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朋友圈里曬自己的“書” 讓別人說去吧

2017-05-30 14:53:00來源:中國青年報

  上學期,和班上學生們一起座談,她們都說平時作業挺多的,課余時間都用來處理作業了。我有些不解,就反問:“你們的朋友圈、QQ狀態,平時不都是曬美食、旅游、電影、男女朋友居多嗎?有多少是在曬讀書和學習的啊?”結果,她們回答:“曬學習,會給人一種‘裝’的感覺。”

  無獨有偶,“青年之聲”5月12日一篇文章《在朋友圈曬書就是“裝”嗎》也提到了這個現象。我特意把這篇文章轉發到自己所教的班級群里,想聽聽學生們的看法。一個學生回復:“當我們看完一本好書的時候,內心會有一種滿足感、自豪感,而分享朋友圈,可能真的只是分享喜悅的心情。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對于不能理解的人我希望他們能做到的是視而不見,而不是在別人喜悅的時候給人當頭一擊。”還有一個學生說:“有些時候,一些評論真心很傷心情,就像大夏天,有一杯冰鎮檸檬汽水,然后一喝,發現檸檬餿了的感覺……”

  這學期,我在大一班級的課堂上安排了演講環節。一個學生在演講中說,他高中時學的是文科,如今大學選的是工科專業,他在業余時間仍然保持著閱讀的習慣,但是他發現,不少工科專業的學生只是喜歡動腦筋思考,并不喜歡閱讀,他呼吁更多的工科生能夠閱讀一些課外書籍。

  在我看來,學生們大致可以分為幾類:第一類既不愛讀書也不愛學習;第二類只讀教科書,只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第三類偶爾翻翻閑書;第四類則是養成習慣、主動增加課外閱讀量的。第四類總歸是少數,如果再在朋友圈里分享讀書心得,更容易被稱為“異類”。

  說實話,在我的朋友圈、QQ里,熱愛讀書、分享讀書心情,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學生屈指可數。幾年前,有個學生主動加我QQ,跟我討論當天在課堂上提到的一本書,這讓我喜出望外,畢竟能在學生中找到“知音”也太少了,她說,她上大學就是想來讀書的,后來,她又選擇了考研,而之所以考研也還是想繼續讀書、多泡圖書館。我注意到,在我今年教的大一學生中,有個男生也特別愛讀書,經常一個人泡圖書館,他每天都會發布讀書的狀態,包括讀書筆記、對時事的思考、還有自己寫的散文。當然,還有些學生愛讀書,或是寫東西,并不一定發布出來。之前就有個女生跟我說,她特別喜歡古詩詞,自己也會寫一些,但從沒敢在朋友圈公布出來。

  平心而論,在社交網絡上曬“書”,記錄自己的讀書心情,擔心被別人說“裝”,曾幾何時,這種想法我也有過。但是,由于職業、個人愛好的原因,這些年,我的朋友圈里曬的大多也還是以“書”居多。有一次,一位同樣愛好讀書的朋友曬了幾本書,我在他的狀態下留言:在朋友圈曬書的我們,絕對算得上是“異類”了啊!他回答道:“呵呵,只要不是異形就好!”也許,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真的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了。

  讀書是一種習慣的養成,也是一種專注能力的培養。中學時代,有應試壓力的逼迫,大多數人不得不功利地讀書,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主能力。等到上了大學,必然開始出現分化,沒有養成習慣、沒有自控力的人,很難指望他去堅持做一些非功利的閱讀。讀書的好處說得再多,在不讀書的人那里,能夠引起的共鳴也很少。

  此外,讀書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個世界上,個人選擇本就是多元、多樣的,同樣的業余時間,你可以選擇去釣魚、打牌、打游戲、唱歌、聚會……自然有人會選擇讀書,當然,讀書并不一定是孤獨的。放在朋友圈這個熟人的小天地,讀書很少能找到“同道者”,一個人當然會略顯孤單。可是,放眼整個世界,愛好讀書的人卻是一大群、一大類,只因為沒找到真正的“群”、覓到知音,所以才被別人說作“裝”。

  其實,朋友圈里曬什么的都有,曬娃、曬寵物、曬自己……為什么偏偏不可以曬書?曬書何以就成了“裝”?我想,真正愛讀書的人,表現出真實的自己,何必非得取悅他人?因為你發了一條讀書的狀態,就嘲笑你“裝”的人,或許并非真正了解你,又或是少了一點尊重他人的禮節。當然,讀書的人自己也要多一些自信和定力,又何必如此敏感,輕易被他人的隨口評價牽著鼻子走?(胡波 作者系大學教師)

編輯: 果君
關鍵詞: 朋友圈;異類;書;知音;工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