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6日宣布,經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31875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2%。
4月1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今年一季度數據高于預期的良好開局,充分折射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這說明,我國經濟正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穩中求進。5.4%的增速既是“穩預期、強信心”政策組合拳效果的充分體現,也是“創新驅動、綠色轉型”等發展戰略持續落地的有力印證。
這是一張來之不易的高質量發展成績單。產業方面,我國一季度三大產業數據都有上揚。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713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11903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195142億元,增長5.3%。數據背后,反映出我們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反映出各方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產業結構持續躍升;反映出有效投資與消費升級協同發力,區域協調與開放合作縱深推進……這是多方面工作成效的強大集合。提振消費的“組合拳”、項目建設的“穩定器”、科研發展的“硬核突破”、營商環境的優化升級等,這些都是一季度亮眼成績單的構成要素,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從一季度經濟數據并結合各地發展實踐,我們可以看到,新質生產力正以“點狀突破”帶動“鏈式升級”“集群發展”。一季度,全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5%,其中信息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4.4%、30.3%、28.5%、26.1%。在這背后,則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比上年全年加快3.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7%,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44.9%、26.0%。這些領域制造的“爭氣機”,展現著我國經濟的硬核實力,也提升著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一季度量質齊升的成績單,匯聚了全社會迎難而上的努力。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央一攬子增量政策,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今年,多項政策措施加力擴圍,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顯效,為經濟發展提供著良好條件。各地對標中央要求狠抓落實,變壓力為動力,結合實際鋪排全年工作,運用科學的破立方法,進一步釋放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動能。
山東棗莊,工業機器人在生產光伏組件
有松柏之茂,方經冬不凋。中國經濟就是在風浪中強健體魄、壯實筋骨,培育人才,積累家底,開拓空間。當前,面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市場需求波動以及區域競爭的加劇,我們仍然有不少“婁山關”和“臘子口”需要去攻克。對此,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清醒認識到發展道路上的困難與挑戰,做到強計劃、出實招、沖目標、開新局。我們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對準問題攻堅克難,保持戰略定力,加強協同,持續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向新向好。(央廣網評論員 文峰)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