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檢驗檢疫局構建生物安全防控體系服務“生物國防”戰略
2015-03-19 10:09: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廈門3月19日消息(記者郭婕妤 通訊員張金山 田怡)根據權威統計,截止到2014年我國生物入侵物種已達544種,每年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所列100種最具威脅的入侵物種中,侵入我國已超過50種,生物入侵防控形勢十分嚴峻。生物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防戰略制高點。廈門檢驗檢疫局充分發揮國境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在“生物國防”中的作用,綜合運用監控監測、檢疫查驗、風險預警、口岸監督、聯防聯控等多種手段,構建口岸生物安全防控五大體系,筑牢國境生物安全屏障。
據介紹,廈門檢驗檢疫局對輸入性有害生物實時監控,綜合數據分析和風險研判結果,及時通報、預警和控制。實施國境口岸醫學媒介監測和本底調查,以及實蠅、舞毒蛾和外來雜草等生物監控、監測,建立口岸生物本底數據庫和外來生物截獲數據庫。開展生物遠程鑒定和溯源調查。2014年,監測捕獲鼠類316只,蚊類402只,實蠅類害蟲6種、312487只。
以全申報、分類管理、風險評估為抓手,建立覆蓋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行李、郵包等檢疫對象的口岸檢疫查驗和處置機制,建立重箱“三三三”檢疫查驗模式、進境空箱和分撥貨物報檢前集中檢疫模式、行李“人-機-犬”立體查驗模式等,確定生物防控重點國家、重點口岸以及重點對象。2014年,截獲有害生物623種10473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53種,1054次,包括全國首次截獲檢疫性雜草瓜列當、絲尾莖線蟲、云杉粗鞘墨天牛等,福建首次截獲地中海梗天牛、歐洲根小蠹、黃肩長尾樹蜂、騷擾阿蚊等。
同時,成立疫情疫病風險評估專業技術隊伍,運用流行病學、統計學手段,根據檢疫查驗、監測監控信息,堅持底線思維和系統思想,科學研判生物入侵風險,適時啟動應急處置預案。成功處置了入境維修航空器攜帶13只活鼠事件、舊飛機輪胎攜帶埃及伊蚊成蚊和幼蟲事件、美國貨物攜帶活鼠事件等。
以口岸核心能力建設為抓手,通過動態分類分級管理、日常監督結果通報,促進經營主體完善“三防”設施、消除生物孳生場所,突出生物防治責任主體,提升國境口岸生物安全防范能力。國際衛生機場、國際衛生海港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考核驗收,集裝箱堆場協檢人員從新加坡入境空箱中捕獲攜帶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人畜共患病病菌)的活體美洲大蠊,部分國境口岸單位被地方評為媒介生物防治先進單位。
并且建立了檢驗檢疫、海關、海事、邊檢、港務口岸單位合作平臺,實現“信息互享、執法互助”。建立與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結果互認、疫情信息通報機制,拓展國境“生物國防”廣度;推進重點實驗室、區域實驗室、常規實驗室生物鑒定、檢測平臺建設,發揮實驗室網絡技術支撐作用,有害生物“檢得出、檢得準、檢得快”,拓展國境“生物國防”的深度。2014年,從截獲的有害生物中檢出細菌127批次、病毒22批次、真菌2111批次、線蟲288批次、螨類6批次。
編輯:許璐娜
關鍵詞:廈門;入侵物種;防范
2015-03-18 11:26:00
2015-03-14 17:16:00
2015-03-14 16:52: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