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時間:2010年4月13日9:00

  地點:北京亮馬河會議中心萬黛廳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所副所長高瑛(左)和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參贊白瓊娜女士(右)簽署合作協議

  高瑛:尊敬的白瓊娜女士;尊敬的葛道凱司長、尊敬的Ketherine Epstein女士,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首屆中英職業教育對話活動開幕式現在開始。我是教育部職教所的高瑛。

  陳兵: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我是英國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就業技能項目主管陳兵。

  高瑛:今天上午的開幕式由我和陳兵先生主持。首先歡迎大家參加由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和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舉辦的首屆中英職業教育對話活動。此次活動是中英職業教育合作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動,宗旨是建立中英職業教育對話平臺,促進中英職業教育的發展。會期兩天,包括主題報告、專題討論和會談。相信此次活動的順利進行,對進一步密切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聯系,增進友誼,推動兩國職業教育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

  現在請允許我介紹中方嘉賓;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先生;綜合處處長劉培俊先生;教育部職業技術中心研究所副所長余祖光先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任占營先生;國務院三峽辦培訓處處長翟桂英女士。出席這次活動的有英國文化教育委員會代表,英國駐華使館官員和遠道而來的英國職業教育專家。有來自全國十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官員、專家和職業院校校長,二十多家新聞單位的媒體朋友。總共有一百多位代表參加這次活動。

  陳兵:參加此次研討會的英國嘉賓有: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文化參贊白瓊娜女士;以及Moira Mckerracher女士和大衛·夏洛克先生。下面有請白瓊娜女士致詞。

  白瓊娜: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大家來參加首屆中英職業教育對話。我們這個對話的目標是要建構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這樣一個話題對我們兩個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首屆中英職業教育對話討論現場

  作為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我們相信文化之間的這種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促進中英兩國之間的了解和互信,對于我們共同面對全球性的挑戰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我們應該對所有的公民提供這樣一些機會,使得他們能夠發展一些和二十一世紀急需的技能,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些機會,使得人們能夠發展他們的技能,而這樣一個技能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建立具有熟練技能的勞動力體系對于中英兩國政府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面對經濟所帶給我們的挑戰,我們必須建立政府培訓機構以及企業之間密切的合作。所以我們非常高興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在這里討論我們相關的這些問題。尤其是在中國進行職業教育培訓方面。

  技能對于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創新,對于企業來說也是如此。對于政府、企業、自愿組織來說,他們對于職業技能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視的。我們需要建立一些課程,能夠幫助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技能和人才。而且希望在教室以及企業用人單位里都能建立起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促進發展。我們這些課程的質量、教學的質量,以及人們是否能夠獲得用人單位所需要的這些技能,對于目前變化非常快的勞動力市場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通過這樣一個對話,希望能夠進一步討論在培訓機構以及用人單位之間如何建立職業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我們能夠建立一些標準,使得我們能夠提供一些高質量、高標準的職業技能培訓。在這個過程當中,用人單位也要發揮積極作用,實際上這也是我們雙方之間能夠進行合作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我希望我們能夠借這個機會展開非常開放的討論,能夠就雙方共同感興趣和關心的話題展開深入的討論。

  我們對合作伙伴教育部職業技術中心研究所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他們的大力支持我們才能如此成功的舉辦這樣一次對話,也對所有發言人表示感謝,也對各位來賓的參與表示感謝。我們希望今天的會議能夠取得成功,也希望在未來我們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謝謝大家。

  高瑛:請教育部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司葛道凱司長致詞。

  葛道凱:尊敬的白瓊娜女士、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出席今天上午由教育部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和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舉辦的構建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首屆中英職業教育對話活動。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教育部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對此次活動的順利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

  中國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推動職業教育的建設工作,主要取得了五個方面的進展:

  一是明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發展方向。在剛剛結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溫家寶總理今年再次重申要繼續加強職業教育,以就業為目標,整合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這就是使中國政府近些年來以及今后若干年內長期堅持的職業教育的改革方向。

  二是持續不斷的擴大職業教育的規模。到2009年中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達到873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2178萬人,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超過300萬人,高等職業教育的在校生超過900萬人。大體上中等職業教育占有高中階段教育的50%,高等職業教育占有高等教育的50%。

  三是逐步建立并且不斷完善了學生的資助政策和免學費政策。2007年中國政府建立了面向所有中職學生的資助政策,使90%的在校學生可以享受生活費補助。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建立了面向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的免學費政策,從而使教育公平通過職業教育這個手段得到更好的體現。

  四是近些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立。在過去的五年時間里,中央政府先后投入100多億用于職業教育的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使職業教育的基礎辦學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五是選擇若干有典型意義的地區進行職業教育的改革試點。迄今為止先后建立了天津、河南、廣西、四川以及三峽五個實驗區進行職業教育的改革試點,取得了非常有意義的成果。

  除此之外中國職業教育在教學改革、教學信息化建設等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的職業教育將沿著整合資源、調整結構、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的思路,進一步向下推進。一兩個月前,教育部開始制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計劃》,現在已經形成了草稿。我想這個《行動計劃》對今后一個時期中國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然,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認識到中國的發展,特別是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在中國還存在,公共財政對于職業教育的投入雖然不斷增加,但是總的比例還是非常有限的,管理體制不順,企業、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機制不那么健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職業教育持續發展。這些問題的解決當然要依靠中國職業教育界的同仁們,但是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借鑒世界各國的有益經驗對任何一個國家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們知道近來年來英國也十分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把職業教育與國家的經濟復蘇和繁榮僅僅聯系起來,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特點。比如據我們所知,英國的職業教育比較注重對雇主和個人需求做出反饋,注重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制度。二是注重構建由需求、管理、運行、服務和監督等機構組成的分工明確的職業教育體系。三是比較注重市場機制在職業教育質量提高中的作用,建立了基于市場機制的職業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四是通過開發上下貫通的資格標準制度,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終身教育體系。五是建立以學生信息系統為基礎的將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職業教育經費資助制度等等。我想英國職業教育的這些特點對于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中英職業教育對話,重要目的就是要建立中英職業教育合作平臺。這次活動通過對構建需求導向的職業教育體系,從資格到課程,和構建職業教育質量保證體系,三個雙方共同關注的議題開始,我相信通過探討必然將進一步增進中英兩國職業教育界的相互了解。我們也相信隨著中英職業教育合作平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英職業教育的合作和交流將會蓬勃發展起來。教育部職業技術中心研究所是國家級的職業教育研究機構,它具有雄厚的研究力量以及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我相信這些力量和經驗對于中英職業教育合作平臺的構建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是中英教育的橋梁,這兩個機構的合作必將推動中英職業教育合作事業走向一個新的階段。

  最后,祝首次中英職業教育對話圓滿成功,祝中英職業教育合作事業蒸蒸日上。謝謝大家。

  高瑛:請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余祖光副所長致詞。

  余祖光:尊敬的白瓊娜參贊女士、尊敬的葛道凱司長、尊敬的Ketherine Epstein女士,各位職教界的同仁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今天來自中英兩國的政府官員、職業技術教育界的研究者、企業界院校的朋友們聚集在這里參加中英職業教育對話,我們要構建一個需求導向的職業教育體系,而且我們要將中英兩國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問題進行討論和磋商。這次論壇是中英兩國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史上的一件盛事,在此我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向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遠道而來的英國官員與專家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所有出席這次論壇的中外人士表示誠摯的問候,向具體承辦這次論壇的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以及關心支持論壇舉辦的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育部國際合作司、高等教育司以及其他有關部門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加快,世界各國都把推進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作為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職業教育作為各類教育中與經濟建設和勞動就業聯系最緊密的一類教育,其改革與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和世界最大規模教育人口的國家,中國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始終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2005年10月國務院再次做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為此中國政府正積極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力度,爭取使職業教育在新的世界、新的形勢下有更大的發展。

  多年來我們在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對外開放,認真學習、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發展職業教育的有益經驗。英國作為一個先行的工業化國家,職業教育一直以來受到重視,近年來英國更是在職業教育資格體系、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方面,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間的溝通方面進行不斷的改革創新,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這些舉措和經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的趨勢,很值得我們中國職教界學習借鑒。為此中英雙方決定舉辦這樣一個論壇,通過介紹中英兩國近年來在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成果和經驗,為加強兩國職業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構建一個平臺,從而推動兩國深化職業教育體制創新和制度創新,并最終推動兩國職業教育在新的形勢下取得更大的發展。

  我相信這次論壇將成為中英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新起點,為兩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重要的幫助,使職業教育在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做出更大的貢獻。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高瑛:開幕式到此結束,下面舉行教育部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與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我受教育部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黃堯先生的委托,簽署合作協議。

  陳兵:我們的合作協議將由高瑛女士和白瓊娜女士簽署,她們分別代表教育部職業技術中心研究所和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請各位嘉賓到前面見證我們的簽字。

  接下來的會議將由劉宇峰教授主持,她來自教育部職業技術中心研究所。

  劉宇峰:各位代表、各位領導,大家上午好。現在開始正式的論壇階段。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人才的一種類型,在提高生產率、提升國家競爭力方面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發展生產過程中,很多國家認識到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為職業教育提出了挑戰。我們今天請大衛·夏洛克先生做一個主題報告,他的題目是開發全球技能成功的要素。我想他的報告能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給我們提供一些思路。

  大衛·夏洛克:謝謝劉博士的介紹。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同事,早上好。我非常榮幸能夠受邀來做一個開場的主題發言,非常感謝各位給予我的邀請。

