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成創業平臺 邊城人把“朋友圈”變“經濟圈”
2014-03-19 18:06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烏魯木齊3月19日消息(記者張孝成 烏魯木齊臺記者王哲)當微信被人們廣泛應用時,微信零門檻的宣傳平臺,讓邊城烏魯木齊一些創業者們找到了營銷陣地,他們逐漸把"朋友圈"變成了"經濟圈"。
點開微信朋友圈,混跡在分享心情、分享生活的各色信息中,還有許多兜售產品的圖片和文字。在媒體工作的依達,去年12月開始在朋友圈中發一些商品圖片信息,做起了朋友圈生意,她說,在朋友圈里做生意,最大的好處就是零投入,風險小。“把我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全都放到網上,一般情況下每個東西掙20、30塊錢,實體的店還要租房子,進貨,在內地很多廠家都有開微信,在微信上招代理,這樣就可以做他的代理,一般的貨都是我先拿到手,由我送貨。在微信上我會把銀行的號碼發上去,我會把我的身份證,名字,還有我的工作單位都會告訴他,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信任。”
依達說,因為靠朋友的相互轉發,現在她的客戶已經有近300多人。“一半以上是認識的,前面只是微信里有的朋友,然后朋友會推薦給她的同事,慢慢人越來越多。”
王歡也是一名在微信上經營生意的店主,不過,她賣的是自己做的烘焙點心。“大家都覺得我做的挺好的,后來我們想不如把原材料的錢掙回來,也沒有想的靠它掙多少錢,沒想到銷量還行,我上個星期大概就做了13公斤的餅干。”
"朋友圈"里的朋友對這種營銷方式是怎么看的呢?丁曉敏有過幾次在朋友圈購物的經歷。她說,“買來的東西還算稱心。可以足不出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價格都偏低。是朋友買的,物品的東西質量可以保證,也愿意在朋友圈買東西。”
也有市民會考慮到商品質量,付費方式等問題,對"朋友圈"里的買賣有所顧忌,市民柳戈表示:“看到別人買了把貨拿上,貨品還不錯的情況下我才考慮,因為中間沒有第三方的監督。”
在"朋友圈"中兜售商品的經營者,很少有自己的實體店面,大都是發布商品圖片信息,以代購為主。買賣雙方是建立在信譽基礎上的交易,這種經營方式是否合法?烏魯木齊市工商局市場管理處處長付立軍表示:“網絡經濟的發展是井噴式,爆發式的,從一開始出現簡單的網絡交易,到后面的平臺搭建,以及后續提供的服務等等這一系列發展速度很快,這是信息技術決定的,再一個它的出現和存在也是由市場決定的,所有創業途徑只要合理的,合法的,我們工商部門都是持積極的支持態度。”
針對微信開店不需要實名認證,也沒有平臺監控狀況,付立軍表示,如果要將買賣風險降到最低,消費者在購物時一定要所取消費憑證。“朋友圈有情誼在,可能就會忽視向對方索要消費憑證的環節,這樣的話維權就會有些困難。”
編輯:張喬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