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31日消息(記者方永磊 實習記者王紅霞)  2020開年至今,冬夏兩個旅游旺季外加清明五一雙節,均撞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各景點紛紛關門,全國旅游業停擺,多項文化活動接連取消,轉眼大半年已過,文旅行業已成疫情影響下的“重災區”,元氣大傷。

  風雨過后,彩虹方現。疫情之下,深受沖擊的文旅產業該如何破局?

  隨著復工潮的開啟,“互聯網+旅游”風口已顯,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對打卡地的人文歷史底蘊和對旅游環境的深度融入等體驗需求愈加凸顯。疫情困局如何破解,在國內文旅產業新業態形勢下,如何快速修復元氣,重新起航,成為各地文旅政企關注的熱點話題。

  “深度體驗”需求挖掘加“場景浸潤”燃點打造   開啟領跑模式

  在剛剛結束的“2020正和島(江西)創變者年會暨第八屆正和島島鄰大會”上,早在2016年就已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江西省上饒市、景德鎮市、九江市的三位副市長親自到場,為三地市的文旅產業破局之路招商引資。

  深圳東方小鎮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曾惟靖代表文旅企業表達地方文旅抱團破局建議,并期待政府拋出橄欖枝,“文旅產業已經從原來的走馬觀花,到旅游景點拍照,發展到深度體驗,現在叫不體驗不文旅”,而要想讓文旅企業安心做到“深度體驗”這四個字,除了“好山好水好故事”,更重要的還要有“好政府”,知道該引進、扶持和孵化那些具備文旅需求潛力和消費燃點的良性種子項目,開啟領跑模式,從而帶動當地其他附屬產業發展。

  行知探索體驗研究院院長金豆豆分享自己的文旅模式破局經驗,“我們是做體育賽事的,我們有商界平臺賽事,有從南極到各大城市的路跑賽事,有長達400公里的越野賽,還有騎行,都是我們的IP矩陣,但是我們更愿意把自己稱之為是體驗經濟2.0時代的引領者。其實我們現在的業務已經在向文旅體驗目的地去發展,同時在城市里面,也為我們高凈值人群去做服務……每個人通過我們的平臺和活動,做文化體驗、自然體驗、運動體驗,把在社會當中偏離的這種自我找回來,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讓更多的人聚集到我們的場景中來,通過創新改變場景中的發展方式,然后再創造更為難忘的體驗。形成共同的需求和價值觀認同后,很多共生合作伙伴通過共同體驗和傳播價值,最終形成一個在個人發展和目的地發展當中的基本良性循環模式。”

  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朱軍岷,作為中華老字號“朱府銅藝”第五代傳人,借助祖傳的銅雕藝術將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水乳交融,突出作品技藝本身所具有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顯著的民間風格,潛心于創新人們生活領域中的當代銅藝,在與父親一起研究熔銅藝術的同時,開發新的民用產品,比如浴室里的銅盆、銅餐具、房間的銅裝飾等等,要讓具有古老傳統的銅制品重新走進千家萬戶。“我實際上是一個工匠,我30年前大學畢業開始做這行時,工匠還是非常卑微的行業,沒有人關注。現在的工匠好像很吃香,非常被認可。我覺得這是時代賦予的,隨著國家提出文化自信,人們開始關注傳統物品的內涵了,才會關注制作這些物品的匠人……這對于非遺行業來說是絕大的利好,文旅熱潮的機遇和風口到了,那就是消費中國文化,喜歡中國文化成為一種主流、時尚的事件。而銅器作為有歷史、有文化價值的材料,就體現出它獨特的可貴之處。”

  深圳市名家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董事長、北京大話神游光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經時,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利用燈光盤活夜間旅游經濟的。“設計模式是科研引領、科普體驗、科幻傳播,一是城市主題光影秀,就是目前的燈光工程;二是水上光影秀,現在各個城市大部分都有;三是特色觀光游船,5G等多項高新技術疊加在一起形成夜游體驗;四是高科技有軌觀光電車,跟游船的項目類似;五是魔法森林/主題光影樂園;六是大型無人機秀;七是夜間演藝和大力互動產品。作為一家創意、設計、投資、運營一體化的公司,基本業務合作模式是政府引領、企業參與、市場運作、合作共贏。”

  人文歷史底蘊厚積薄發  推動傳統IP現代轉化

  傳統和現代是當下很多旅游景區的一體兩面,也是具有深厚人文歷史底蘊的古城的文化特色和旅游優勢:長城、關隘門樓、古城墻、運河、皇家園林、氏族大院等文化遺產,內涵豐富、積淀深厚,但現代化元素創意轉化不足,與現代生活銜接的一面展現太少。

  “互聯網+旅游”風口已顯。在積極轉型宣傳和網絡推廣方面,600年后重新大火的文旅“網紅”故宮便是成功典范。除了積極開發一系列兼具實用功能和生活美感、貼近民生、緊扣熱點IP的爆款產品,讓傳統文化實現IP化、讓IP實現人格化,成功實現當代轉化和創新傳播之外,故宮還在疫情之下的清明節假期,再次出奇招,首次開啟線上“云進宮”模式,通過開直播的貼心服務,再次掀起了一場故宮賞春熱潮。