  在全世界各國政府都在不斷的擴大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這比教育體系的其他部分發展的更快、更迅猛,這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們社會迫切需要的,而且它也代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并且而顯示出在國際層面各種技術趨勢的新發展,這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繁榮發展,也關系到一代人的生活狀況。所以職業技能教育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繁榮與個體的發展。現在全球社會正在考慮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大家可能會覺得氣候變化對于我們的影響,在今后的一二十年不會特別的影響,但是這的確是全球社會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在全球化和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通過技術為人類創造美好的生活,這是我們大家所共同關心的問題。一個成功的企業也許能夠帶來很多的利潤,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社會環境,這個企業也很難繼續盈利,而且一個企業與它周圍的社區的共處也很難保持和諧、融洽的狀態。我們需要對員工也進行不斷的培訓,因為整個世界、整個市場,甚至可以說整個行業都在不斷的進行發展,也對勞動力提出新的技能需求。因此我們在這里開展有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政策對話是極為必要的,而且在職業技術教育方面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發展有關的知識技術,并且能夠鼓勵人們的創造力,培訓新的技能,同時能夠鼓勵大家不斷的創業。

  我們的職業技能教育體系應該是以需求為導向的,能夠應對全球的迅猛變化,同時也能夠反映出各個不同社會獨特的需求。這樣的獨特性也正是各個社會彼此所具有的自己獨特的競爭力。職業技術教育當中也充滿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也許通過一個單一的解決辦法難以解決。下面我給大家展示一下。

  大家都可以看到,在長期的國家對于建筑以及設備的投資,以及快速的經濟和技術變化之間的沖突,而且也是時間上的沖突,我們可能需要花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對基建作出重大的投資決策,而我們也希望這種基建的投資能夠很快的獲得回報或者投入使用。如果再花幾年時間可能又發現當初計劃所建的這種基礎設施已經不夠用了。今天的技能缺口和我們去彌補這樣一個技能差距的時間之間也存在很大的沖突。我們也許需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職業技術培訓體系以及相應的資格認證體系。但是這可能會導致目前的這種技能缺口難以在短時間內很快被彌補。在我們的教職員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的教職人員可能是很好的理論研究或者學術研究人員,但是他沒有和工作實際相連,因此導致他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或者他教授的學生難以為社會服務。而且在職業專業課程開發方面以及整個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之間也存在這樣的沖突。在一個持續的、一致的、可靠的職業技術教育資格認證和目前社會上所存在的各種各樣的企業與個體需求之間的巨大差距或者沖突。我曾經學過歷史社會學方面的知識,我知道整個社會的狀況是千差萬別的,也許我在這所提到的內容還僅僅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職業技術教育當中存在著很多的挑戰和沖突。當然我們要有一個以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但是在這方面又涉及到很復雜的問題,談到需求的時候我們談的到底是誰的需求?在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當中提出的這些要求可能很多都是合理的,但是要去滿足這些要求并不容易。

  首先一個國家對于人力資本的發展有自己的要求。很多時候大家都以為技能和質量保證是同步進行的,我們大家都是業內人士可能也知道,這并不是完全如此。不管怎么說,我們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需要培養出更多更有技能的人才,而且要有質量的保證。同時也要推動這個體系的不斷發展。剛才我說的都是來自于國家的壓力和要求。此外對于企業來說,像企業的雇主,他們也提出自己的要求,他們希望有忠誠的員工,有良好技能的支援。企業主的要求和國家的要求未必完全一致。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合理的要求,就是學生本人或者雇員本人的要求,他們希望能夠掌握很好的就業技能,能夠畢業之后在很多企業,甚至可以在很多國家工作。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不斷發展自己的職業技術技能,而且愿意以此為事業不斷的進行發展,給他們帶來滿足感以及事業的成就感。

  此外還有一些機構的要求,比如對一個機構來說,它需要有穩定的收入、穩定的政策環境,有這樣的條件,使得他們能夠提供一些比較好的課程,能夠持續的開展這樣的教學,比如幾年的時間。我們剛才談到在職業技術教育方面,因為需求的不斷變化,或者整個趨勢的快速變化,還涉及到時間的要求,這個問題是非常復雜的,我們要尋求解決辦法的時候必須要進行優先重點的排序。

  這里大家看到的這張圖,就是說我們要有一些基礎,通過這些基礎使得職業技術教育得到保證。這里有兩個云團狀的內容,這些內容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在很多職業技術教育當中都出現的,以及在職業技術教育當中被認為是非常有用的,雖然不是每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都具備這樣的要素。我們來看看我所說的這個基礎是什么。

  首先是技術文化。這是我們理所當然的以為必然存在的。但是我們在不同國家工作后會發現其實這樣的技術文化在某些國家非常寶貴,而且也是不可缺少的。我曾經在索馬里工作過,也去過沙特阿拉伯,在沙特阿拉伯沒有這樣的農業文化,你要去培養這樣的技術文化來支持制造業的發展可能比較困難,在一些游牧性的國家,他們的技術文化可能和中國這樣的國家很不相同,而且他們的文化可能很難去支持在制造業這種井然有序的企業文化。如果大家去意大利可以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而且當地人會非常自豪的告訴你他們的技術文化。在那里大家可以建立自己的小作坊,最后再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大家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怎么進行合作,也知道怎么來創新,也知道怎么來制造產品,不需要你明確的去告訴他,他們可能自己就會做了。我所說的這些內容就是技術文化,這個技術文化可能存在在中國,存在在亞洲的很多國家,但是在其他國家未必如此,所以這也是為什么亞洲國家崛起非常的迅速,有現在的亞洲四小龍。

  接下來看一下很有誠意的雇主。我不知道在中國的情況如何,在我的國家,企業主或者企業負責人常常會對學校提出很多的要求,尤其像工會更是提出很多的要求。我們也需要這些企業雇主或者工會明確說出他們有什么樣的要求,我們需要他們在制定標準的過程當中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對于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明確的說出他們有什么樣的要求。在有的時候,個體的要求和企業的要求也許有區別,而且是有沖突的。企業主和工會之間也存在要求不一致的情況。

  我們看一下大家能夠獲得上學的機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就是肯尼迪在60年代做出的決定,就是建立起美國的社區大學的決策。實際上美國的這種社區大學應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一種學校,而且能夠長當地的人們接受這樣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這是非常重大的決定,它影響到美國后來的發展,也影響到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發展。本來肯尼迪的想法是,希望在距離比較近的,讓當地社區能夠接受職業技術教育,但是后來的發展并不是完全服務于當地社區,所以這里涉及到是否讓大家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高層發揮的領導作用對于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來說尤為重要。我們常常說職業技術教育實際上是沒人要的孩子,或者說不招人憐愛。在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當中它并不屬于核心地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學,能夠是坐辦公室的白領。但是社會也不能缺少藍領,如果沒有藍領社會也難以發展。此外在技術的技能和知識智力技能方面,我們也發現高層領導,像總理一級的支持和領導是極為重要的。在英國布朗首相建立了英國行動組,其中所包括的都是政府的高層領導,也就是讓高層領導去認識學徒制度的重要性,使得他們對于學徒制度更加的關心,而且能夠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來推動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發展。從高層領導所獲得的領導和支持是極為必要的。

  在很多國家關于職業教育體系都得到來自很多不同部門的政策以及資金方面的支持,當然我們也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在很多情況下用人單位也不知道如何跟這些學院進行合作,我們希望有這樣一種機制,以一種非政府的方式將企業和學院結合起來,尤其是通過政府不同的部門和組織融合。再往上看一層,這種學徒制度以及在崗的培訓,這些對于職業技術學院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職業技術教育的標準是由企業制定的,這種學徒制或者實習制,他們一邊學一邊實習,這樣一些做法是為整個體系設定標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在過去的15-20年中,在崗的培訓在我們的職業技術教育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這樣一個體系當中我們如何實現合作,如何實現快速的發展呢?在英國也面臨這樣一種情況,如何使這個體系的發展有足夠的動力,它能夠快速的發展。我們看到的一種方式是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如果有了資金的支持,我們就會改變很多的行為方式,我們就會有足夠的信息或者數據來要求人們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當然,公眾的意見對于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對很多的職業學校的標準質量有一個報告,這樣一種做法使得以需求為核心的做法變得可行。

  在這樣一個體系當中,要取得實質性的發展,讓用人單位積極參與到培訓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不是說企業或者用人單位實施一些影響,而是他們要實實在在的發揮作用。當然我們這個職業技術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的,在這樣一種狀況下我們讓企業做一些重要的決策也是至關重要的。資質認可也是重要的方面。這些資格的認可在國家之間是可以互相認可的。一個人在一個國家接受這樣的資格認證,他在另外一個國家工作的時候,這個資格應該是可以承認的。而且在一個國家內部來說,你無論在什么地區拿到資格認證,都應當有同等效力。

  自我評估以及獨立的審核。與此同時同樣重要的就是這些職業技術學院必須有高效的管理,而且隨時向前推進,有一個外部的監控機構。在這些機構內部也應該有一個很好的自我反思、自我評估的體系。對于這些員工的行為表現進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比較有挑戰性的話題,當然我們也看你所處什么樣的領域、什么樣的行業。但是無論如何這也是我們推動整個體系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在德國、奧地利和丹麥,有一些行業必須要求你具備一定的資格認證,它可能是對公眾有一些潛在的危險,或者其他行業的人如果沒有資格認證,你從事這個工作的話是有一定危險性的。所以對于擁有這樣一些專門的資格認證的人來說,必須對他們提供這樣一種保護。

