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新聞中心 > 央廣網國內 > 地方新聞

央廣網

“外國觀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戰”研究成果今天在上海發布

2015-08-06 16:43: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8月6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中心今天發布“外國觀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戰”研究成果,呂彤鄰教授研究團隊充分利用海內外最新解密的檔案文獻,向世人呈現敵后游擊戰的歷史圖景,在更深的層面揭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邏輯。   

  在抗戰時期就曾有人詆毀中共武裝“游而不擊”,近年來,片面否定中共抗戰貢獻的議論不時出現,各種“抗日神劇”更是扭曲了人們對這段歷史的認知。通過潛心挖掘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政府的解密檔案,呂彤鄰團隊還原了中共敵后抗戰的真實景象。比如,美國花旗銀行原北平分行經理霍爾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逃往晉察冀,在敵后根據地滯留了6個月。他在給美國使館的報告中強調:“任何沒有來過敵后根據地的人,都不可能真正認識到日本侵略者對這里的人民造成了多大的苦難!薄叭A北地區人民所做出的真誠愛國主義的努力,與延安以南地區比比皆是的惰性形成了鮮明對比!泵绹\婈憫痍犼犻L、羅斯福親信卡爾遜來到根據地后,對中共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他在1938年3月完成的《關于中國西北部軍事活動的報告》中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廣大民眾具有一種嶄新而且不尋常的民族主義精神;八路軍領導人發展了非常有效的游擊戰模式;日本步兵很大程度上依賴現代武器的幫助,日軍在應對傳統軍事戰役時效率較高,但面對沒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游擊戰術卻無所適從。實際上,中共領導的人民戰爭并不局限于農村根據地,抗日戰線在敵人嚴密控制的城市地區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針對中共在華北敵后的各級組織、基層黨員、抗日活動等情況,日本在華情報機構的解密檔案中留下了大量記錄,其中就有不少關于中共地下工作者的抗戰事跡。

  資料研究還表明,一直被忽視的“紅色情報”是美軍的重要情報源。尤其在抗戰后期,美國很難從國民黨軍隊那里及時獲取準確的日軍情報,這也是促使美軍觀察組堅持要到延安進行調查的重要原因。中共曾主動把軍隊活動信息、日軍情報交給美方參考,僅書面報告就多達120份;中共協助美軍在延安和根據地建立了氣象站和電臺網絡,其提供數據的可靠性在當年中國十個氣象站中排名第一,為美軍飛行員提供了更安全的飛行條件,保障了對日本本土實施的戰略轟炸任務;中共還先后協助美軍人員到陜甘寧、晉察冀、晉綏等敵后根據地進行考察,盟軍因此獲得了大量有關抗戰前線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此外,當時有幾百名日本戰俘在延安和各個敵后根據地協助中共進行宣傳工作。這批戰俘被美國戰時情報局利用起來,起草了大量傳單,在對敵“心理戰”方面為整個美國軍事系統提供了寶貴的資訊和經驗。

  對于美方在情報領域所提出的合作要求,中共不僅予以積極配合,而且超出了美軍情報機構的預期。美方認為“幾乎在日占區的每個角落,延安隊伍都有常駐情報人員或武裝力量。因為他們不斷與日軍發生戰斗,他們擁有敵軍戰俘與情報的出色資源!泵儡娪^察組負責人包瑞德在給戰略情報局的報告中寫道:“這一點完全可以看清楚,只要有共產黨人的合作與協助,你們所做那種工作(情報搜集)在華北一帶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庇糜^察組成員克洛里少校的話來說:中共的根據地是“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敵后軍事情報來源 。”  

  同時,中共抗戰時期的“實用外交”,進行了超越意識形態的合作。中共領導的對日作戰卓有成效,在中國基層社會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并且在政治上、軍事上有著難以估量的發展潛力,這是吸引大量西方人關注敵后戰場、愿意與中共開展戰略合作的現實基礎。例如,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第三任組長威爾伯·彼得金在政治上屬于右翼,他在根據地期間也從不掩飾自己的反共立場。通過對敵后根據地長達四個月的考察,彼得金對晉察冀軍區政委程子華等人表示:“我雖不同意你們的主義。但你們所做的一切我都非常同意,并且予以贊美”。他認為“殺我敵人的人就是我的朋友”,盡管在意識形態層面與中共存在沖突,他回國后還是在不同場合多次舉行講演,向美國社會各界介紹了不為人知的地道戰、地雷戰的成就;趯χ泄矊嶋H情況的深入調查,以謝偉思、戴維斯為代表的美國外交官們認為,只要美國政府努力,就有可能爭取中共在將來的美蘇爭霸中保持相對中立,因為中共是在各國共產黨中唯一有能力獨立于蘇聯的。他們認為這種獨立性來源于中共政治軍事的強大,出于美國的實際利益考慮,美國政府應該盡可能與中共保持良好的關系。

編輯:中國廣播云采編

關鍵詞:上海

說兩句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猜你喜歡

視覺焦點

推薦視頻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備05065762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