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2月23日消息(記者張毛清 通訊員高翔)“以往每年都是坐務工專列到溫州去,要20多個小時,今年在家門口坐高鐵,只要5個多小時,也不用在風雨棚候車,直接進站上車,真是方便多了。”2月22日,陽新縣浮屠街鎮居民劉云沖在乘坐8:20到溫州南的G2035次時高興地講。
2月22日農歷正月初七,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武昌東車務段陽新站春運傳統的發送人高峰日。當天該站開行客車93趟,其中高鐵、動車62趟,普速客車31趟。共發送旅客10521人,與2017年春運同比增長11%。累計發送旅客98373人,同比增長26%。
2018年陽新縣首次邁入高鐵春運,該縣境內3個車站日開行列車122趟,白沙鋪、楓林站開行高鐵、動車29趟。
湖北省陽新縣是革命老區也是國家級貧困縣。1990年開通運營的武九線穿越境內。上世紀90年代中期該縣開始出現民工流,鼎盛期近70萬人外出務工,成為湖北省勞務輸出大縣。自1997年春運起,陽新車站首次在全國縣級三等站開行始發務工人員專列,鐵路部門組織全列空車車底專門到該站向溫州、深圳、福州、上海、汕頭等地輸送務工人員,最高時該站春運發送務工人員20多萬人。隨著鐵路歷次大提速,武九線成為路網干線,2010年武九線開行動車,該站成列始發務工專列趟數逐步減少,多站預留車廂組成務工人員專列逐步增多。2017年9月開通武九客運專線,陽新站成為普速、高鐵兩線并行的高鐵車站。
由于進入了高鐵春運,高鐵、動車大密度開行,運能大增,22年來,陽新站第一次沒有始發務工人員專列,也沒有預留車廂。當日該站高鐵、動車共發送旅客8059人,占總數的76.6%,成為務工人員運輸的絕對主角。乘坐28趟普速客車及3趟臨客的旅客也和高鐵旅客一樣,輕松邁入車廂,踏上尋夢之旅。
陽新站客運值班主任蘇秀蘭到今年在該站已經歷了22個春運。她講:春運變化真大,像做夢似的。97年春運只有7趟客車,旅客們將車站擠得水泄不通,鐵路條件也不行,旅客購票乘車更辛苦。售票從最開始的人工售硬板票到現在的磁質電子票和網絡售票已經是第五代了。列車也由蒸汽、內燃機車牽引的慢騰騰的綠皮車,發展到電力機車牽引的空調車,如今車站高鐵、動車占列車總數的67%,網絡售票率達到87%,火車公交化了,售票網絡化,有流也不顯流了。
當天早晨陽新地區春雨綿綿,天氣較為濕冷,從四面八方來的旅客不慌不忙地走進了陽新站搭建的臨時風雨棚。風雨棚面積1500坪米,比去年小一半。此前21年來,為解決旅客長時間購票、候車和列車大面積晚點無處躲避風雨等問題,該站均搭建了臨時風雨棚。今年因為列車密度大,旅客來了就走,形成潮汐式客流,候車室內、廣場上無滯留旅客,臨時風雨棚作為惡劣天氣和列車大面積晚點的應急設施,以及接續公汽站的風雨廊道。
該站還設立了“紅土地”服務臺,值班人員隨時提供導購、出行等咨詢,并備足一次性水杯、小藥箱、針線包、行李箱維修工具等提供給旅客使用,20名志愿者全天候在候車室、出站口、站臺等處服務重點旅客,讓旅客體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