  全國各地的同類傳統IP,也應積極效法故宮,盡快找到自身的獨特優勢,融入現代美學創意,借助新科技手段,實現與現代生活習慣或場景的有機融合,把文旅古城或景區與現代藝術表現形式、充滿創新活力的呈現方式相結合,進一步產品化、場景化展現,占據“社交化中心”。比如文化底蘊深厚的,可以吸引畫家入駐,繪制民俗傳說文化墻、制作民俗特色手工藝品,借助“互聯網+”的模式快速傳播;對于自然環境優質的,可以舉辦“酷跑”等賽事,或者民宿體驗活動,通過分享親身體驗網絡打分和線下實景消費的特色物品獎勵,吸引人氣,打造專屬于自己的IP文旅名片等等,不一而足。

  “當下應該是兩種文化態勢交融的時期:一方面,是我們的民族自信會讓我們重新來挖掘我們的傳統文化,但弘揚傳統文化并不是直接拿過來就推廣,而是需要新的展示方式和呈現方式;第二方面,是次元文化,也叫新生代的文化,它是建立在這樣一代人,在一個相對富裕環境下長大的一代人基礎上的,他們需求更多的是個性文化,文化多元,他追求的是個體發展,就是文化要回歸到個體身上來呈現,或稱之為個體覺醒,所以中國的文化要發展,一方面是傳統文化要復興,另一方面是符合個性發展的次元文化要有發展機會,這一點目前融合得還是不太好,需要繼續努力。”正和島執行總裁、天津金融投資商會副會長史船說。

  刺激新的消費需求  打造持久體驗點是破局關鍵

  “2019年中國旅游業總收入6.5萬億元,平均一天178億元,每停滯一天,就是這樣的損失。”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用數字將疫情期間文旅行業的損失直觀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洋洋4月份曾就“疫情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振北京文化和旅游消費”發表演講,指出消費是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壓艙石”,研究如何在需求側“短期刺激提振、中期改革升級、長期自我循環”,是破解首都文旅疫情困局的關鍵。

  他指出,內需亟需提振的要求,疊加疫情全球化甚至常態化的預期,以及消費者未來的行為模式變化,旅游業當前的需求指向很明顯:要瞄準內需、發力“強文化、強內容、強功能、強體驗”的新型旅游。當前的旅游不應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游覽觀光,應是輔助實現人生功能和價值的旅游。比如基于家庭需求的親子游逐漸成為家庭消費剛需,基于休閑放松需求的休閑游、度假游,基于內容創新的文化體驗游、研學游,基于健康需求的康養游、冰雪游等功能旅游需求將會日益旺盛,打造持久體驗點是文旅產業破局關鍵。

  全域旅游鄉村大有可為  規劃任重道遠政策扶持是重點

  目前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倡導的全域旅游已經開始破題,示范區以縣級單位為基本單元,不僅要求旅游產品豐富,還要求高質量:要對標高質量發展,開發更多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除了要有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也是對城市和鄉村旅游設施和服務軟實力的挑戰。

  正和島執行總裁、天津金融投資商會副會長史船就“疫情全球化背景下文旅產業如何破局”的議題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建議。

  “正和島有10%的島親,大約700家企業涉足文旅行業。應該說中國的文旅產業是一個大變局,中央推動文旅產業,除了服務業領域,這個產業版塊如果發展好的話,從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扶貧的問題,更多的也是屬于扶貧的重要抓手,包括我們來振興農村,發展鎮域經濟和區域經濟。其實都是國家的戰略,既能解決扶貧的問題,又能解決三農問題,還能解決村域經濟、鎮域經濟新的增長。過去大力發展城鎮化,未開墾的和未發展的都在農村,而文旅產業一定是文化和旅游結合的,更多依賴青山綠水,良好的環境,所以鄉村大有可為。但是光有美的環境不行,還必須要有文化內涵。你有美的自然環境,必須要有人文在里面,才能夠有很好的天人合一的綜合呈現,要有很好的內容主題,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所以)文旅產業不是個短期的投入,要做好長線投入和運作的準備。”

  “無論是硬件建設,還是服務、產業植入,都是需要從0到1發展的過程。城市里商業設施齊全,發展文旅基礎更容易,多數農村里面沒有商業基礎,需要慢慢構建。首先文旅起步難是很正常的,它屬于長期的事情,所以我也告誡很多島親企業來參與文旅產業,首先要有一個長期的思路,而不是要在里面爭短期利益,這是文旅產業本身的特點。”

  “至于文旅建設的要點,第一步要去同質化,挖掘文旅產業所在自然區域的獨有特點;第二步是場景浸潤,民俗文化全方位呈現與場景浸潤的服務到位;第三步要從提升服務品質方面培養人才,加速文旅產業軟硬件服務的標準化。第四步還是要向國家要政策,有前瞻性開放性的規劃和精準到位的扶持,這方面不應該僅僅是要給資金的問題,政府還要給一些運營政策,文旅產業持續投入肯定是相當大的,但是不能僅僅局限在初始運營成本階段,比如拿地的政策、建設的政策,包括會給一些能夠產生短期收益的配套資源。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后期運營需要長效投入,所以建議我們的政府將產業扶持政策更傾向于‘基地建成后誰最后接盤項目運營,誰來拿扶持和補貼’,這樣也會讓開發商不急于套現,愿意繼續投入做后期運營。一個文旅產業只有持續的運營投入,才能長久持續,并慢慢形成產業閉環,帶動其他上下游附屬產業的良性發展。所以國家政策上,我覺得不管稅收方面也好,文旅扶持也好,應該更關注文旅項目運營方和產業運營方,這些后面做持續運營的主體,給他們持續運營的動力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