  要對用人單位收培訓費用,也就是說這些用人單位必須有足夠的動力和機制來對他們的員工進行有效的培訓,而且要持續的對員工進行培訓。對于用人單位來說我們會在他們所發放的工資當中提取1%作為培訓費用,如果能夠提供有效的培訓的話,再把其中的四分之三返還給他們。

  我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當然會有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在英國是比較奏效的。但是在政府、企業和培訓學院之間應該達成一種協議或者是一種共識,當這個體系不斷向前發展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尋找足夠的資金支持是非常困難的。當然壓力越大的時候我們就要把這種壓力進行分散,這種資金的來源可以來自于中央政府、企業和學員。這里有三個方面共同達成的協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以需求為核心的體系。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政府必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需要有一個穩定政策環境。在英國要實現這一點比較困難,我們是一個小島國,我們政策變化的速度比較快頻率比較高,但是無論如何我們認為我們的政策還是有一定的持續性,就是在不同的各級政府之間,政策必須保持連續性,這是政府能夠做出的非常重要的共性。還必須有非常好的基礎設施,有好的學校的建筑,設備要不斷的更新。

  還要有公正的融資機制。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一方面有一些本地的融資,會反映一些本地的需求。但是如果在不同的地區,實際上這種融資機制還是有差異的。我們形成了一個統一性的融資方式,無論你是什么樣的學院,在什么樣的地區、什么樣的學科,得到的資金方面的支持都是一致的。但是我們要保證做到的是,這些資金的支持也應該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不是說隨意的做出本地的決策,必須是有針對性的做出決策。我們必須有一個可靠的和靈活的資格認證體系,我們也需要一個非常有利的質量監控體系,今天我們會就這個話題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我們需要企業的參與,我們需要這些企業在建立標準方面,從標準的設定到標準的維護都需要企業的參與。政府不應該為某一個具體企業所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來買單,企業自己必須發揮它相應的作用。企業也有這樣的責任,為整個社會的勞動力質量的提高做出他們的貢獻。我們有很多這樣的實習和在職在崗的培訓,在行業內部的培訓氛圍是非常有意義的。在很多情況下,職業教育的質量實際上是在企業參與下才能夠有重大的提高。

  從培訓機構的角度和學院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僅僅只是給學生進行培訓,使得他們找到工作,而是要給他們建立起一個長期的知識體系,使得他們能夠發展自己的事業。我們在教學方法方面也需要不斷的提高。這些學院也需要不斷的適應新的經濟社會的發展,適應新的需求,做出不斷的調整。

  這里有一些模式。有政府提供的資金和資格認證方面的保證,有來自于企業的指導,有學院或者大學提供長期的以知識為基礎的培訓體系,用人單位對自己的員工進行培訓。對于小的用人單位來說可能會形成培訓的協會,他們聯合起來建立一些培訓中心。在英國有很多這樣的做法,在很多其他的地方這是非常奏效的做法。另外還有一些私人的培訓機構。我們在座很多人都是從事學術培訓和學術研究的,但是我們發現在很多私人培訓機構,實際上他們培訓的質量和效率也是非常高的。另外我們還需要有一些特殊的機構為一些特殊的人群提供培訓服務,比如像殘疾人。所以我們有很多不同的要求和條件,使得我們能夠建立起有效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

  我們要求改變的這種需求是不斷持續進行的,從國家來說也需要對全球經濟發展做出不斷的調整和適應,這也是非常困難的。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他們也要不斷的適應目前勞動力市場上發生的關于技術方面的變化。對于用人單位和勞動力來說,他們需要獲得相應的成就感。對于提供這些技能的人來說,也需要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進行競爭。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非常好的政治方面的動力來改變我們的政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質量方面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持續的提高培訓質量,尤其是在非常不穩定的環境下,必須建立終身學習的文化。我們不能認為一開始進入職業崗位的培訓對整個職業發展就夠用了,我們必須改變人們這樣的想法,他們要終身不斷的提高、升級他們所具備的技能。對于提供這些職業技術培訓的機構來說,他們必須有自我批評和自我提高的意識,他們必須有內部的機制,使得他們能夠提供質量更好的職業技術教育服務。

  當然我們還需要適應和滿足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在國家內部以及不同的國家之間必須建立起對等性,互相認可這些資格。我們還要對這些資格認證進行良好的監管,而且我們也要對這些培訓機構的表現進行評估。但是我們這些做法還是要鼓勵創新,我們不能妨礙人們進行改變。

  各位同事,我想我們今天要進行的將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對話,我就做這樣一些介紹,希望我的發言能夠對大家有所啟迪。

  劉宇峰:謝謝大衛·夏洛克。大衛·夏洛克先生給我們提出一個思考,他從整個變化的角度,這個變化對技能型的人才提出什么新的要求和挑戰,基于這些思考以及他個人豐富的經驗,他提出了一些有關迎接這些挑戰的成功要素,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和模式。下面大家對大衛·夏洛克先生的發言有什么具體的問題可以提出。

  提問:大衛·夏洛克先生,我來自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我對您的發言非常感興趣,在這里我看到兩個概念,一個是以需求為導向,但是在成功的要素里面又提到以就業為導向,您能解釋一下這兩個概念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大衛·夏洛克:這兩者之間有很多的相似性。我們說的這種需求引導的,是把不同的需求整合起來,包括企業、學生、培訓機構,他們都有不同的需求,但是我們這樣一個體系希望能夠對社會帶來繁榮,帶來良好的就業。當然最終是要實現經濟的目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喪失我們價值的選擇,我們對整個社會發展是有我們的職責。這里面確實存在經濟方面的動機,我們向行業企業提供服務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劉宇峰:謝謝大衛·夏洛克先生的回答。下面請劉培俊博士做一個有關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考的報告。剛才葛司長已經給我們其了一個頭,他已經提到中國政府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同時也提到在今后改革中有新的思路和思考。劉培俊博士以他對職業教育的深度思考以及他的學術背景,一定會給我們帶來非常高質量的報告,我們可以從報告中獲得一些新的思考。

  劉培俊: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尊敬的來賓,我感到非常榮幸今天能夠來到這里跟大家共同討論有關于職業教育培訓的問題,特別是在中國的情況。首屆中英職業教育對話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會議,對于中國和英國之間在職業教育方面的合作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們在職業教育方面中英兩國之間已經開展了很多很好的合作,我想這樣的一次會議將會成為新的起點,使得我們今后進一步的進行職業教育方面的合作。我也要非常感謝這次會議的組織者,感謝你們對我的邀請。剛才大衛·夏洛克先生做了一個很好的開幕式的發言,他談到了他們對于職業教育方面的想法。我想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中國職業教育體系情況,以及我們在接下來打算怎么做。中國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我會講的比較簡單,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然后再跟大家談一下我們的創新戰略,我們希望通過創新戰略建立起更加靈活、更加具有反映性和吸引力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

  在我進行發言之前,我想非常簡單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的職教體系情況,把它作為背景性介紹,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為什么在中國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職教體系以及我們接下來怎么來創新我們的體系。

  首先看一下中國的人口狀況。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口是世界上比較大的國家,我們一共有13.3億人口,現在已經有超過6億人生活在城市。我們現在也有一個非常大規模開放的并且以具體工作為基礎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來看一下中國的就業狀況。中國目前共有7.75億工人,有一半是在城市地區工作,其中有2.25億是農民工。此外我們每年還新增1.5億農民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建立起一個非常靈活的職教體系來滿足不同的需求。

  我們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面積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的國家,我們有34個省以及333個地區,同時還有2860個縣,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建立的職業技術體系應該充分多元化,以滿足當地的具體需求。

  中國目前已經被認為是新興的經濟體,一個發展中國家或者是一個經濟轉型國家,換句話來說我們正在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道路上。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改變的非常迅速,因此我們需要反映能力更靈活的職教體系來滿足經濟轉型所帶來的各種各樣的要求。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為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服務,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職教體系是為所有人民服務的。各級政府承擔著巨大的責任來進行這個體系的發展和創新。從中國的傳統來說,我們一直認為具有職業技能的工人為藍領階層,但是我想大部分人還是希望能夠進入普通的教育體系,能夠進大學,能夠成為社會的中上層人士,這是中國目前的國情,也是中國的傳統,所以政府和有關機構正在建立一個更加具有吸引力的職教體系,使得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認可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能夠進入到這樣的教育體系當中接受培訓和教授。

  首先看一下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這張圖是中國教育體系的構圖。這其中包括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等。大家可以看到職業技術教育是圖中綠色部分,這是在教育體系當中職教體系所占的情況。在職業技術教育方面,可以說它是在不同的層面被納入到整個教育體系當中。

  這個圖是職業技術教育的分類,我們有一個非常正式的職業教育體系,同時也有一個非正式的職業技術教育。有不同的分類,這里是提供正式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的機構,這和其他的國家比較相似。我們有三級提供職業技術教育培訓的機構,有高職、中職等三級體系。主要的培訓機構是這些高職學校,在中國有15000家高職學校,而且還有高專學校。

