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保障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段時間以來,我省積極提供多渠道融資服務、保障人力資源供給、提升用地質量和效率、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和推進市政公用服務改革,不斷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優化項目服務,全力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助力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

8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優化營商環境”主題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就有關情況作介紹,并回答記者提問。

擴大資金供給 優化融資結構

聚焦提高資金要素配置效率、提供多渠道融資服務等重點任務,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積極引導推動各類金融機構持續擴大資金供給、優化融資結構、改善金融服務,不斷加大對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及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

推動銀行機構持續擴大信貸投放規模。深化與中央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爭取金融機構在資金、政策等方面對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重點領域的傾斜和支持。組織開展大型銀企對接活動,聚焦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20個重點項目舉行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達成融資意向超100億元。截至6月末,全省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5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3.2%;比年初實際新增1457億元。其中,全省科技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貸款同比增長17.9%,綠色貸款同比增長25.3%,基礎設施相關領域貸款同比增長7%,均遠高于全省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平均水平。

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對于科創板、主板和創業板、北交所首發上市企業分別給予總額不超過1500萬元、1000萬元、800萬元補助。目前按照“隨報隨審”原則,省級財政已累計向79家企業撥付補助資金3.79億元。加快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工作,上半年,我省企業上市梯次遞進格局持續鞏固,實現了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輔導備案企業3家、申報企業1家。

發揮保險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推動保險機構為科技企業創新保駕護航,截至6月末,已服務省內高新技術企業1000余家,提供風險保障超2500億元,為34家企業院校提供專利風險保障。引導融資擔保行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上半年,省擔保集團本部、五市科技擔保公司、省農擔公司的新增融資擔保額較去年分別增長68%、76%、13%。持續改善對實體企業的金融服務,指導盛京銀行推出“遼科貸”“遼知貸”等產品,6月末“遼”系列信貸產品累計投放貸款107億元,服務地方企業1363戶。

回應企業所需 保障人才供給

民營經濟是就業的“蓄水池”和“穩定器”。今年以來,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積極回應企業所需、民生所盼,堅持全鏈條構建人力資源供給政策體系,全要素保障人力資源供給、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全領域優化營商環境,筑牢營商惠企“基本盤”。

建立就業政策接續平穩過渡機制,及時出臺《關于全省人社領域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惠企文件,聚焦支持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22個重點產業集群發展需要,用足用好人社、財稅、金融全方位一體化政策“工具箱”,實現惠企資源的高效集成。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至2025年12月底。上半年,減征社會保險費、撥付一次性擴崗補助、穩崗返還資金和就業見習補貼等,共釋放惠企減負政策紅利19.5億元,打出了保障人力資源政策供給“組合拳”。

堅持全流程優化人力資源供給保障措施,跑出服務助企“加速度”。大力實施新一輪“春暖遼沈·惠企護航”保用工促就業助振興攻堅行動(3.0版),以17項行動助推經營主體穩崗擴崗,上半年高頻組織“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活動19.35萬次、各類主題招聘會6661場,提供崗位218.3萬個次,幫助各類經營主體解決用工缺口39.7萬個。傾力打造“智慧人社”,46項功能有效優化,53項業務全省通辦,20個以上高頻事項實現提速50%辦結。

堅持全周期貫通人力資源高質量提升,點燃人才興企“強引擎”。將目光投向市場、瞄準企業需求,持續推進“技能遼寧行動”,連續發布兩輪急需緊缺技能人才職業(工種)目錄,積極培育實用型技能人才。以“訂單班”“冠名班”為切口深化校企合作,創新啟動高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業評估工作,更好對接企業需求,縮短就業準備期。上半年,全省共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3.2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3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8萬人。

加強規劃引領 提升用地質效

經濟發展離不開土地等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今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圍繞強化保障、簡化審批、優化服務,全面提升用地質量和效率。

圍繞加強規劃引領作用,我省縣級以上國土空間規劃基本完成編制、審批,項目符合規劃的法定依據基本確立。目前,省、市、縣三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建立,已進入國土空間規劃實施階段。未來至2035年的城鎮建設用地和縣級以上重點項目建設,將按照規劃落地實施。全面啟動鄉鎮級規劃編制工作,537個已經形成初步成果。

在重點項目用地保障方面,我省做到應保盡保。其中,“十四五”重點高速公路——錦州筆架山港區疏港高速公路、臺安至黑山高速公路獲國務院批準用地;本溪太子河、朝陽、岫巖龍潭抽水蓄能電站正在履行報批程序……截至目前,全省有力保障427個項目及時開工建設。聚焦重大項目,我省也不斷完善保障機制,主動為項目提供合規分析等支撐性、基礎性服務。

在用地審批方面,我省在堅持建設用地“縣省直通”直報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直報試點范圍。在項目用地預審階段,優化選址綜合論證程序。僅對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節約集約用地專章,進行論證和審查,不再重復編制建設項目選址論證、節地評價等多個相關技術報告。

緊密結合產業生命周期和項目用地需求,我省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多元供應方式,不斷加大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力度。今年以來,出讓“標準地”34宗、面積134公頃,收繳土地出讓金5億元,實現“拿地即開工”。

深入推進土地二級市場建設。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土地二級市場交易服務平臺,并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信息共享。

此外,我省不動產登記更加便利高效。全省首次登記和轉移登記業務實現平均3個工作日辦結,較國家標準壓縮40%;沈陽、大連、錦州、鐵嶺、盤錦、葫蘆島6市,一手房和二手房辦證實現“一窗辦理,立等可取”。

深化審批改革 加快項目落地

今年以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堅持抓項目、出政策、勤撮合、解難事,持續優化住建領域營商環境建設,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和推進市政公用服務改革。

在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方面,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印發文件,推動審批服務運行標準化、審批供給規范化、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化,著力解決審批標準不統一、線上線下服務不協同、數據共享不充分、區域和城鄉審批服務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優化再造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圖,將審批服務過程中的專家評審、會議審查、征求意見、現場核驗等環節納入審批全流程用時管理。目前,各類項目全流程審批用時要求分別為:政府投資一般項目120個工作日、社會投資一般項目95個工作日、改造類項目60個工作日(社會投資改造類備案項目40個工作日)。

推行施工圖電子化審圖,依托“遼寧省建設工程施工圖聯合審查系統”,將房屋市政工程的消防和人防設計內容整合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由審圖機構線上進行“一套圖、一站式”技術審查。今年上半年,系統受理房屋市政工程995項。大型工程平均審查時長由原來15個工作日縮減至9.1個工作日,中型及以下工程平均審查時長由10個工作日縮減至6.3個工作日?辈旒准墝彶闀r長由7個工作日縮減至5.7個工作日,勘察乙級審查時長由5個工作日縮減至4個工作日。

優化竣工聯合驗收管理辦法,推行“統一申報、一口受理、聯合勘驗、并行推進、信息共享、限時辦結、一書通用”的便企服務,明確工程項目竣工聯合驗收實行“一口通辦”。

在推進市政公用服務改革方面,推行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件事”集成辦理服務模式,實現“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網辦理”。編制完善《辦事不找關系指南》,明確相關辦理路徑、辦理要件、辦理流程等內容,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