法是解決“尋他路”的問題,找到多條可供選擇的傳輸路徑,并針對不同網絡環境提供最科學、最合理的路徑選擇方案。與同期國外技術相比,該方法優化路由配置效率超其1倍以上,提高故障恢復能力超過11%,顯著改善計算可擴展性近兩個數量級。
三機制主要是解決傳統網絡資源保護效率低的問題。基于區分可靠性的生存性機制根據網絡抵御風險的能力劃分不同等級,建立與之相匹配的保護模式;支持業務疏導的生存性機制針對“綠色網絡”這一國際熱點問題,提出靈活的疏導保護機制,突破傳統保護機制能耗高的局限性;支持光纖-無線融合的生存性機制提出光纖與無線融合配置的模型,給網絡安全上“雙保險”。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J. Comellas教授在評價郭磊團隊研究成果時說:“提出了新的保護方法和資源類型”。
郭磊團隊獨創光網絡生存性機制與優化方法的“3+2”模式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豐厚了成果,且多項技術已在華為、遼寧電力等知名企業廣泛應用,并得到了如美國訊遠通信、MIT等企業和科研單位的高度關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編輯:劉拓拓
關鍵詞:沈陽
8年前,IT男張旭陽創辦沈陽失物招領網站,供失主和撿到物品的人免費登記信息。
2016-04-01 16:34:00
今日凌晨,沈陽本季供暖期已經結束,為應對采暖期結束后可能出現的低溫天氣,沈陽市已提前制定延長供熱預案。
2016-04-01 09:38:00
當日,受大風影響,我國北方多地出現沙塵天氣,新疆、內蒙古、遼寧、吉林、甘肅、寧夏、河北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揚沙或浮塵天氣。當日,受大風影響,我國北方多地出現沙塵天氣,新疆、內蒙古、遼寧、吉林、甘肅、寧夏、河北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揚沙或浮塵天氣。
2016-03-31 18:3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