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4日消息(記者王啟慧)放假后回到武漢的第28天,全坤第一次走出小區走上家鄉街頭,他發現自己快認不出這座從小長到大的城市了。
“所有店鋪都關門了,像一座空城。”那一刻,全坤很想哭。
全坤是北京理工大學的一名研究生,1月19日,剛放寒假的他從北京抵達武漢,回到闊別半年的家鄉,本想趁寒假跟朋友好好聚聚。但沒想到因為新冠肺炎疫情,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市民進入居家隔離狀態。
志愿服務49天 守護武漢從寒冬走到暖春
“想幫忙做點事情,盡自己的一份力。”隨著疫情加劇,開學時間推遲,在家隔離了14天的全坤第一次向社區居委會提出申請做志愿者,居委會考慮到全坤是在校大學生還太年輕,出于保護便拒絕了他的申請。2月15日,全坤再次向居委會提交申請:我不僅是社區的青壯年,更是一名中共黨員……疫情當前我更要勇于擔負起責任來,我要沖到前線去。
2月16日,全坤正式開始了志愿服務工作,他也是所在社區中的唯一一名大學生志愿者。執勤站崗、為出入人員監測體溫、給社區消毒、為居民送菜……這些都是全坤的工作內容。“給老人買過藥,給嬰兒買過尿布,也給不能開學的小學生送過課本。”回憶起志愿服務期間自己做過的事,全坤笑了起來,在他看來,志愿者的工作都是很瑣碎的小事,但對社區居民來講都很重要。
全坤所在小區是一個老式小區,沒有電梯,每次去給居民送菜及其他生活物資時,他都只能爬樓梯。作為工作人員中最年輕的青年人,全坤主動攬下了大部分體力活,數不清一天要樓上樓下跑多少趟。一個多月的時間,原本就瘦削的他又瘦了5斤。“累是其次,其實最不方便的就是小區沒有公共廁所。”為了不脫崗、離崗,全坤就少喝水或者干脆不喝水,等到中午休息、晚上下班再去廁所。
二、三月份的武漢,一到夜里氣溫低得讓人瑟瑟發抖。一天夜里,全坤從社區居委會回家,裹緊衣服跑到小區門口時看到下沉社區的機關干部在寒風中蜷縮在角落里。“很心酸,他們都是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的叔叔阿姨,太不容易了。”在武漢的這個冬天里,太多畫面讓全坤難以忘記,同時有一些人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里。
父子倆第一次并肩作戰 他用測溫槍給父親“來了兩槍”
相比起自己,父親是更早進入“戰場”的人。全坤父親所在的單位在疫情期間屬于生活物資保障單位,“我爸爸負責裝配運輸,從2月1日起就復工了。”提起父親,全坤滿是驕傲和自豪。在他心里,爸爸是一個沉默寡言,但是靠譜正直、溫柔謙和的人,總是會給他講一些英雄故事。每當身邊有人需要幫助,父親總會挺身而出。“父親對我的影響很深,我一直把他當做榜樣。”
父親復工,自己參加志愿服務,最擔心的人是媽媽,但是父子倆人對自己的決定都很堅持。“特殊時期需要我,我得去。”父親的回答簡短但很堅定,也許就是每一次父親對原則的堅持,一點點地影響和塑造了全坤現在的品格。
“做志愿者的第一天,給我爸來了‘兩槍’。”全坤記得很清楚,爸爸離家上班、下班回家,全坤作為志愿者用測溫槍給父親“來了兩槍”。說起父子二人第一次在“戰場”上并肩作戰,全坤有點掩飾不住的開心。
“我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疫情逐漸好轉,馳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開始撤離,全坤也結束了自己志愿服務的工作。站在自家陽臺他向外望去,馬路兩邊站著揮舞國旗送別醫務人員的武漢市民。“他們大聲喊著謝謝你們!那個場面很感動也很震撼。”武漢的勇敢、樂觀和堅強讓全坤感到自豪,從寒冬到暖春,這艱難的過程,他和千千萬萬個志愿者陪伴武漢走過。
而這個春天,不僅是武漢恢復生機的春天,也是全坤的畢業季。在經歷了疫情之后,全坤告訴記者,自己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名國防軍工領域的工程師是他的夢想。“我們學校常教導我們的一句話就是:延安根,軍工魂,國防情,北理夢。把學到的東西學以致用,這是每一個青年人應該做的事。
“自從離家求學,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就像文學作品里寫的那樣,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后的7年時間,全坤錯過了武漢這7年所有的春秋。而這一次,他認認真真地感受了家鄉的春天,并準備好了迎接武漢火熱而有煙火氣的夏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