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沈陽7月4日消息(記者李子平 實習生杜詩文)“我原來身份證尾號就是024,和沈陽的區號一樣,現在終于名副其實了。而且取戶口簿那天是6月6日,拿身份證這天是6月26日,你說我是不是一切都很順利?”
6月26日上午,拿到新身份證的榮坤菊,向電話另一端的同鄉分享自己的喜悅:“直溜了!哈哈!”在東北人的語言體系里,“直溜兒”說的是一個人挺起了腰桿。對于榮坤菊而言,這個“直溜兒”,她等了54年。(詳見央廣網此前報道《一位“老沈陽”的新期盼》)
拿到沈陽身份證,榮坤菊樂開了花(央廣網實習生 杜詩文 攝)
近“證”情更怯 柔順劑當洗發水
上午9點,是榮坤菊到派出所領新身份證的時間。盡管從家騎電動車到派出所只需要9分鐘,但8:30的時候,她還是緊張了——洗頭時,明明桌子上的洗發水很顯眼,但她轉了幾圈也沒找到,最后索性拿過一小袋衣物柔順劑,剪開,擠到頭發上,“實在找不著了,就拿這個洗吧。”
頭發洗好,榮坤菊隨手抓起一塊皺巴巴的毛巾,擦了幾下,就把滴著水的濕頭發盤在腦后,用一個黑色頭花綁了起來。往臉上簡單抹了一點乳液、涂了一下唇膏——她以前沒有用護膚品的習慣,是一次朋友送了一瓶乳液之后,她才學著用了起來。
收拾停當,她轉身喊記者:走呀!
戴上頭花準備出發(央廣網實習生 杜詩文 攝)
新身份證到手 她“直溜兒”了
路上,榮坤菊不停地說話,似乎這樣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心情。但聊著聊著,卻發現已經騎過了頭,派出所在身后了。哈哈一笑之后,她掉頭騎了回來,馱著記者進了派出所大門。
急于到派出所的榮坤菊,卻在服務大廳門口徘徊了好一陣——“我是外來戶,身份證是和其他沈陽人一樣,還是有點特殊呀?”
在服務窗口,戶籍民警金鷺已經準備好了新身份證,雙手遞給榮坤菊。接過新身份證的瞬間,榮坤菊哭了,這個證件沒有特殊,她低著頭,掩面許久才緩過勁兒來。新的身份證上,她的戶口地址從黑龍江省伊春市美溪區美溪街,變成了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勝利南街。金鷺的登記簿上,記錄了幾十名新落戶者,他們都是近一個月來從不同的地方落戶到新華派出所的,都是《沈陽市進一步促進外來人口落戶若干政策措施》放寬落戶條件后的受益者。
榮坤菊身份證末尾的“024”終于名副其實了(央廣網實習生 杜詩文 攝)
揣好身份證,走出派出所,榮坤菊開始激動地打起電話,向同鄉、好友分享自己成為沈陽人的喜事。“此時此刻我就在派出所,領到沈陽的身份證啦!”打電話時,榮坤菊綻開的嘴角和喜悅的眉梢一直保持著。“你說話的聲兒都不一樣了!”有同鄉祝賀之后打趣。身為沈陽人的榮坤菊,喜不自勝,馬上又在朋友圈和兩個短視頻賬號上發布了自己的喜訊。“祝賀你終于轉正了!”朋友們紛紛點贊。
榮坤菊發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喜悅(央廣網實習生 杜詩文 攝)
有證之后想干啥?“申請公租房”
拿到新身份證,榮坤菊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但實際上,早在半個月前,她就已經落完戶,領到了新戶口簿,成為法律意義上的沈陽人。同時,因為原來租住的房屋沒再續約,榮坤菊一家又找到了新的房子租住。
新房子離原來的地點并不遠,在幾名同鄉的幫助下,衣服家什都順利搬了過來,重新粉刷了墻壁,水龍頭也換上了新的。“樹挪死,人挪活,你這落了戶,搬了新家,你這個氣就會更旺了!”同鄉付哥在電話里送上祝福。
搬到新家的榮坤菊心情很好(央廣網實習生 杜詩文 攝)
長于家政活兒的榮坤菊,把物品都分門別類整理好,貼上標簽,放滿了三個大貨架,“這貨架便宜還結實,一個才150。”貨架上的東西盡管有很多沒啥用場,她也不舍得清理掉,“很多都是別人給的,我都不扔,我也不嫌棄。我覺得人家能給你,就是人家的心意。”榮坤菊說。
但時間長了,東西越來越多,空間越來越少,這也成了她甜蜜的負擔。樓下正晾著她手洗好的布簾,準備干了之后掛在架子上。“用布簾遮羞。”她自己打趣道。
貨架上,有滿滿一紙箱的紙簍,這是一個客戶親手疊好,送給榮坤菊的。“這是在南方航空工作的一個客戶送給我的。”榮坤菊拿起一個紙簍,展開放在手里,“這個客戶可好了,每次都給我做好吃的,我說愛吃咖喱飯,人家就起早去買新鮮的牛肉做,有時給我留的水果我沒吃,就‘威脅’我說再不吃就扣工資。”
客戶給榮坤菊疊的一箱子紙簍(央廣網實習生 杜詩文 攝)
遇到和氣的主顧,榮坤菊開心,但遇到挑剔的客戶,她也保持平常心。“不管上誰家,哪怕再臟,人家再挑,但回頭那一刻看到玻璃亮堂兒的,我心里就滿足了。”
7月3日,拿到新身份證一周之后,榮坤菊暫時還沒有用上新證,但她有新的期待:“我想申請一下公租房,享受享受沈陽人的待遇。”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