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國北疆構筑起萬里綠色長城。

——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這輩子,我最驕傲的就是在柯柯牙種樹,如果還需要我去守護樹林,我明天就出發。”近日,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的柯柯牙紀念館,年近八旬的柯柯牙林管站第一任站長依馬木·麥麥提在講述自己種樹經歷時感慨地說。

柯柯牙處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里還是一片荒灘,每年沙塵天氣超過100天。1986年,阿克蘇地區啟動柯柯牙綠化工程后,依馬木·麥麥提參與到3000畝防風林的植綠與守護中,一干就是30多年。

志愿者在阿克蘇地區溫宿縣佳木鎮植樹 (央廣網發 張文龍 攝)

艾斯卡爾·依馬木深受父親依馬木·麥麥提的影響,如今身為阿克蘇地區林業發展保障中心高級工的他已經從父親手里接過守綠護綠的工作。“將來也會讓我的兒子,繼續在這里為祖國的綠化作貢獻。”他說。

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阿克蘇人用30余年堅持不懈的實踐,在阿克蘇筑起了一道700余平方公里的生態屏障。如今,阿克蘇地區森林覆蓋率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3.35%提高到9.04%,沙塵天氣從每年100多天減少到30天左右,濕地面積增加到234.42萬畝,減少水土流失1290萬畝。

柯柯牙綠化工程讓荒漠變林海 (央廣網發 張文龍 攝)

柯柯牙的一片林,延伸出阿克蘇地區的連片綠,成為我國“三北”防護林工程中的重要一環。

依托當地獨特的光熱資源,柯柯牙在造林過程中不斷豐富完善“以林養林”模式,探索出在防護林網中套種蘋果、核桃、紅棗等經濟林,發展出經濟林樹種“長”“短”兼種、“林”“農”兼顧等模式,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步入良性循環。

潘學林是溫宿縣柯柯牙鎮天山喜農合作社負責人。2014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合作社栽下600畝吊干杏,建立果樹種植基地。2023年,合作社每畝吊干杏產量550公斤左右,總收入1000余萬元。目前,天山喜農合作社有臨時務工人員200人左右,穩定就業人員30多人。

李進正在柯柯牙自家的果園忙碌 (央廣網記者 丁安 攝)

“如果只栽防護林,當地的管理投入比較大。林果業是雙贏的,通過果樹的種植和管理,果農也得到了經濟效益。”溫宿縣柯柯牙鎮果農李進說。

“以林養林”的模式,帶來阿克蘇地區450萬畝經濟林的蓬勃發展。隨著一茬茬果樹的種植和培育,阿克蘇地區也成為新疆林果業的主產區,林果產量占全疆的四分之一。

“經過幾輩人的努力,柯柯牙經濟林的面積越來越大,冰糖心蘋果、吊干杏等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遠銷全國各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農民增收。”潘學林說。

總監制:駱紅秉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監制: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策劃:胡苗苗 卜葉

采制:姜茸 丁安 郭璁悅

編輯:趙亞蕓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