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年4月8日,距離武漢“解封”整整一年過去了。穿行在武漢,如果不是特意問詢,甚至很難看出疫情發生過的痕跡。武漢長江大橋上,車輛川流不息;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訓練館里,羽毛球比賽的吶喊聲此起彼伏;夜晚的保成路夜市燈火通明、人氣爆棚,密密麻麻的小攤鋪前,賣小飾品的、做美甲的......吆喝著招攬生意。若問起這一年有何變化,很多人會說,“越來越好了,終于回到了過去的生活,向前看嘛。”

那些疫情時為武漢“拼過命”的醫護人員,那些身處絕境、經歷過生死的患者,那些穿行于危險、百般服務的志愿者,以及無數忍受過孤獨、痛苦、低潮,最終挺過來的普通武漢人。如今,他們的日子歸于平凡,卻依然在平淡中閃著光。我們回訪了六位不同領域的武漢人,看看他們的故事。

2020年2月,甘如意在由老家騎行回武漢的途中

2021年3月,甘如意在化驗室工作(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導讀】

甘如意,疫情時,她因為騎行四天三夜,逆行跋涉300公里回醫院上班被大家熟知。如今,她是全國“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全國抗疫先進個人”“荊楚楷模”......也因在抗疫中的突出表現,被調任藏龍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

當我們接觸甘如意時發現,她依然是那個單純、質樸、善良的小女孩。采訪本是約在第二天,但甘如意在電話中堅持:“沒關系,你們今天忙完別的事,晚點再來采我,這樣就可以騰出時間在武漢轉轉或者忙其他的事!”

同事們陸續下班離去,寂靜的辦公室里,當甘如意再次講起那次不一樣的“冒險”,講述得知疫情嚴重時想要回武漢的焦急,一個人在318國道上冒著冬雨、忍著膝蓋的疼痛騎行,講述自己一路上搭過獻血車、騎過共享單車、徒步過,最后終于到達崗位......言語有些磕絆,有時會陷入長長的沉思,卻依然讓人無比震撼和感動。

這一年,甘如意的生活似乎變了很多,鮮花榮譽紛至沓來,站上宣講臺,成為單位領導......又似乎什么都沒變,在化驗室里一個接一個地做樣本,完成好最本職的工作。

甘如意在藏龍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甘如意自述】

我叫甘如意,今年25歲,2020年武漢封城后,2月1日我騎自行車從老家出發,2月3日下午6點到達金口衛生院范湖分院,第二天就上班了。

我覺得返崗的路程雖然有些曲折和漫長,可能自己平時只需要花一天時間的路程卻走了三四天,還遇到了這么多好心人的幫助,心里很感動,也覺得在那種時候遇到他們真的難能可貴。

回來之后,看到大家都在忙著做各自的事情,我就覺得自己也在為病人做化驗,回來這一趟比較值得。相比于自己在家待著的時候,內心惶恐不安;回到單位之后,做著自己的檢驗工作,在面對疫情的時候反而會更加坦然,更加有信心。

4月8日武漢“解封”后,是我在回醫院之后第一次回家,回到家里,看到爸媽都平安,他們也看到我平安,覺得當初自己做的這個決定,雖然有一點不考慮過程,但是結果還是比較好的。這也和很多醫護工作者的努力付出,志愿者的奉獻分不開!

這一年我可能換了一個工作環境,換了崗位,但是自己內心依然還是以前的那個自己,F在檢驗科的事情我都做,我喜歡一線的工作,這些事情自己都熟悉,有什么困難可以順帶解決。除此之外,也會解決大家一些工作上的問題,包括需要去和其他科室、領導溝通協商的問題。

如今,看到一切慢慢恢復,我會覺得自己作為一個醫護人員,做的事情特別有意義、有價值。對生活也會更加熱愛。我很早就參加了公安縣藍絲帶志愿者協會,去幫助老家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為他們買過筆記本,捐過微薄的錢,現在每次回去我都會去看他們,寫一些勵志的話鼓勵他們,希望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爭做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

馬上就是武漢“解封”一周年,我希望武漢這座城市越來越好,希望我們都能越來越幸福!

制作名單:

總監制:張軍、于鋒

總策劃:張春梅、趙凈

策劃:李雪南、朱虹、關宇玲

記者:孫瑞婷、張卓

攝影:韓靖

設計:牛晨明、張慧玲

制作: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