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30日消息(記者孫冰潔)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正日益受到社會關注。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宣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規劃了明確的時間線:到2022年底,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心理服務平臺或依托校醫等人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在解讀這一方案時稱,兒童青少年時期是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對于幫助兒童青少年培養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強的精神品質、樹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標都至關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精神衛生和心理行為問題(尤其是抑郁癥)是年輕人最主要的疾病負擔。而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成為重要公共衛生問題。“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及時預防干預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對個人、家庭、社會都非常重要。”該負責人說。

  事實上,梳理現有的文件不難發現,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正不斷加強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視。《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及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都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相關要求。

  據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印發的《行動方案》,主要是根據全國各地心理健康服務機構、人員現狀及目標可行性,結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指標的階段目標,確定了2022年底的總體目標:一方面,從建成心理健康社會環境、形成多方聯動服務模式、落實預防干預措施、加強重點人群服務四方面提出總體目標;另一方面,對學校、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如何建立服務網絡提出具體目標。

  記者注意到,圍繞目標實現,《行動方案》提出了6個方面的具體行動:首先,心理健康宣教行動要求媒體、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對兒童青少年及家長、教師等開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同時通過實施“心理滋養1000天”行動,營造心理健康從娃娃抓起的社會環境,學校、村(居)委會、婦聯、新聞出版、網信等部門營造促進心理健康的校園環境、社區環境、網絡環境,倡導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在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中,要求學校實施傾聽一刻鐘、運動一小時“兩個一”行動,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每年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而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則要求學校對面臨升學壓力的學生及家長開展心理輔導,對貧困、留守等學生重點關愛。此外,還要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能力,要求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對教師、家長、精神科醫師、心理熱線工作人員等開展培訓,提升服務能力。最后是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完善行動,要求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搭建心理健康服務網絡,拓展服務內容,完善服務體系。

  除上述目標外,《行動方案》還要求,到2022年底,50%的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級以上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30%的兒童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門診。各地市設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熱線。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