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世園會山水園藝軸效果圖。(北京世園局供圖)
央廣網北京1月22日消息(記者高藝寧)長城腳下,媯水河畔,北京世園會園區距離八達嶺長城約10公里,又被稱為“長城腳下的世園會”,圍欄區面積約503公頃,將于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北京市延慶區舉行。中國貿促會貿易投資促進部部長告訴記者,2019北京世園會會期162天,預計參觀人數不少于1600萬人次。
據北京世園局信息化部副部長郭子亮介紹,本屆世園會將以物聯網和5G為“神經”,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為“大腦”,把北京世園會從傳統的園林藝術展示舞臺,變成人、科技、自然與文化有機結合的和諧環境。
以“山海經”為主題構建“光影森林”
“本屆世園會將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游客打造全景式的游覽體驗。”郭子亮說。
作為本屆世園會的科技亮點之一,“奇幻光影森林”位于北京世園會園區5號門附近的自然生態展示區。據郭子亮介紹,世園會開園后,將以中國奇幻題材“山海經”為內容主題,通過虛擬立體視覺、AR、人機交互、移動流媒體等新技術應用集成,以及光、電、影等綜合手段,構建“光影森林”,把夜晚打造成新穎展示與交互的全景舞臺。讓游客感受到現代與傳統、虛擬與現實、光影與園藝的美妙體驗。
在同一園區空間內,白天的秀美園林風景與夜晚奇幻創意夢境相結合,為游客奉獻一場感官盛宴之旅。郭子亮告訴記者,這一技術手段還將與個性導引相結合,以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景園與奇觀體驗為主題線索,使得園區以更加多姿多彩的方式與游客互動,打造科技文旅的創新型體驗示范。
場館各具特色 綠色科技充分融入
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標志性建筑——中國館,外形仿佛一柄如意,寧靜地坐落在北京延慶一片自然田園之中。北京世園局副局長葉大華告訴記者,中國館的建筑風格除了充滿中國特色,還充分融入綠色科技,貫徹可持續理念。
記者了解到,中國館的底層展廳采用了覆土被動房技術,利用地道風,降低空調使用能耗。上部屋蓋采用雙層幕墻體系,外部為光伏太陽能板和中空夾層玻璃,內為ETFE膜,可適應氣候變化。綜合利用雨水收集、生態滴灌等技術,營造區域微氣候,實現能源循環再生,使中國館成為一座有生命、會呼吸的建筑。
由94朵“花傘”簇擁的國際館綜合利用了可持續技術,包括建筑遮陽,自然通風,太陽能光伏發電,蒸發冷卻降溫,滴灌技術和雨水回收利用等。
據葉大華介紹,大面積展開的花瓣接受陽光照射,非常適合在其上布置光伏發電裝置,有效利用太陽輻射;而不設發電裝置的屋面,采用高反射金屬屋面,可將大部分多余光熱反射回去,相比傳統屋面材料的建筑得熱更少,有利于建筑節能。
此外,每朵花傘頂部都有意設置了坡向圓心——花傘柱的排水坡度,并在花傘柱內設置雨水管。雨水匯集后由雨水管運送至地面廣場之下的碎石蓄水層,在這里,雨水被涵養并加以利用。
全方位科技體驗打造“不一樣的世園會”
“我們將首次運用5G網絡最新技術,屆時5G信號將在園區實現全覆蓋,讓游客體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郭子亮告訴記者,北京世園會將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科技體驗服務,技術運用方面較此前的博覽會、世園會都有較大提高,游客的體驗度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本屆世園會上,將充分展示新一代5G通信技術在遠程醫療、無人駕駛、無人物流和無人機等多行業的創新型應用示范。郭子亮透露,屆時,游客將能在園區體驗到機器人講解員、機器人咖啡師和機器人保潔提供的優質服務,也會有無人機編隊表演及一些互動體驗等。
為消除傳統園林游客大量擁堵、滯留、不便的尷尬,北京世園會還開發了“一部手機游世園”APP,實現吃、住、行、游、樂一條龍式的全程智慧導游,大大提升了園區綜合承載能力。“這一APP覆蓋了公眾宣傳推廣、園內服務引導、游后溫馨推介等不同場景,拉近園區與游客的距離,為游客打造一個‘不一樣的世園會’。” 郭子亮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