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浙江杭州千島湖啤酒小鎮副總經理余青春的微信里多了不少安徽好友,他們熱切地咨詢游玩攻略;杭州市民安名俊則開始規劃暑期行程,女兒心心念念要去安徽看徽州魚燈。游客的雙向奔赴,生動折射出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的蓬勃脈動。
從黃山到杭州,山水秀美,人文璀璨。這條黃金廊道上,分布著6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50多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西遞、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區、黃山風景區、西湖、西溪濕地與千島湖等世界級旅游資源串珠成鏈。依托豐厚的資源稟賦,2022年,《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方案》正式印發,為杭州、黃山兩座名城擘畫了跨省合作新藍圖。
兩年來,兩屆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進會接力召開,推動生態共保、文旅融合、產業協同取得實質性突破。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兩地互送游客突破30萬人次,一條跨越皖浙的黃金廊道正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閃亮樣板。
一江新安水,情牽皖浙兩省。作為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探路者,新安江的治理堪稱典范。2012年,皖浙兩省以水為媒,開啟三輪“水質對賭”試點,實現了從“各自為戰”到“共治共享”的跨越。如今,新安江流域跨省國控斷面水質綜合污染指數穩定控制在0.84,優于兩省協定標準。自2023年以來,皖浙更攜手共建“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讓“新安江模式”從生態共保向產業共興延伸。
生態優勢正加速轉化為文旅融合發展動能。黃山市副市長劉力介紹:“我們以‘一江兩岸’為軸,著力推動文旅融合實現‘三個轉變’——從景點觀光向區域體驗轉變,從文化展示向價值共創轉變,從區域協作向國際傳播轉變。”在這一理念引領下,兩地整合“名山(黃山)秀水(千島湖)名城(杭州)”資源,推出高鐵旅游計次票串聯黃金游線;共建新安江—千島湖省際精品航線、皖浙1號旅游風景道;聯合開發“杭州宋韻、黃山明清”等主題產品,打造“西湖—千島湖—黃山”國際研學品牌。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發展活力。創新實施的《杭黃世界級廊道“客源互送”合作協議》定下“三年互送90萬人次”的目標;配套門票互惠措施成效顯著,2024年,黃山市14家國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對杭州市民階段性免票,杭州大明山景區對黃山游客全年免首道門票。數字科技為文旅注入新活力,黃山風景區打造國內首個“全程AI伴游”景區;非遺匠人借力杭州電商直播,使得徽州文創產品年銷量猛增300%;“文化縱貫線”將徽州古城與西湖等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有機串聯,實現文旅產品的集成創新。
兩地文旅合作,帶來共富市場。在歙縣瞻淇村,2000余人的古村落因魚燈節單日涌入游客超3萬人次,帶動周邊民宿入住率達98%;“新安江—千島湖省際航線”累計接待游客超150萬人次,帶火了沿岸村莊;在歙縣綿潭村,每日上演4場至6場“九姓捕魚”,九砂村集體收入5年間從6萬元躍升至80余萬元,深渡鎮涌現120余家民宿、農家樂。
產業協作突破行政藩籬,開辟共贏新空間。2024年,通過“合作區投資行”等專項行動,黃山與浙江企業簽約項目103個,協議投資額達134億元。在2025年第二屆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進會上,《2025杭黃廊道重大產業項目》發布,總投資1023億元,涵蓋生態修復、文旅融合等六大領域,其中,歙縣“一城一江一鄉”百億組團項目啟動建設。
“杭黃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的核心價值,在于探索出跨省協同的新路徑。”相關業內人士評價,其創新性體現在建立“省級統籌+市縣落地”協同機制,形成“生態打底、文旅賦能、產業延伸”發展邏輯,實現從設施聯通到服務共享的深度融合,這一模式將為全國跨省合作提供寶貴借鑒。
從共護一江水到共建一條廊道,杭黃兩地的實踐正不斷拓展區域合作的深度與廣度。2025是杭黃合作的深化之年,兩省聯合印發2025年度合作事項清單,涵蓋生態、產業、民生等30項任務。其中,兩地共同發布杭黃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沿線精品旅游路線及文旅、康養互惠政策,共同提升新安江山水畫廊品質,打造省級旅游度假區;圍繞影視、動漫等文化業態,組織兩地文化交流互鑒;在入境游、研學游、康養旅居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讓這條世界級廊道繼續書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嶄新篇章。(本報記者 孔令暉)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