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意見》出臺——2020年,城鄉每萬居民將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2018-01-25 16:54: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25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血壓高了、頸椎病犯了、感冒發燒了……遇到這些頭疼腦熱的病癥,不用到大醫院掛號排隊,在生活的社區、村鎮就能找到放心又信任的全科醫生,真正實現這一目標還要多久?日前國務院下發的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意見》給出了明確的時間線。《意見》提出,到2020年,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基本建立,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30年,要達到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

  為什么要加強全科醫生建設?全科醫生激勵機制將對目前的醫療體制產生怎樣的影響?老百姓的生活將有什么變化?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在今天(25日)上午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意見》中的關鍵問題,一一進行了解讀。

  全科醫生真正建好了,老百姓的醫療“錢袋子”就守住了

  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目前,我國全科醫生主要分布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因此,全科醫生也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全科醫生的建設,關于這一點,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認為應從兩方面來理解。按照合理的分級診療順序,老百姓得病,首先應該經過全科醫生的初步篩查,通過診斷,對疾病做出初步判斷,小問題可以就地治療;比較復雜的病癥,就轉診到其他醫療機構。由于全科醫生主要工作和生活范圍都在社區,熟知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是區別于大醫院“陌生人醫療”模式的“熟人醫療”,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所以是健康的第一道關口。

  此外,曾益新認為,除了基層診療外,全科醫生另一項基本工作是疾病的預防控制,這項工作將直接關系到百姓的“錢袋子”。“老百姓得病,80%以上都可在社區、鄉鎮進行處理,真正的大病、重病需要轉診的比例并不高,如果這一點做好了,大醫院的負擔也會降下來。”曾益新說。

  對于全科醫生的“全”該如何理解,曾益新也指出需要破除一些誤解。全科醫生雖然不能“包治百病”,也不意味其知識結構、診療能力要弱于專科醫生。但一個合格的全科醫生應該具備廣博的醫療知識,“比如心臟放支架肯定不是他去做,但是他要知道什么樣的情況下需要放支架。”

  要達成《意見》的目標,全科醫生還有50萬缺口待填補

  當前我國全科醫生的培養機制主要為 “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從2010年開始,教育部聯合五部委啟動實施了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教育,這項教育為中西部的鄉鎮衛生院定向培養了4萬多名本科醫學生,最后的效果是實現了中西部每一個鄉鎮衛生院都有一個本科學歷的全科醫生的目標。同時,通過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等方式,多渠道加快壯大全科醫生隊伍。教育部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7年,共轉崗培訓12.5萬人,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4.4萬人。

  而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發達國家每萬人約配備8-10名全科醫生,而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注冊執業的全科醫生共有20.9萬人(含2.8萬中醫全科醫師),占執業(助理)醫師的6.6%,每萬人口僅擁有全科醫生1.51人。要實現2030年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全科醫生的目標,意味著還有50萬的缺口需要填補。

  長期以來,全科醫生數量不足、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偏低、基層留不住人才等是我國醫療體系中一直存在的問題。

  要達成《意見》中的目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認為要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人才培養的規模,2018年起,教育部將在新增臨床醫學和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計劃中,重點向全科醫學等緊缺的專業方面傾斜。同時探索和完善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的人才取得碩士學位的辦法。此外,有條件的高校要成立全科醫學教研室,全科醫生醫學系或全科醫學學院等。

  吳巖提到《意見》中的另外一條措施也非常有力度,即鼓勵二級以上的醫院、三級醫院其他專科醫生轉崗,內科、外科醫生,經過轉崗培訓合格后,可以增加全科醫學專業執業范圍,“比如原來是心內科醫生,經過轉崗培訓合格以后可以加注全科醫學專業執業范圍,這樣一來進一步擴大了全科醫生的來源。”

  漲工資、改考核,讓全科醫生“招的進、留的住”

  《意見》中提到的一系列對全科醫生的激勵機制,在曾益新看來,戳中的是當前全科醫生建設中最突出的問題:即全科醫生崗位的吸引力不夠,留不住人。

  從這一點上來看,曾益新認為《意見》的出臺實際上給全科醫生注了一陣“強心劑”。將從收入和職業發展兩個關乎切身利益的方面發力,讓基層能夠留得住全科醫生。

  按照《意見》要求,將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的工資水平,使其工資水平和當地縣區級綜合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生工資水平相銜接。記者注意到其中有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作為全科醫生的收入來源,鼓勵地方政府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等等。“收入來源擴大了,全科醫生的薪酬水平能夠提高,就會有比較好的吸引力。”曾益新說。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在對全科醫生的考核標準上,將改變傳統的以英語和論文作為主要評價指標,取而代之的是老百姓的信任。

  關于這一點,曾益新進一步解釋到,這將為全科醫生在基層工作提供職業發展空間。比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的本科生可享受碩士研究生待遇,可以直接考中級職稱,招聘的方式、流程也可以簡化,而且可以實施“縣管鄉用”。“這次文件規定,對基層的全科醫生主要看工作能力是不是能夠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工作質量是評價的主要依據。對基層全科醫生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都是單獨列出來,這將提升全科醫生的崗位吸引力,讓更多的年輕人愿意加入到這個行業里。”

編輯: 吳海波

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意見》出臺——2020年,城鄉每萬居民將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意見》提出,到2020年,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基本建立,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30年,要達到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