  這個圖是在正式的職業教育體系當中學生的發展路徑。當然各地的情況略有差異。

  這里是我們的一些專業設置。我們這些專業的設置并不是特別的具體,主要分幾大類,我們有13大類,農林類、能源類、環境類,還有制造類、交通類、信息技術類等等。

  這個圖是我們非正式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機構,在中國有不同類型的針對成人的,針對就業者的,也有針對尋找工作人群的職業技術培訓。這里大家看到的是我們的一些圖片,有成人的學習中心,還有私營的培訓中心。在正式和非正式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當中也存在著聯系,學生入學以后他們可以在即將畢業的那年進入工廠進行實地的學習和培訓。用人單位可以和培訓院校簽定協議,對于學生進行最新技能的培訓,并且今后可以招聘一些學生。

  在中國還有公立和私立學校,這取決性質不同。由政府資助的學校占40%,個人資助辦學的占10%,我們還有各種不同的行業所資助的一些職業技術培訓學校。

  下面介紹目前對于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管理政策和我們所取得的成就。

  在中國我們的職教體系是有法可依具有法律基礎的,我們至少有三個法律是支持職教體系的,《勞動法》、《教育法》以及《職業教育法》。在政府管理的框架方面,就像大衛·夏洛克先生所提到的那樣,不同國家可能有自己不同的管理結構,在中國我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我們有不同的部委共同進行政策的制定。但是我想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進行更好的協調。垂直管理的時候,我們有教育部,同時我們還有各級政府。而各級政府又有自己的教育部門,可能是教育廳,也可能是教育局。在各級政府當中有相應的人員或者機構設置來專門進行職業教育的管理。現在我們還建立了一個新的機制來解決多部門所涉及的一些復雜問題。因此我們有一個跨部委的協調委員會,這是在各級政府層面都有的。

  在中國我們還有二十一世紀前十年的職業教育體系政策框架,我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政府把職教體系作為教育體系當中的一項優先重點發展,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國務院召開了三次全國性的職教體系會議,每一次會議都出臺了國務院級別的條例。而且還做出三次投資,投資于學校的校園,投資于師資培訓,同時還投資于對于學生的幫助,特別是那些來自于貧困家庭的學生。

  關于我們所取得的成就。現在職教體系已經是教育體系當中的優先重點,此外職教體系也得到了擴大與發展,所以現在如果有學生在進入職教體系學習之后,他們還可以繼而進一步的進行學習和發展。我們還有四個國家性行動以及四個國家級項目。這四個國家級項目主要是進行能力建設的項目,而且我們還有發展模式的創新,這就意味著我們找到了一條新的路子來發展職教體系,使得我們的職教體系有中國的特色。我們把它叫做聯合做法。而且我們還有相應的改革,我們把這種培養模式的改革叫做學習和工作,比如是高職的學生,他們在最后一年的時候會直接進入到工廠進行實習,用人單位將會為這些學生支付一定的費用,我們把這個叫做邊做邊學的做法。我們還有一些補助政策,葛道凱先生也提到了這一點,每個高職學生或者中職的學生他們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幫助。

  另外我們還開展了很多的國際合作。在中國我們已經與不同的國家建立了很多的合作關系,同時也和國際性組織和區域性組織建立這樣的合作關系。這樣的合作關系包括我們向非洲國家提供的技術支持。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我們正式的職教體系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高職學生自2005年以來就業率一直在95%以上。未來的情況如何,或者說這些學生畢業之后去到哪里呢?將近80%的學生都進入到企業工作,11%的學生可能會開設自己的企業,10%的學生會進入到高一級的學校。他們做什么呢?7%的畢業生從事農業,也就是第一產業。44%的學生進入到工業,還有將近一半的人進入到第三產業。什么樣的技能是最受歡迎的呢?在我們的職業學校當中,30%的學生都是學習有關于制造業的技能,還有30%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技能,還有一些學生學習商務、旅游、建筑等等。如何才能夠找到工作呢?畢業生中有70%能夠通過學校渠道找到工作,另外還有10%通過社會中介機構找到工作,還有10%是通過其他渠道找工作的。當然我們還面臨很多挑戰,而且我們對整個體系需要進行創新。

  剛才大衛·夏洛克先生也提到五個重要的挑戰,我認為在中國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當然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都必須做出積極的努力。我們所面臨的第一個挑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沖突。中央政府已經做出了很多積極的努力,要進一步推廣職業技術教育來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希望能夠發展一些普通的高等教育,這就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管理體系以及管理體系效率非常低。我們一方面對于這些具備技能的勞動力有強烈需求,另外一方面是人才的短缺。第三個矛盾在于職業技術教育對于個人來說,這種吸引力是非常小的,但是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來說卻有巨大求。另外就是成本高、效率低,在不同的地區之間區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區域不平衡非常明顯。另外還有城鄉之間的差異。我們需要新一輪改革,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有持續的發展戰略和規劃。我們確實需要一些機遇,我們面臨著來自于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一些新的要求以及政府的一些新的要求。還有來自于個人和社會的一些新的期望。

  我們現在正在制定規劃,制定我們的戰略,對職業技術教育在未來的發展做出規劃。中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法》正在修訂,在座的一些同事可能有的已經參與到這個修訂的工作當中,比如說余祖光先生就是參與《職業技術教育法》修訂的重要專家。還有一個國家的《2010-2020年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目前還有全國性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行動方案》。對法律進行修訂,而且確定不同的利益方的職責以及他們的利益和興趣,而且我們要在未來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法律基礎,我們要確保職業技術教育可持續發展下去,包括政府、學生、職業技術教育提供者、用人單位,他們都是重要的利益相關方。現在還有全國性的《2010-2020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我們現在剛剛開始這個項目。這個照片是國務院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會通過網上對話以及訪問的方式征求社會意見。在這樣一個《中長期發展綱要》這里也涉及到不同的部委,包括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國家發改委等等,一共有14個國家部委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

  在整個《發展綱要》當中涉及到職業教育的有一個基本原則,政府要進一步致力于發展職業教育,要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質量,它有三個目標,要使這個體系更加靈活,更加有吸引力。它有四個層面:進一步擴大它的規模,確保年輕人能夠獲得職業教育機會。鼓勵企業更加積極的參與職業技術教育。要建立起農村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體系。要提高整個體系的吸引力。另外還有五個能力建設項目,來保證這個基本原則的實施。

  另外還有三年的《職業技術教育行動計劃》,為了實現這樣一個《規劃》,我們制定了三年的《職業技術教育行動計劃》。這樣一個計劃包括兩個層面,一方面包括十個行動,具體包含28個項目。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十個項目,一是能力建設,尤其是提高產業升級的能力建設。二是加強企業和學校之間的聯系。三是專業和課程設置。四是在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當中SAT的應用。五是東西部之間的合作以及城鄉之間的合作。六是對于學校管理能力建設的提高。對學校教師的培訓。對現代農業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另外還有職業技術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系統的升級。另外還有成人教育。有這樣十個行動方案來實施《2020年發展規劃》。

  未來的主要政策將集中在以下幾方面,包括對整個體系的改革,不僅僅是正規的,還要包括非正式的職業技術教育。當然對于在校學生以及成人都要同時實施。包括對于學校、企業,一方面有學術性的證書,另外還有一些職業方面的證書。還有專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一系列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有可持續的就業率。另外要提高獲得職業技術教育的可及性,而且要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質量,提高能力建設,提高職業教育本身的吸引力。

  謝謝大家。

  劉宇峰:謝謝劉處長的發言,他以非常漂亮的PPT以及漂亮的英語給我們做了一個比較好的介紹。我們知道技能型挑戰是全球化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中國作出了什么樣的答案?中國有一個答案是中國特色。今天劉博士從中國社會背景出發介紹了中國職教體系、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成果、政策以及今后的若干思考。歡迎大家對劉博士以上的演講提問。

  提問:劉博士你好,我來自于重慶公安大學技術學院。剛才談到職業教育體系分高職、中職。現在除了中職、高職以外還在往上延伸。對于未來我們國家的職業技術體系,究竟怎么樣形成科學的體系?我想聽聽你對這個觀點的認識。

  劉培俊:現在政策還不是特別明確,今年剛剛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上,袁貴仁部長講了一句話,他說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要考慮職業教育自身的辦學規律,不管質量還是規模的提高都要考慮是一個類型。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當中與其他各類教育有顯著的不同,雖然總的目標是一致的,讓人發展,讓人能夠就業,讓人的職業生涯持續發展。但是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定位是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辦學我們要思考,它跟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緊密,服務最直接,也可以說反映最敏捷。金融危機告訴我們,我們學生的培養模式是第三年都要到企業去定崗實習。金融危機發展形勢變了,就業崗位變了,我們孩子第三年實習都會受到影響,更別說將來的就業。因此我贊同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這是一種理念,有了這種理念以后,在具體設定職業教育體系,包括內部學校的層級,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現在在《規劃綱要》里面,當然是一個征求意見稿,里面提到這個問題,要建立孩子們,特別是技能人才成長的立交橋,讓孩子們不僅有中職上,而且有更高的學歷文憑,以就業為導向持續發展。當然后續的院校設計層級,包括各層級的規模,以及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關系,這個問題是具體的政策問題,《規劃綱要》只是描述一個前景,給出了一個框架,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很好的想法。

  提問:既然是一個類型教育,我是廣西柳州藝職校,我們是一個中職校,請問劉博士在中高職銜接方面有什么樣的考慮?給我們一些指引。我們認為技能型人才,把中高職能夠建成一個五年制的過程可能在實踐中會更好操作。

