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荊宇琦
央廣網呼和浩特12月21日消息(記者梁爽 張佳琪)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座一提起來就讓人想起手把肉的城市。藍天、白云、敕勒歌確實是人們對這座祖國正北方城市的印象符號,但這次我們的旅程將刷新你腦海中的印象內蒙古。本期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我們將走進距離呼和浩特18公里外的和林格爾新區,一個重新定義草原城市的地方。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視頻截圖)
改革開放40年,作為第一個進入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范圍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把培育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作為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的主攻方向。
現在白云下不僅有馬兒跑,還有數碼在“云”上跑。2017年2月24日,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揭牌成立,吹響了內蒙古“二次創業”的號角,496平方公里規劃面積計劃實現數字信息全覆蓋,為建設數字城市奠定基礎。而在和林格爾新區成立前,這片土地就有了大數據的“基因”。
佇立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內寫有“云谷”二字的石碑。(視頻截圖)
2011年11月底,投資額超過百億元的中國電信云計算產業園落戶呼和浩特,至此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通信運營商數據中心齊聚草原青城,總投資446億元中國最大互聯數據中心落地建成,為內蒙古培育發展大數據產業奠定了基礎。
“內蒙古的氣候、溫度比較適宜做數據中心,有利于數據中心的散熱。”中國電信云計算內蒙古分公司副總經理田立華告訴記者,內蒙古是能源大省,火電的發電量很大,又有很好的風電和太陽能能源的儲備,這些對于高耗能企業來說具有良好的吸引力。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僅吸引大數據產業的落戶,更為高新企業入駐、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突破口。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入駐中國電信云計算內蒙古信息園,并部署2萬多臺服務器,順利完成了近幾年雙11、雙12西北后臺和2016年G20峰會信息保障工作。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產業招商服務組負責人王獻向央廣網記者介紹新區招商情況。(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隨著“中國云谷”蓬勃而生,如何讓人們重新認識內蒙古?如何吸引更多的高新企業來到和林格爾新區?成為新區管委會招商組組長王獻每天要忙的事。
“大數據產業和云計算產業是現在我們招商項目中的一大塊。”一年多來,王獻一直在到處奔波,就在這次采訪前,王獻剛飛去印度尼西亞,在雅加達呼和浩特市的經貿推介會上介紹了新區情況。他說,11個人的工作小組,同事之間很少有碰面的機會,每個人都在忙著“走出去引進來”。
“和林格爾新區作為自治區高質量發展的前沿陣地,本身有良好的發展基礎。”王獻表示,內蒙古發展大數據不僅有低電價、低氣溫的優勢,還有通訊電路、區位、土地資源的優勢等,這些優勢結合傳統產業的發展,就是現在重點推動的大數據云計算、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以及現代服務。
記者佩戴VR眼鏡感受虛擬造車過程。(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攝)
如今,和林格爾新區“初長成”,這里已經先后引進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搜狗、蘇寧易購等110多家國內外知名應用企業相繼入住,共注冊云計算、大數據科技企業390余家,大數據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同時,大數據的應用不僅讓經濟發展得到轉型,更是讓生態環境得到了實惠。
百年礦山再披綠衣。內蒙古扎賚諾爾露天礦歷經百年開采,植被破壞嚴重,在當地有“火焰山”之稱,一直成為生態修復的難題。但隨著草原生態大數據平臺的應用,研究人員通過取樣勘探,將結果上傳到平臺,然后參照實驗結果,由大數據平臺生成修復方案,最終破譯了露天礦環境綜合治理的密碼。
記者體驗草原生態產業大數據平臺,通過點擊可以清晰的看到植物的“身份信息”。(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草原生態產業大數據平臺讓生態修復也上了“云”。人們可以在平臺上查詢任意經緯度、地理坐標點上近20年的“水、土、氣、人、草、畜”各項生態數據指標和變化,也可搜索任何一種植物適宜生長的地區。也就是說,根據這套大數據系統,人們可以因地制宜的完成生態修復和治理。
同樣,在距離呼和浩特市最近的一片草原——呼和塔拉草原,曾經《敕勒歌》中“風吹草低現牛羊”描寫的就是這里。但在2012年以前還是一片砂石遍地的荒地,結合大數據平臺,通過兩年的生態修復,呼和塔拉終于重現萬畝草原的景象,如今這里已經成為市民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更成為內蒙古70周年大慶迎接八方來客的主會場。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前后對比圖。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供圖)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憑借能源、農牧業等資源優勢,多次奪得經濟增速冠軍。從印象中的“牧馬城市”到現在“數碼云都”,內蒙古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也都濃縮在和林格爾新區之中。如今,一處處正在建造的高樓,一塊塊規劃好的展板,無不顯示著一處經濟發展高地即將開啟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