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疆之一:“新疆之窗”國際大巴扎
2013-11-28 22:29 來源:央廣網央廣圖庫 說兩句 分享到:
新疆國際大巴扎——新疆旅游必到之地(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央廣網烏魯木齊11月28日消息(記者張雷、林霞、蔣雪嬌)今年7至10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華之聲與新疆記者站先后派出三個聯合采訪報道組,展開環天山、環北疆、環南疆采訪,驅車一萬多公里,先后奔赴新疆各地州市采訪。
烏魯木齊的國際大巴扎是《美麗新疆》系列采訪的第一站,因為在新疆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沒有去過新疆國際大巴扎,在新疆的旅游總是不完美的。
“巴扎”是波斯語集市、市場的意思。新疆地處絲綢之路的中西貿易通道,各族人民特別是維吾爾人具有重商、崇商、經商的傳統,新疆各地的巴扎,就是他們長期從事商貿活動的場所。
在新疆,哪里人多,哪里就有巴扎。據說,新疆的巴扎大多是這么形成的:起初只是一兩人、三五人在那里擺攤設點,久而久之,攤鋪越集越多,排列成行,有了氣勢,形同市場。人們流連于此,或購物,或聊天,或品嘗,就形成了巴扎。
新疆國際大巴扎副總經理周志勤介紹:新疆巴扎有大有小,各式各樣,臨近鄉鎮的巴扎日也是約定俗成地錯開,便于互通有無。巴扎最早是以物易物,一到“巴扎日”,大家就帶上自己項交易的物品,到巴扎上去換回自己需要的物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現在的巴扎大多采用現金、刷卡交易,但在一些偏遠的農牧區巴扎,依然保留著原始的易貨貿易形式。
周志勤說:2008年建成時取名叫新疆國際大巴扎,一是體現新疆地域特色,而是突出國際特色,因為巴扎是新疆周邊很多國家都能聽懂的一個詞匯,就是希望通過新疆國際大巴扎這個窗口,把新疆及周邊國家各民族的民俗風情文化展示給國內外游客,立足新疆、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新疆國際大巴扎導游告訴我們,雖然在新疆很多地方都有大巴扎,但烏魯木齊的國際大巴扎,才是真正意義上具有國際化概念的大巴扎,集伊斯蘭文化、建筑、民族商貿、娛樂、餐飲于一體,是新疆旅游業產品的匯集地和展示中心,被稱為“新疆之窗”、“中亞之窗”和“世界之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巴扎。
新疆國際大巴扎所的建筑風格是伊斯蘭建筑風格,共有六棟樓,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有10萬平方米,是新疆一個標志性建筑物,也是新疆旅游的一個溫度計。新疆國際大巴扎的游客多了,就知道新疆旅游旺季到了。所以這個地方已成為國內外游客到新疆不得不來的一個地方。因為到這來基本上可以把新疆的各少數民族的風俗,從建筑特色到他們的服飾,到新疆的歌舞文化以及餐飲文化、商品文化,基本上都可以看得非常詳細。
因為新疆是古絲綢之路最重要的通道,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在這里匯聚,而新疆又是多數民族匯集地,在新疆能感受到新疆各民族的風俗文化。正是因為大美新疆的自然風光、少數民族特色、悠久的歷史文化,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到新疆來欣賞風景、體驗民族風情、探尋歷史文化。
周志勤介紹:新疆國際大巴扎建成后就成了國內外游客到新疆旅游的首選地,這里不僅可以感受新疆各民族風情,還能感受到周邊多個國家民族風情,喜歡購物的朋友在這里能買到新疆及周邊各國各種旅游紀念品、民族手工藝品。新疆國際大巴扎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巴扎,因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大巴扎只有一層,而新疆國際大巴扎各個樓最矮的也有三層。晚上,新疆國際大巴扎就是一個非常輝煌的宮殿,有新疆最著名的大劇院,展示新疆最著名的各民族歌舞。
新疆國際大巴扎的位置在烏魯木齊市二道橋商貿圈,走進這座帶有濃郁伊斯蘭建筑風格的大巴扎,你會發現,這里重現了古絲綢之路的繁華,體現了濃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外地游客逛巴扎,時常對這里琳瑯滿目的貨物感到驚奇。新疆的民族樂器,民族服飾、和田的艾德萊斯綢布、維吾爾族精美的花帽,精致的絲巾和工藝高超的披肩,還有手工地毯,當然俄羅斯的工藝品,巴基斯坦的掛毯、銀器,印度的香料,在這里一樣都能找到。
周志勤一邊帶我們一起逛大巴扎,一邊介紹:新疆國際大巴扎能買到的比較特色的商品,一是新疆特色的干果。因為新疆是中國花果之鄉,一些新鮮水果不便于長途攜帶,所以就把它晾成干果,包括葡萄干、杏干、瓜干、紅棗、巴旦木等。二是新疆民族特色工藝品,艾德萊斯綢、小花帽、披肩、紗巾等服飾,英吉沙小刀、銅器、木制品等手工藝品,各種民族樂器等。三是周邊國家特色商品,中亞五國、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國的工藝品等。
逛完新疆國際大巴扎各個獨具特色的商鋪,我們登上大巴扎廣場80米高的新疆第一觀光塔,一路沿階而上,你會發現墻面上畫著“新疆十大景觀”的圖文介紹及代表新疆各少數民族風情特色的圖畫,一路逛下來,相信就會對新疆的歷史人文了如指掌了。
這就是新疆國際大巴扎,一個歷史厚重,充滿異域風情,體現民族特色的地方,一個精品薈萃 特產云集,你一生一定要來一次的地方。不管你是不是購物狂,相信一定都會滿載而歸。
編輯:李逢靜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