  劉培俊:這里談到學制問題和孩子的持續發展問題,我們的學制是比較靈活的,我們有一年的,高中畢業到中職學一年。我們也有兩年的,也有三年的。還有四年的,以往行業辦的中專,尤其在大城市還是保留四年制。也有五年的,五年就是初中畢業生升入五年一貫制的高等院校。可以說我們的體系從理論或者從政治上是比較靈活的。但是至于說中職的孩子升如高職的比例有多大,高職將來升入更高一級的比例有多大,這還是政策問題,我只能談自己的理解,不同的階段對政策的把握不一樣。比如前一段中職升高職的比例占高職招生計劃的5%。至于下一段這個比例是不是適合當前社會學習的需求,是不是適合我們這個產業的發展階段,這個我們需要重新去考慮。現在我們在《行動計劃》當中,其中有一個計劃考慮這個問題,就這個問題在加強調研和協調。

  劉宇峰:下面請Moira Mckerracher女士發言。我們知道英國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之一,英國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但是近些年來英國也認識到技術型人才對于國家競爭力提升、經濟繁榮具有重大作用。為此他們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了以需求為導向的職教體系,同時在這個體系之內形成了英國的職教特色。但是這個體系的內容是什么?是如何構建的?有哪些特色?我想Moira Mckerracher女士的介紹能夠給我們一個比較好的答案。

  Moira Mckerracher: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謝我能夠得到這個邀請,很高興再次回到中國,再次來到北京。其實我為英國有關資格認證委員會工作的時候,曾經來過北京很多次,一會兒我也會更多的跟大家介紹我的工作。在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英國以需求主導的職教體系,特別是在今天這樣一個政策對話過程當中跟大家分享英國的做法是很有意義的。

  首先談一下我們所說的以需求主導的體系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們認為有必要使得我們的技能體系能夠滿足用人單位和個人的需求,當然有的時候要達到這樣的平衡并不容易,但是我們認為我們必須去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是我們這個職教體系的客戶。我們的客戶有著自己的需求,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他們需要相應的培訓項目或者是資格認證工作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在英國我們跟用人單位進行交流的時候,他們跟我們談的不是技術上面的缺口,他們經常跟我們提及的是對于那些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可能缺乏的一些軟技能,比如與人溝通的技能、不斷發展的技能。所以我們非常強調這些軟技能。另外用人單位也非常希望有一些資格認證的體系,能夠有一些讓他們信得過的標準。而且很多時候這些用人單位,可能會本單位開展一些培訓,在培訓的過程當中,他們也會邀請來自于外部的學校或者培訓機構的專業人士,來幫助他們進行企業內部培訓課程的建設。

  而對于個體來說,他們也有很多自己的需求。他們需要有這些資格認證,就像大衛·夏洛克先生提到的那樣,他們希望所掌握的技能不會僅僅只局限于一項工作,而是能夠適用在很多工作上。所以這些個體希望通過資格認證體系使得能夠實現事業的不斷發展。而且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中國很多職教學生,他們進一步進入高等院校進行學習,或者他們在工作之后自己再努力,然后再去進行更多的學習。所以他們需要有這樣的資格認證,他們需要有一些證書,讓他們能夠進入勞動力市場,讓他們能夠受人尊重,同時也能夠得到用人單位的承認,而不僅僅只是局限在當地的社會環境里。他們也希望能夠走向其他國家,比如現在如果你是一個建筑工人,你希望你所從事的建筑工作不僅僅是在你家鄉附近的,也希望能夠到世界其他地方去走一走或者是去工作。而且我們越來越多的發現在不同的行業之間,用人單位其實也是實現了跨國界的運作。所以個體所需要的資格認證是希望能夠得到承認的、公認的,這也是我們在做這個職教工作時候應該滿足的一個要求。

  今天我們還聽到了應對變革的計劃,也是在不斷的進行調整。今后五年、十年應該怎么做,大家也在不斷的制定計劃,并且調整計劃。在英國我們是怎么做這方面的工作呢?我們是按照客戶的需求來主導我們的職教體系發展,所以這個體系的質量和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的客戶來推動,而不是由計劃部門或者提供培訓的機構推出來的。而且越來越多的情況是,我們這些培訓機構會更多的傾聽用人單位以及接受培訓的學員的要求,然后進行課程或者技能培訓的設置。在這個職教體系當中,不同角色的作用也在不斷的改變,政府的職責越來越多的變成向所有的利益有關方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向他們提供有關的就業信息和職教體系信息,這點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越來越多的依賴客戶來推動職教體系的發展,那么我們需要向這些客戶提供必要的信息,有了充分的信息這些客戶才能制定相應的決定,才能對我們提出明確的需求。所以政府的工作越來越多的是提供信息的作用。同時政府還應該設立相應的激勵機制,能夠不斷的推動用人單位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推動個人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所以在英國我們認為很有必要讓我們的用人單位具有更宏大的目標,讓他們更多的把眼光投向價值鏈的上游,而且要認識到自己的權利,并且利用自己的這個權利。我們也希望他們對自己的雇員進行更多的技能方面的培訓。因為我們看到愿意給自己員工進行培訓的用人單位往往會更加成功。

  政府應該確保有相應的機制、相應的激勵措施,能夠讓那些有志人士獲得高質量信息,能夠制定出明確的需求,而且也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比如在進行融資的過程當中,把錢放到適當的人手里去花。而且職教體系的這些客戶也能夠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反饋,無論是對于高職學校還是對于大學,都能進行很好的反饋,這點在英國也是很強調的,我們希望在職教體系里面不光是提升用人單位的聲音,同時也要提升受訓個體的聲音。

  我所在的這個機構,在職教體系當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呢?三年前我們主要是負責審查英國所具有的就業技能的機構,在2006年開展的一個調查和研究顯示,英國需要調整自己的職教體系,而且使得職教體系以需求來驅動。我們過去的職教體系很多是由培訓機構占主導,而不是去滿足客戶的需求。為此我們開展了有關的研究,而通過這個研究,建立了英國就業和技能委員會。我們這個就業和技能委員會是一個獨立的政府機構,我們向兩個政府部門報告,一個是產業創新和技能部,還有一個是工作和養老金部門。大家也知道在英國的政治體制,有不同的政府,所以我們也從他們那里獲得一些資金的援助。我們在職教體系里面開始更多的去傾聽用人單位的聲音,幫助英國實現我們所制定的2020目標。

  在英國我們制定了一個2020目標,希望在2020年的時候,能夠在就業、經濟增長和就業技能方面成為OECD國家當中排名比較居前的國家,這個目標是比較宏大的,因此我們每年都在審查我們的進展是否能夠實現這些目標,我們是否能夠有充分的就業技能,就此我們也向政府提出有關的政策建議,告訴政府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變革來實現這個目標。所以我們這個委員會是一個獨立的政府機構,我們向政府提出建議改進職教體系,更好的創造就業,提升人們的就業技能。所以我們會定期的分析英國的就業技能需求,我們的人口就業技能狀況,同時我們也會看未來的工作崗位都在哪些領域。對于那些政府所指定的經濟增長戰略重要部門進行評估,然后來看目前有什么樣的就業技能,存在什么樣的缺口。通過這些信息提出我們的建議。此外我們還會把這些信息放到網站上,公眾可以通過登陸我們的網站來了解這些信息。這對于那些制定計劃以及制定優先工作重點的人也很有幫助。

  我們還提供一些信息指導的工作。我們把數據進行整合,運用這些數據得出一些高質量的信息指南手冊或者是指南原則,對于英國的普通人也可以提供很多的幫助,讓他們去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我們認為今后需求最大的職業就是擁有高技能的職業,這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很多都是這些技師或者是高級技術人員的崗位。我們需要保證我們的職教體系能夠培養出高級技能人才,滿足社會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們也認識到用人單位的需求,能夠通過我們的職教體系得到滿足。所以我們也鼓勵用人單位恰當的使用職教體系所培養出來的這些人才技能。

  我們另外還有一項工作是提供資金的支持,這個我一會兒再具體跟大家介紹。

  我之前也跟大家提到,我們希望能夠更多的傾聽用人單位的呼聲。用人單位的呼聲在英國的職教體系每一層都能夠得到傾聽,而且是非常重視他們的要求。現在大家看到的圖表是在政策層面,在國家層面我所在的這個機構,就是我們的就業和技能委員會,負責政策和體系的設計。我們還有一些部門,我們還有一些勞動力市場的職業標準和資格認證工作,也有相應的委員會進行管理。像勞動力市場信息也有相應的部門技能委員會進行工作。我們也鼓勵用人單位培養自己的員工。此外我們還有郡一級的努力。在當地層面,用人單位是每一個英國大學或者學校的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他們的呼聲肯定會得到傾聽。這就是我們職教體系的情況。

  我們也認識到如何讓用人單位更多的發揮作用,實際上有很多做法,我們可以根據行業進行,同時我們也可以在政府或者國家不同層面,我們有很多的相應機制設置,讓用人單位在培訓和職教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已經做了50年左右的探索,我們覺得目前最有效的就是按不同的產業部門、行業部門來傾聽用人單位的聲音。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這里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并不是我們一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經過了在英國幾十年的探索。比如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時候,我們有29個行業培訓委員。現在在英國已經有了一個行業技能委員會的網絡,這個網絡的力量顯然比過去單獨委員會的力量要雄厚得多。而且也從英國政府那里直接獲得資金提供,比如政府可能會給我們一些特別的項目讓我們做,比如制定一些就業標準。此外政府還會給我們進行相應的資助,以此來推動職教體系的發展。像SSC,就是這些行業技能委員會,他們是獨立的,遍及英國全國,是由業界領導的機構。它的組成成員來自于用人單位或者工會。他們的目標首先就是要提高生產率,改善企業和公共服務部門的業績。同時他們也需要去改進技能學習方面的供應,包括師傅帶徒弟的做法,還有在高等教育以及國家職業標準方面。同時他們要減少技能方面所存在的缺口和不足,并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推動技能的學習。我所在的這個機構,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去監督SSC的工作,而且對他們進行認證。在過去一年我們發現有一些委員會的工作不夠滿意,我們就不再給他們頒發證書,他們就喪失了這樣的資格,他們的一些工作需要移交給其他的部門進行。

