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農業部部長在回答金融如何支持農業方面提問時,說到了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和保監會,直到最后提到了支持農企上市,但自始自終沒報證監會的名字。這是怎么回事?難道是缺席該領域改革嗎?
其實不是,農業領域目前各主體還比較小,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現在主糧富裕,玉米產量急需減產,稻谷保護價格也在多年提高后首次下調。在本來就盈利能力偏弱的背景下,今年壓力勢必更大。所以,像財政部可以直接劃撥專項資金,人民銀行可以用政策來引導涉農資金,銀監會更是可以制定細則來鼓勵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而農業保險則在政府報告中已經被定性。為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各大金融監管機構各司其職,在資金支持和服務保障兩方面通力合作,為農業提質增效打下物質基礎。
按理說不應該,證券市場不僅包含農企上市融資,幫助其做大做強,還有農產品期貨掛牌,定價權公開透明。當然,國內20多年的資本市場發展,這條管道雖然存在,但也看到進展始終沒有加速的現實一面。
遠的像銀廣夏,藍田股份自不用說,就看這幾年,獐子島養殖的扇貝說沒就沒了,參仙源采挖的野山參自己左手倒右手,振隆特產瓜子仁夸大宣傳,最終都把為其服務的中介機構也一并“放倒在地”。這些驚悚案例,說到底源于農業企業稅收優惠的特殊性所造成,同樣你讓工業企業虛增一下收入試試,勢必要多交增值稅,而農企這塊享受低成本優勢;再或者你讓生產藥品企業無中生有地多賣藥品看看,下游的醫院藥房不會同意接受,而農企上下游客戶往往都小和散,核實起來困難重重。
其實,資本市場對于農業板塊并非冷眼旁觀,不少投資者對于改革還是抱有高度關注。比如農墾改革主題,記得在去年年中的時候,農業部就發布了《深化農墾改革專項試點工作方案》,主要圍繞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與股權多元化等三大改革方向,提出試點工作具體要求。我數了一下共20條中,前五條先后就農墾集團一直落實到專業化農業公司,之后從管理職能轉變,人才隊伍建設,監管要求提升,最后到保障制度落實等。應該說有了頂層設計,有了具體分工接下來就是執行操作,所以,三家農墾系上市公司雖然業績平平,但股票市值都是高居百億之上,由此這充分體現出一種良好預期。
證券市場涉及面很廣,其中中小投資者眾多,所以容不得沙子,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左劍明)
編輯:
韓曉余
關鍵詞:
金融;服務農業;證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