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城西鎮大樣村村郵站(央廣網發 吳媚苗 攝)
央廣網海口2月3日消息(記者吳媚苗 許云)近日,記者從海南省郵政管理局獲悉,截至目前,海南省已建成村郵站2610個,全省18個市縣(除三沙市外)都實現村村建站、戶戶通郵,農村投遞頻次達到周五班,深度覆蓋所有自然村,郵件報刊實現投遞到戶。此外, 2015年,海南省還將以村郵站為基點,擴大物流服務,同時激活農村雙向物流。
海口建成248個村郵站 推動快遞下鄉進村試點
據了解,截至2014年9月,海口市提前一年三個月完成了全市248個行政村村郵站的建設。城西鎮大樣村村郵站就是去年完成建設的一批村郵站之一。村郵站建成后,大大節省了村民取包裹的時間和成本。
“以前取包裹都得到幾公里外的網點去取,開電動車也需要十來二十分鐘,現在到村郵站就可以取到包裹,走過來都不到五分鐘。”大樣村的村民吳玉蘭笑著介紹道,自己平常主要在網上買一些日常用品、衣物、鞋子等,都是由家里的年輕人幫她下單,能夠買到很多本地沒有的款式,如果不滿意還可以退貨,十分方便。
同時,中通快遞也進駐了這個占地十幾平米的村郵站。據中通快遞工作人員蔡勝輝介紹,快遞下鄉的成本很大,所以很多企業都不愿意去做。“現在中通和村郵站展開合作,只需要把包裹放在村郵站就可以了,由村郵員代為看管和轉交,都是一手一手交接的,沒有出現過客戶投訴丟件落件的情況。”
目前,海口市已開展了包括大楊村、唐善村、美德村等3個快遞下鄉進村試點,村級便民服務站3個,EMS、順豐、中通、申通、韻達等大規模品牌快遞企業也正在積極拓展農村市場。接下來,海口市政府將繼續推動快遞下鄉,擬撥付財政支持35萬余元。
定安實現農家書屋與村郵站“合體” 發展便民信息服務
在定安縣定城鎮山椒村郵站,村民吳福端剛剛繳納了40元的電費。“以前都是要開摩托車去縣城里,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繳費。話費、電費都是在這邊交,這里還有wifi,等的時候可以用手機上上網。”
定安縣郵政局副局長張月師介紹,去年,定安縣在海南省率先提出“農家書屋+村郵站”共建模式。目前,108家文化村郵服務站已經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同時,還配備了計算機、打印機、取款設備等,提供安裝寬帶網絡、開通wifi、代收代繳、網絡購物、代訂機票火車票、拓展小額取款和農業貸款等業務,實現文化村郵服務站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
五指山市在山區村落建立村郵站 報紙郵件當天送達
牙合村位于五指山的腹地,這座山區里的小村落距離最近的毛陽鎮約有17公里的路程,但是開汽車進村卻需要1個多小時。整個牙合村委會共有825人口,黃澤軒則是該村委會唯一的村郵員。
黃澤軒說,以前村里的信件包裹都是有人去鎮上就順便帶回來,報紙更是要隔3、4天才能看到。而現在,基本上能做到當天的報紙下午就能送達。“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海南日報、南國都市報這些報紙,”他說,“需要送到村委會轄下的7個自然村、道班還有學校,騎摩托車來回要3、4個小時。”
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下雨天,報紙會濕,信件包裹也會壞,路不好走,有時候要用東西包起來,或者等到雨停,實在不行只能第二天再送。”黃澤軒介紹道。回憶起印象最深的一次,黃澤軒說是在威馬遜臺風的時候,那一天他正好要將報紙信件送到離村委會2.7公里外的原始黎族村落——初保村。“刮臺風山路上有樹枝,就帶著刀邊過邊砍,走了大概2個鐘頭。”
此外,黃澤軒還告訴記者,他希望2015年網線能夠拉到這個山區村落里,這樣村郵站就不僅僅只是送報送件,還能實現更多的便民服務。
村郵站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未來以激活農村雙向物流為目標
2015年1月15日,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俊做出批示:海南省在全國率先實現郵政體制改革后解決農村郵政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是得民心的好事、要管好、用好。
海南省郵政管理局局長吳鐵硯介紹說,在村郵站建設之前,一般是由村委會向村民小組捎帶報紙、信件以及包裹,這個過程中如何保障物品及時、安全地送達成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村委會到自然村的郵政服務能力欠缺,與人民群眾的需求成為矛盾。而村郵站的建設,則解決了這一難題。
而針對接下來如何“管好、用好”村郵站,吳鐵硯提到,目前,村郵站管理辦法正在起草,以此來加強監督建設。同時,要以村郵站為基點,擴大物流服務,來強化城鄉服務網點的密集。而未來關鍵的一個方向,是要通過電子商務的融入,來激活農村的雙向物流。一方面保證生產生活用品由縣城向農村配送,另一個方面,則是助力海南農產品的品牌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