  我們的25個委員會其實是覆蓋90%的英國勞動力,我們有一些專門的類別或者說是行業類,有很多的SSC是制造類的,我們還有創意和媒體類,還有能源類、交通類、公共部門類,還有娛樂服務行業、建筑業以及農村和環境類等等。我覺得對于委員會的數量沒有太大的要求或者區別,這個完全取決于你所在的行業或者你所在的社會情況,我們的SSC數量也在不斷的變化,如果SSC這樣的委員會太多的話,他們每個力量可能就被稀釋了。但是如果太少的話,可能又不夠用。所以這個數量倒不是一定的,而是要看具體的情況。這樣的委員會是由政府出資運作的,實際就是由我們把錢撥給他們,我們監督他們的工作。拿到了這些錢,這些委員會就需要發揮作用,他們每年從我們委員會獲得大約150萬英鎊,每個SSC也會從自己所在的行業獲得一些資助,比如從用人單位獲得一些資助,就像大衛·夏洛克先生提到的,這樣的SSC如果在提供服務的時候,可能也會進行收費,以此來維持自己的運轉。平均來說,每個SSC 資助金額達到400英鎊-500英鎊。很多時候我們也不能直接算現金金額,因為有些用人單位不是做資金的捐助,而是采取其他形式的捐助。

  我們希望這些委員會能夠變得更加有創新,而且能夠推動這個行業更多的向價值鏈上游發展。而SSC也應該鼓勵用人單位更多的培訓自己的員工。他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幫助行業形成高質量的勞動力構成,我們也要幫助他們提前預測,就是行業需要什么樣的技能人才,以及目前這個行業勞動力擁有的水平如何。當然他們也要幫助我們建立全國性的職業技術標準,今天下午我會繼續再講這個問題。實際上標準對我們整個體系是非常核心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將行業需求和學校所提供的職業技術教育相結合的非常重要的環節。在英國有一些許可證頒發的機構和組織,25個SSC確實有很大的政府資金的投入,我們要確保他們能夠完全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們也對他們進行審計,按照剛才提到的他們三個方面的職責進行審計。這里有很多需要SSC做到的標準。這里面關鍵的在于,他們得到了在這個行業大多數企業的支持,大多數企業需要使用SSC服務,而且對他們的服務是比較滿意的。他們也要和行業的其他企業進行合作來共同提供這些技能的培訓。而且我們也需要他們提供相關市場的信息。我們也要確保SSC能夠按照英國共同的勞動力市場信息框架來實施他們的信息提供。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框架結構,所有的SSC都必須用這個框架結構進行信息的報告。有這樣一個模板,他們必須用這個模板進行信息的報告。

  另外他們也要有非常強有力的全國性的數據以及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來制定統一、完整的關于勞動力市場的信息。他們也需要了解在這個行業目前職業技能需求,以及未來技能的一些需求。他們還有一項工作也是政府指定的,他們要制定全國性的行業標準。我們也必須確保他們有足夠的研發方面的投入,而且能夠反映出來行業目前的最佳做法。他們必須對于這種標準的制定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策略,這樣其他的人就能很好的遵循這樣一些標準。當然在不同的SSC之間,他們也會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包括在領導力、客戶服務、管理。這些職能在不同行業當中都是需求的,在這些行業制定標準也需要跟SSC進行合作。

  我們在幾十年的對不同行業實驗的過程當中也看到,我們把我們國家的做法和其他國家的做法進行比較。如果把我們的機構組織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機構技術比較的話,我們的SSC相對來說比其他國家類似的機構有更多的政府資金的投入。當然這樣一種機構,比如在德國或者丹麥,可能他們這樣的歷史更長一些,這對我們來說,尤其對資金投入方面也是一個很新的嘗試。SSC的資金越來越多的是來自于企業,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資金還是來自于政府。這些機構應該由誰領導?他們的資金運轉是如何的?對于我們的SSC來說,絕大多數都是相對獨立的機構,當然他們是接受政府的監管,而且他們資金來源是來自于政府,也就是說我們的部門是對所有SSC進行監管的。

  當我們考慮到用人單位參與的時候,當然大家都說讓用人單位參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每個人也都說這件事情有很多的困難。我們怎么樣能夠保證這些用人單位能夠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參與,而且是達到良好的平衡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已經找到完美的方式使得用人單位融入到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在試圖尋找一種解決方案。當然我們都有一個總體的指導原則,就是這些SSC應該做一些什么樣的工作,他們有一些整體的目標。當然有多少個SSC我們可以值得討論或者他們具體的職責是什么。但是總的來說目標是要實現保證用人單位有一個積極的參與,而且要對我們的培訓課程有一個積極的投入。

  對于建立起以需求為主導的體系來說,我們可能找到一部分的答案,但是也不是完整的答案。每個國家都需要適合自己國情的一些政策,需要財政方面和基礎設施方面的項目,提高整個勞動力的生產率以及經濟發展。我們也有一些新的認識,我們要融入企業的參與,但是他們也要知道他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所以除非必要,否則的話我們不會總是向他們伸手要求他們來做什么。我們還要利用各種各樣的媒體和手段來實施這樣的溝通和咨詢。

  在全國的層面上,用人單位是如何參與到培訓過程當中的。我們有全國層面的,也有地方層面的培訓機構,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市場的信息,要知道市場需求到底是什么。我們了解到市場對于就業和技能需求之后,就可以制定不同行業的發展策略以及發展的路徑,然后會建立起不同行業的全國性標準。按照全國性的職業標準建立起資格認證,對于這個問題我會在下午的時候具體介紹。

  謝謝大家。

  劉宇峰:我們這個論壇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需求導向。到底是誰的需求?從哪些方面可以獲得這些需求?獲得這些需求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如何將這些需求傳遞到職業教育提供者中?今天Moira Mckerracher女士給我們介紹了英國的經驗,在英國職教體系之中需求方,比如英國就業與技能委員會以及英國行業技能委員會在這方面做了很多。針對Moira Mckerracher女士的介紹大家有什么問題歡迎提出。

  提問:Moira Mckerracher女士你好,剛才我聽到你的發言很受啟發。我想問一個操作層面的問題。英國的企業家愿意投入到這個方面,主要的內在動因是什么?

  Moira Mckerracher:非常好的問題。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一個持續的挑戰,讓SSC也要不斷的鼓勵企業去參加。當然首先得有錢干這個活。SSC有來自企業的一些資金,實際上很大一部分資金是來自于企業,所以企業要確保聲音能夠得到傾聽,所以他們必須要積極的參與。當然SSC也要和行業內的企業保持密切的接觸。很多時候這些企業會非常愿意來參與,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和他們自身利益相關的,他們也能夠從中有很大的收獲。他們希望能夠確保有這樣一個好的培訓體系,這樣他們在招聘新人的時候就有具備技能的人才,這是對他們自身利益和發展非常有益的事情,而且他們也希望通過某一種方式對這種培訓體系實施影響,所以他們非常愿意來參加。可能真正有挑戰的是那些小企業。在中國有很多的小企業,我們也試過很多不同的方法讓小企業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比如我們有一個中小企業聯盟會,他們有的時候會作為一個整體來代表中小企業來參與。我們也鼓勵小企業建立小企業之間的網絡,SSC也必須要接觸這些中小企業,他們也要建立自己的網站,建立溝通平臺,使得小企業可以簡捷方便的聯系到他們。他們也需要向用人單位解釋只需要花很少的時間來填寫問卷告訴需求,你就會有很多的收獲,在招聘新人的時候,我們可以確保新人具備企業所需要的技能。

  劉宇峰:我們休息15分鐘,11點半再回到會場。

  (茶歇)

  劉宇峰:今天上午有三位專家分別就三個主題做了匯報演講,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

  余祖光:請問Moira Mckerracher女士,英國技能開發委員會做了這些工作,我想知道專業和就業崗位的吻合度,英國控制在什么樣的比例?是80%還是60%的吻合度?你們認為應該控制在什么樣的程度?這個吻合度包括兩個層次,一個是橫向,專業和崗位的吻合度。再一個是縱向,比如不同的職業層次培養的人,教育的不同層次和就業崗位的不同層次,它的吻合度,你們認為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比較理想?

