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6日消息(記者王晶)每當在路上開車,只要看到周邊有救護車一閃而過,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總裁李燕總會讓救護車先行,同時也在心里為病人捏了一把汗,甚至有些擔憂。“因為執行任務的120救護車分秒必爭,一旦路上出現部分車輛不讓行的情況,就會造成救護時間的浪費。”所以,今年兩會期間,李燕便帶來一則關于《暢通救護車“生命通道”建議》。
今天下午,李燕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呼吁說,建議在救護車上安裝攝像頭,對拒不讓行的私家車進行拍照,對不避讓救護車的行為必須明文規定進行嚴厲處罰。而對以上建議的落實,她顯得有些急迫,今年,她還打算拍一部關于禮讓救護車的公益廣告。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總裁李燕接受記者采訪 央廣網記者王晶/攝
現狀
部分車輛遇救護車執行緊急任務拒不相讓
記者:結合自身的經歷,您為何會提出“給救護車讓道”的建議?
李燕: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車主一旦遇到120救護車執行緊急任務就拒不相讓,甚至擠占應急通道,平時遇上這樣的車主,我都會感到很氣憤,這是對生命的漠視。我們是做醫藥行業的,本身就有一個強烈的愿望:醫病救人,心里會有一種強烈的救人情結,所以,當聽說因為時間耽擱而導致不治身亡,而不是因為醫術或者醫藥不行,我就特別接受不了。
記者:目前在國內車主主動為救護車讓路現象并不普遍,可能面臨哪些困境?
李燕:現在在民眾的傳統印象里,還尚未將120救護車與110警車、119消防車同等看待,而對于救護車“避讓與否”取證也有些困難。另外,通過媒體報道,我們也總能聽聞一些關于救護車與車主之間發生的爭執事件,現場爭議不斷。而這些都需要制度上的約束與管理。
記者:有時我們會看到“私家車禮讓救護車”的相關新聞火爆網絡,您怎么看待?
李燕:今天我還看到,一段發生在浙江諸永高速上的視頻在網上傳播很廣。視頻中,原本堵在隧道內的車輛突然一齊讓道,為緊急送醫的救護車開辟了一條生命通道。可正因為禮讓救護車這種行為尚未形成一種民眾常態化的習慣,所以一旦在網上看到有關私家車集體禮讓救護車的“暖新聞”,才會顯得可貴。
但是,這正折射出社會對禮讓行救護車制度缺乏約束的表現,民眾的這種自覺意識還尚未形成。
觀點
“為救護車讓行”靠點贊不如靠法律約束
記者:我國在車主為救護車無條件讓路方面,是否有明文的法律規定?
李燕:現在部分人提到“禮讓救護車”,有時會出于道德層面去約束自己,但其實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條明確規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它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
另外,在《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中也明確規定:駕駛機動車時應為執行緊急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等車輛讓行,不避讓正在執行任務的特種車輛的一次要被扣3分。
當然了,處罰是一種剛性的監督制約手段,。像剛才咱們談到的那樣,現在民眾自覺避讓救護車的意識還需要加強,我想希望通過媒體,多開展一下這種理念的宣傳,不斷在人們心目中強化這種正向意識。
記者:如今部分司機法律意識淡薄,加上有關部門執法不嚴,如何才能不讓法規成為“紙老虎”?
李燕:我們現在也不能完全歸責于部分司機“缺乏愛心”“沒有道德”等,還應更加關注是否應該建立禮讓救護車的制度約束,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及良好的社會風氣。
比如,對不避讓救護車的行為制定明確具體而嚴厲的處罰標準,制定明確的避讓規則和操作方法,加強駕校培訓中避讓意識和技術的學習,明確社會車輛的免責條款等舉措需要加快推進,當然具體細則落實還需要時間。
建議
將禮讓救護車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指標體系
記者:目前,全國范圍內是否有關于救護車避讓方面的嘗試值得借鑒?
李燕:我早些年在意大利時,見到其城市街道并不比咱們國家的寬甚至很多地方的街道都很窄,但一旦有救護車來,路上的車輛都會很自覺、很有秩序地避讓,讓救護車很快通過。
據我了解,目前,在我國的深圳、福建福州、江蘇南京等地,已開始嘗試建立關于救護車避讓方面的相關制度。比如,深圳啟動“無憂避讓”免罰系統,但對于超過設定時間不避讓的,將作為違法信息錄入執法庫,依法予以罰款300元,扣3分的處罰。
再比如,去年10月17日,山東省濟南市啟動“敬畏生命 無憂避讓”行動,新研發的“智能行車記錄儀”在濟南市急救中心下屬的75部急救車上投入使用......等等,這些都是很值得借鑒的。
記者:對于暢通救護車“生命通道”,您還有哪些更好地建議?
李燕:我一直在建議要求每一輛120救護車前安裝攝像頭,對插隊、截、不讓路給救護車的車輛進行取證,相關數據共享給交管部門作為處罰的證據。現在,我國部分地區還規定,為救護車讓路闖紅燈交警部門不受處罰,這些規定都是很有效的。
另外我也特別建議,將暢通救護車“生命通道”列入文明城市(單位)考核指標體系。但從制度到觀念,禮讓救護車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