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最近,上夜校在網絡社交傳播的帶動下“出圈”,成為不少年輕人熱衷的新生活方式。有些熱門課程搶課難度堪比“雙11”,最高峰時曾有65萬人同時在線搶1萬個名額。夜校課程如此火爆,究竟為何吸引了年輕人?

不同于升學考試類、職業資格類的培訓班,夜校的熱門課程以非遺技藝、運動健康和生活美學為主,年輕人憑著自己純粹的興趣愛好報名。他們投入夜校學習,把夜校當成“都市中的藝術家園”,從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也反映出當代年輕人深入人心的終身學習風尚。

在趨于個體化、原子化的城市生活里,獨自打拼的年輕人如何獲得自己的精神價值?夜校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心靈出口。除了陶冶情操、培養特長愛好,年輕人還把夜校當成疏解壓力的場所,在學習中尋找一塊心靈棲息地。通過夜校這一平臺,年輕人也可以找到同好、拓寬社交,提升精神生活的富足感和幸福感。

作為公共文化資源,夜校以“價廉物美”著稱。在上海夜校,一套12節的夜校課程只收費幾百元,授課老師很多還是相關領域的“大拿”。橋牌課老師是中國橋牌協會三星終身大師,京劇課教師是國家一級演員,教授點心制作的老師是五星級酒店大廚……這樣的“性價比”,很難不讓向往學習的年輕人躍躍欲試。

與此同時,夜校也給相關技能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臺,讓非遺文化“走近”年輕人。在夜校受到追捧的傳統手藝、傳統藝術類課程,以往可能只是沉淀在相對小眾的圈子里,“養在深閨人未識”。面向大眾開設的夜校,得以讓一些“冷門絕學”獲得更好地傳播,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搭建了大眾化的普及平臺,甚至可能發掘一批潛在的傳承者,讓傳統煥發新生。

年輕人與夜校雙向奔赴,為創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個范本。一些城市夜校課程供不應求,也啟示了公共文化機構還需認真調研青年需求,準確把握受眾心理,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品質與數量,從而打造出一批公眾喜聞樂見的精品文化產品。(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王鐘的)

編輯:王勝留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