  Moira Mckerracher:謝謝您的問題。在過去的幾年當中,我們才剛剛有了這么詳盡的一些信息,也就是說在英國收集了這樣的信息,使得我們能夠判斷我們所提供的技能是不是能夠滿足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要求。這幾年也做了很多的研究,現在我們有了這個委員會之后,我們有這樣的機制安排,每年都會開展這樣的研究。我們能收集更多的信息,來看需求和供給的吻合度問題。在過去的十年當中,我們感覺還是做的很不錯,我們的技能培訓的確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比如我們增加了勞動力大軍當中具有這些技能人才的比例。上次我們做過一個分析,需求和供給方相對來說還是取得了很好的平衡,這個吻合度還是比較高的。在更高層面的話,我們認為有必要更多的提供具有高級專業技能的人才。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擔心,可能在行業內部并沒有相應的高級專業崗位提供給這些具有高級專業技能的人。這個問題根據我們自己的分析,在英國變得更加的明顯,比如在蘇格蘭,蘇格蘭當地的人口本身專業技能水平在英國屬于比較高的,但是他的就業情況卻并不是很理想,也就是說我們投資進行的這種就業技能的培訓并沒有找到很好的對口單位。有些公司所使用的技能并不是我們所培訓的技能,也就是吻合度比較差的情況,比如我們培訓了很多創新人才,但是在公司里面卻沒有用到這些創新技能。所以我們也進行相應的措施,比如鼓勵企業更好的調動他們員工的創造力,比如在管理工作上能夠發動員工的創新能力。在英國我們總的來說這個吻合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我們也有一些特別的領域沒有達到很好的吻合度。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每年要進行相應的分析,然后找到存在的缺口,采取有關的措施來進行調整。我們希望在需求和供給之間達到一個很好的平衡,而且能夠對于這些技能有更多的需求,能夠被激發出來。

  余祖光:能不能給一個大體定量的數據?比如德國60%、70%或者是什么樣的一個數字,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你們大體的定量數字是多少?

  Moira Mckerracher:我覺得光靠百分比很難說明我們取得平衡。我可以給你一些數字,我可以找到不同的數字提供給你,來顯示出這些百分比,比如我們設定的目標是多少百分比的技能。但是我們沒有有關于平衡的百分比,我們有自己的目標,比如對于高級專業技能、中等專業技能以及初級專業技能,我可以給你我們的一些具體數字,也可以提供給你OECD和其他OECD國家相比英國的情況是怎么樣的。我可以提供這些。

  大衛·夏洛克:我也是這樣想的,有些情況可能英國比較獨特,英國是在歐盟這個開發的大市場的大背景下來進行就業培訓或者職業教育保障體系。有一點我們做的非常成功,就是職業年齡的這些人口都能找到相應的工作崗位,大概是80%-90%的人都可以找到工作。在英國比起歐盟其他國家來說,我們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口是女性人口,而且我們對于就業的政策比較著眼于長遠的,如果你看過去30年英國的情況,撒切爾政府在80年代所采取的措施,當時就業問題出現很大的困難,所以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英國才實現目前的就業狀況。他們都有什么樣的技能?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我覺得這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英國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有些行業也已經逐漸走向衰落,甚至是消失了,過去相應的一些技能可能也就不再需要進行培訓了。像在英國過去很多時候是家族企業,一代一代往下傳,但是這樣的家族企業有些已經趨向衰落,有些仍然保留下來,而且有很多當地的特點。英國的就業和技能委員會所做的工作就是針對各地獨有的就業特點以及所存在的挑戰進行相應的工作。

  提問:請問劉培俊先生一個問題,剛才您提到中國的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這種類型可以分成不同的層級,您能給我一個非常典型的描述,說明這些層級之間的不同是什么嗎?比如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區別,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研究生類的職業教育區別,能有一個明顯的區分和定義嗎?

  劉培俊: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具有挑戰性,這里有兩個問題攪在一起,一個是理論,一個是政策。我們談理論的時候會把未來目標和理想體系設計的特別好,但是具體到政策階段情況就不同了。因為我們談理論的時候是打破過節的,看哪個國家的教育體系更符合我個人的觀點或者更適合他們國家的國情,但是到政策階段,政策是公眾意愿,要拋開個人觀點。我們國家和國外有相似的地方,職業教育是一個類型,和其他教育不同。不同在哪?那個關鍵點,英國提出叫做“需求導向”。設計教育體系的時候也要考慮這個。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特定的工作崗位,比如說飛機駕駛員,我不一定非得是中職、高職或者研究生畢業才能做,關鍵是他是否適應這個崗位的需求。需求很現實,你的手眼協調能力不行,最基本的生化反映不行,那研究生也干不了這個工作。通過基本的要求,才是這個崗位特定的技能能力,包括應付風險、預測風險的能力以及其他的綜合職業素養,包括心態和遇到緊急情況的處理能力,每個人是有差異的。但是具體放到哪個階段培養什么崗位的人?這個沒有嚴格的界限。現在有專家質疑,中職課程和高職課程到底能不能區分開?我覺得如果拋開政策設計的話,關鍵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掌握哪些技能,低年齡段有些技能是掌握不了的。比如低年齡承受壓力的能力肯定不行。但是這個層級結構怎么設計確實是個政策問題,也有我們國家教育體系歷史的傳承問題。我們國家在西方人看來,職業教育更多的是基于學校的教育多。因此我們在這個教育體系里面,是按傳統教育體系來設計的職業教育。專家有一種觀點,什么時候職業教育辦的不像教育了,也許職業教育就能找到它的定位了。引用別人的話,不是我個人觀點。但是在具體政策設定的時候,要綜合專家的觀點,可能更需要考慮國情。目前這個體系維持了這么多年,我們看到對我們國家的貢獻非常大的。為什么大力發展中職?就是現在工業化發展的階段,這個產業形態和企業進行的技術含量,需要一批人快速成長進入勞動力市場。但也有人測算過,到底一個國家是以中職為主還是以高職為主,是不是發展中職?各國國情不一樣,跟它的發展階段有關系。像英國以前是有中等職業學校的,但是現在沒有了,他們有他們的考慮和設計。

  提問:我來自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請問劉培俊先生和劉宇峰女士一個問題。現在《行動計劃》正在各個省市報項目,我們重慶也正在論證即將報的十來個項。其中有一個是中高職教育的銜接,不管是政策層面還是研究層面,大家對這個話題都比較關注,而且時間也很久,很多研究成果也出來了。但是我想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在考慮中高職之間的銜接,是否在政策層面和研究層面考慮非正規教育和正規教育之間的銜接?也就是說現在各種社會培訓,有各種的培訓方式、各種培訓形式,比如有培訓班,有企業的工作經歷,還有社區培訓、遠程教育等等。在我們國家,非正規教育和正規教育之間的銜接尤其重要,因為我們是學歷本位,國外可能更多的是證書本位,我們盡管也有證書本位的勞動部這套體系,但是如果把證書跟學歷聯系起來,或者將非正規培訓的成果或者認可的方式,從政策和研究方面國家是怎么考慮的。

  劉宇峰:我先從研究者的角度來談一下個人的看法。我先簡單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國際合作與比較教育研究室主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首先中高職銜接本身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一種有效的手段,也是反映了人類總體發展的實際需求。我們國家也在嘗試著做很多努力,幾年以前我們已經在實踐層面總結出一系列的我們國家中高職銜接的模式,比如2+3、3+3、五年一貫制等等。但是為什么又重新提這個話題?因為在實施過程中有一些政策的引導,或者說那時候我們更多強調就業導向。其實這是不矛盾的,比如就業導向有就業和就業之后發展的問題,所以還是需要銜接。至于怎么銜接,我從比較的角度來看,比如在國外有一個政策的總體設計問題,比如資格證書體系,把初等、中等、高等證書都銜接起來,我們國家在證書銜接存在一系列問題,有一個脫節問題。比如勞動部頒發的工人技能等級證書,和我們的學歷目前為止還不是很銜接。這是一個問題。

  剛才劉所長提到學分銀行的問題。其實我們國家也在做學分銀行,也嘗試了很多。但是學分制的轉換,我們也在轉換。但是我個人認為,我們這個學分制,不同的學校之間,每一個學分內涵是不相同的。比如這個學校頒發的學分跟那個學校頒發的學分,內涵是不一樣的,就是所謂的含金量不一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銜接,還需要考慮執行一些基礎性工作,使得學分制有關的標準、內涵一致起來。

  正規和非正規教育之間的銜接,換句話說我們國家比較關注的是學歷本位。但是國外很多國家,像歐美國家、澳大利亞等等國家,他們比較多的是關注能力本位。這個能力是可測的實際的行為結果,你能做某些事情,這是最核心的。我也非常欣賞這種做法,但是我們從研究的角度來說,如果真正要實現這種能力本位的銜接和溝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制定標準的框架,制定一系列非常嚴格完備的評估檢測體系。目前在這些方面我們還有些欠缺,這就是我們將來的發展方向。至于政策層面也有很多的思考,請劉培俊博士來回答。

  劉培俊:簡單來說三個層面。第一個是從體系設計層面,這里涉及到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溝通。有人說職業教育,中職、高職以后往普通大學走,這是一個體系設計問題。現在我們在考慮這個問題,特別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溝通,還有基于課堂教學與工廠的教學的溝通。我們提出一個政策,正在研究。叫做政府購買企業優質培訓資源。有些企業在培訓員工的時候,他做的這些課程,包括他的教學過程和組織方式非常好,考慮政府出資購買企業的培訓資源為學校所用,也可以學校的學生派駐到企業接受這個教育。接受它這個教育也是學生教學計劃的內容,折合成學分,記錄他的學業成績。也在考慮這些融通的問題。這是從體系上。從政策上,《規劃綱要》已經公布,可以在網上看到。其中有三處談到職業教育體系設計與立交橋的問題。職業教育那一章談了立交橋問題,在繼續教育一章談了立交橋問題,在教育體制改革,特別是做重大試點實驗里又談到立交橋問題。但是體系設計理論化的政策已經有了框架,在技術層面要真正實現學生將來可以持續學習、不斷學習,也實現職業教育與其他體系融通的話,從技術層面,基于學生的能力,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怎么溝通。再往深層的技術,如何記錄孩子在不同場合、不同體系里面所學到的學分,最后能夠等換。現在我們已經開始用信息技術來考慮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在搞一個“金教工程”,現在已經進入項目論證。將來的孩子,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大學,他的學歷、成長信息電子化,信息系統對接,這為將來學分制的實行,讓孩子不管到哪個場合,都能記錄信息系統,為折算他的學分打下基礎。

  提問:我來自北京師范大學。請教兩位英國的專家,我們都知道教育的實施要靠教師,請問實施技能教育的人,是由學校的專職教師好,還是有由企業的技師師傅好,還是由企業的技師師傅到學校接任教師好?第二個問題,請問在英國對實施技能教育的教師在資格方面和來源方面有什么保障?

