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大年初一,中國石油遼河油田高升采油廠員工宮德偉在爆竹聲中開始了新年第一次巡井,路過雷二計,曾經人頭攢動的熱鬧小站現在空無一人、一片寂靜。

“以前過年值班得四五個人,現在門禁系統看門、物聯網看井,這變化真是想都不敢想。”53歲的宮德偉感嘆著無人值守賦予雷二計的“新年面貌”。

2021年6月,高升采油廠作為遼河油田油氣生產物聯網二期建設單位,完成了1024口單井、52座站庫的數據采集、控制系統改造及配套施工,稠油老油田邁出數智化油田建設“第一步”。具備了數智化油田建設雛形,2022年12月高采廠立即投入低成本物聯網升級改造,2023年5月雷二計、坨31站無人值守“一步到位”,兩座無人值守班站實現以數據傳輸為核心,生產指揮三級貫通、橫向聯動的24小時聯防聯控生產管理模式。

“原來站上的老同事,有的去了中控班,有的去了外部市場,還有10多名老員工陸陸續續退休了。”談到身邊的變化,“人原來越少”是在雷二計工作了23年的宮德偉最直接的感受。

對實施無人值守富余出來的人員,采油廠統一調配到其他崗位,進一步盤活人力資源,緩解用工緊張難題。宮德偉和原來的三名“搭檔”工作陣地轉移到“鄰居”高四轉。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管理方式,11個人管理高四轉、雷二計近60口油井簡直是“天方夜譚”。無人值守讓這種“不可能”變成現實。

進站溫度壓力、單井各項數據被傳感器傳輸到作業區中控室,外輸泵房、計量間、采暖間及圍墻周界攝像頭實時監控,中控室的一塊屏幕讓油井動態“盡收眼底”、油井數據一鍵采集,“數據跑腿”代替了“員工跑路”。

油井管理雖然走進了數字時代,但是每天兩次的人工巡檢依舊是保障油井生產的關鍵環節。隨著物聯網建設與井站關停并轉減、基層扁平化改革、新型采油作業區建設的協同推進,宮德偉現在所在的班組叫巡檢維護二班,原來2個站31個人管理的65口井,現在由這個班組統一管理。哪口井有需要,班組的員工就去哪里。

“現在人少井多,兩個人同時跑井,跑一次得兩個多小時,每個井場、每個部位都得檢查到位。”跟宮德偉從雷二計一起“跳槽”的馬雅輝說,油井的異常既需要人的經驗判斷,又需要“智慧大腦”幫忙。1月13日,馬雅輝接到班長電話,中控室線上巡井時發現雷2109井停止工作。此時距離馬雅輝巡查完這口井僅僅過去10分鐘,他立即返回,重新啟動這口井,及時解決了這次“偷停”。“這要是以前,只能下午再巡井時發現,重啟晚一分鐘,就少采一分鐘的油。”馬雅輝說。

物聯網系統不僅能讓異常井的處置時間提前,還能為尋求油井管理良方“指路”。三秒示功圖生成,一鍵提取多日數據,地質研究所開展“三個大調查”利用物聯網提取數據近萬條,采油作業一區依據示功圖和井口溫度壓力數據延長清防蠟洗井周期9.1天,采油作業三區研發地質管理系統提升措施效率15%,數字系統作為油井數據采集的“觸角”,成為能源開采的智慧“燈塔”。

巡檢完一圈,宮德偉再次回到雷二計,門禁系統認出了這位“老朋友”,門“咔嗒”一聲開了。聽著站內油氣平穩運行的細微聲響,感受著這座充滿數字化氣息的小站,他在心里默默說了句“新年快樂,未來可期!”(中國石油遼河油田)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