  Moira Mckerracher: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我們委員會,我們正在進行一個關于就業率的研究。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如何通過教學來促進就業率的提高。當然教師在提供技能培訓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這里面也有很多的不同的職業方面的技能和其他普通方面的技能,對于教師來說他們必須了解需要什么樣的技能,如何提高學生這些技能。我們可能有一些事情可以推薦的是,對于職業教育的老師來說,這些教師必須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他們必須和行業保持非常密切的接觸,學生必須有實際實習的機會,或者由當地的企業家到學校給學生進行輔導,提供實際的實習機會或者是見習的機會。對學生來說,要有真正的關于就業方面的經歷非常重要,但是對老師來說也是同樣重要的,他們必須要及時更新提高自己,也要提高自己教學的方法和技能。也要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就業方面的技能,比如團隊合作精神或者是溝通交流的技能。老師也要開發出新的教學方法,比如行動教學法或者是過程教學法等等。教學的標準在英國也包括這些方面的技能,有一些老師可能是很多年前接受過培訓,我們要保證他們有機會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的接受培訓,跟行業保持密切接觸。我們可以請企業的人到學校來做講座,講講他們的工作經驗,也可以讓學校的老師和來自企業的老師共同進行教學。

  大衛·夏洛克:這也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我試圖給你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回答。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教育體系當中教師仍然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似乎這個情況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學習本身發生了很多變化,不僅僅只是涉及到教學質量,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英國在過去的20年中,在質量保證體系方面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一方面我們考察教師的表現,另外一方面我們要看學生學習的質量如何。不僅僅是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教的如何,更多的要看學生學到了多少東西。我們要給學生提供非常豐富的學習環境,不僅僅只是在校園里、教室里。可能從我們個人的經歷當中都可以體會到,我們從學校的學習和社會當中的學習相比,學校的學習是非常有限的。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可以在網上進行研究,而不是說一定要去聽老師來講。我們必須要承認這個世界發生很大變化,變化速度非常快,教師的角色當然非常重要,但是這個角色本身也在發生變化,我們不僅僅只是信息的提供者,更多的情況下我們是對學生展開學習的協助者。

  提問:請問兩位英國專家,為什么你們用了就業力技能而不是就業技能這個詞?當然就業力和就業之間是有區別的,但是我想這兩個詞背后的含義還是有差別的。

  Moira Mckerracher:確實有差異,有一些非常微妙的差異。用人單位希望有人來了就能干活,來了就能工作的,他們需要這些技術方面的能力,他們需要有這些能力來從事一項具體的工作。但是對于個人以及用人單位來說,他們需要不僅僅只是這些專業的技能,不僅僅只需要一個會修車的人,也需要一個能夠如何處理好客戶關系的人,能夠和同事進行良好溝通和合作的人。我們需要有一個對工作有積極態度的人,他每天能夠按時上班等等。這是我們說的軟實力,我們把這些叫做就業力能力。當然對于個人來說,首先他們在面試的時候對他們來說非常有益,當他們開始工作的時候也是非常有好處的,在工作上能夠表現的很好,而且能夠把你的技能展示出來。所以當我們說就業的時候,指的是一項具體的技能或者是具體的工作。而就業力則是更廣泛的詞,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個人能力的總稱。

  提問:在我們國家職業教育里面談到職業教育的辦學,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這也體現了需求導向的理念。以服務為宗旨是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就業則考慮到了學生。現在職業教育當中很重要的是與企業合作,最近這幾年也做的很好。但是現在有兩種現象,一種現象是學校很積極、很主動,但是企業不積極、不主動。當然不是所有企業。企業考慮到的經濟利益比較多,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對企業怎么引導積極參與到這當中的政策設計存在脫節。第二種現象,現在以就業為導向,學生的就業和他所學的專業的符合度或者與他專業的需求有很大的差異,從現實生活來看,功課方面跟學的專業符合度高一些。但是仍有很多學生的就業與所學專業沒有關系。這里發生的矛盾和沖突怎么來進行評價?

  劉宇峰:兩個問題,一個是行業企業參與的問題,怎么激勵的問題。另外一個是就業吻合度的問題。對于第一個問題,其實在我們國家目前這段時間有關的政策制定過程中,如何讓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已經引起高度重視。以前是倡導,行業企業要參與職業教育,為此把行業企業參與職教列入《職教法》有關的條款當中。但是隨著實施一段時間,我們發現光規定不夠,因為這里有很大的缺陷,缺乏激勵機制。我們總說你要做這個,你要做那個。但是反過來,如果我們是行業企業代表,我們會問一個問題,為什么我要做這個。我是企業,企業向國家納稅,除此以外我的職責、我的責任在哪里,這是不是我自己的職責?當然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是企業主,他們應該有社會責任感,有責任感的還是非常愿意參與職業教育。但是從管理角度來說,我們應該考慮到這種機制問題。像英國就業和技能委員會,其實就是英國政府掏錢建立的一個機構,給他們一定的撥款,給他們提供一定的要求,你的職責是什么、我要你做什么。這其實就是政府利用經濟的手段來刺激他們參與職業教育。我覺得這種手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除此以外在其他國家,比如像澳大利亞,行業技能委員會也有類似的做法。據我所知,在《職教法》的修訂之中,我們國家也考慮到這些問題,而且魯部長有一個思想,就是政府購買服務。

  關于吻合度的問題。你所強調的所學專業和工作的吻合度。到底什么叫吻合度?我學什么、干什么,這是一種吻合。但是有崗位的吻合,有職業的吻合,有職業群的吻合,我們所說的“吻合”到底指哪個,用什么標準來判斷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吻合很重要,學有所用,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你學什么今后在哪個崗位工作,這種投資的成本效應是最大的。但是有另外一個問題,教育畢竟是教育,正規的教育跟短期的崗位培訓確實不太一樣,所以教育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為就業服務,另外一個是為職業生涯的發展服務。我個人認為這種吻合應該從大的職業群的概念,你只要在大的職業群中就業,這時候就可以算是吻合,而不是很具體的某一個崗位。所以在我們的教育安排過程中,專業設置、課程安排首先應該有一個大的比較寬泛的基礎。另外我們要根據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可能的選擇。

  提問:我是來自于中國電子學會,我們現在正在做資格認證的工作。請問Moira Mckerracher女士,在英國資格認證是政府主導的,但是資格認證是不是職業必備的準入條件?是不是必須要有資格認證才能入職?第二個問題,這個資格認證是由學校進行一系列的工作還是由SSC或者專業的培訓機構來做?

  Moira Mckerracher:謝謝您的問題。在我們的認證工作當中,其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士,他們都有自己管轄的一塊。SSC是負責制定行業的標準,他們會對業內進行研究,了解這個行業里面某個特殊的工作需要什么樣的技能,然后設立相關的標準。我們有一些頒發證書的機構,這個機構使用剛才所制定的標準進行證書的頒發。他們以這些標準為基礎,而且還會把一些所需要的軟技能,比如劉女士所提到的這些軟技能也放進去,然后進行證書的頒發。在頒發之前還會把相應的頒發證書的標準提交給SSC,由SSC審議是否是可以的。如果是可以的,再融入到整個國家的認證體系去。這樣的認證工作是有一個國家性的框架,而且會得到政府的資助。會由這些培訓機構,比如一個專業的院校可以決定自己的培訓課程,或者是接受企業的要求進行專門的培訓。它也可以按照國家的資格認證體系要求來對學生進行培訓,學完之后學生再獲得這樣的證書頒發。關于證書頒發,有一些是法規性的要求,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國家經濟命脈的,比如電力工程師,要求他們的工作是近乎完美的,所以在特殊的工種上必須要獲得一定的資格認證才能上崗。而什么樣的資格認證是由SSC規定的。比較來說,英國有證才能上崗的崗位還是比較少的。要求有證才能上崗的都是那些對于人的生命安全或者國家經濟產生關鍵性影響的,否則就不需要持證上崗。但是現在在英國,大家也在爭論到底有多少崗位是需要持證上崗的,我們需要多少數量的持證上崗。最后的結論還是要涉及到是否會影響到公共財產安全,是否對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我們不想有太多的持證上崗,但是又不希望完全的放松。在英國要創立自己的事業比起歐洲其他國家來說,條件還是寬松的多。我們也是希望能夠刺激就業,讓大家能夠找到工作。我們的勞動力市場就業還是比較充分的,也是比較自由的,我們不想有太多的束縛,不想有太多的持證上崗的要求,以免扼殺了大家的就業機會。但是我們也相信有一些崗位或者有一些工種是一定要進行監管的,否則的話會對公眾帶來威脅。

  劉宇峰:由于時間的關系,上午的討論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