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8歲女學生赴烏干達支教 銀項鏈曾被搶(圖)
2014-08-07 15:21:00 來源:大河網 說兩句 分享到:
閱讀提示|18歲的洛陽姑娘郭思佳近日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半個多月前,她從洛陽出發到烏干達做義工。烏干達是位于赤道上的一個東非國家,郭思佳跨越兩大洲,兩大洋,和幾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匯集在一起,到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附近的一個鎮上小學,進行為期六周的支教活動。如今,她的支教之行已經進行一半。近日,記者通過網絡聯系上她,聽她講述在非洲支教的點點滴滴。
經歷自幼喜歡旅行,曾窮游東南亞四國
郭思佳今年18歲,是個地道的洛陽人,現就讀于江南大學。這個體型嬌小,外表斯文的女孩,自幼喜歡旅行。去年寒假,她更是窮游了東南亞四國。32天,越南、柬埔寨、泰國、老撾,連春節都沒有在家過。“孩子一個人跑到國外,盡管很擔憂,但她是大人了,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更快地獨立和成長。”郭思佳的媽媽李小改說。
在東南亞四國窮游,郭思佳遇到了很多困難。她坦言,曾獨自背著30多斤的行囊流落在老撾瑯勃拉邦,手機壞掉,身上也沒錢,在近乎絕望時,遇到好心的留學生收留;也曾一個人在泰國芭提雅繁華的夜晚餓著肚子,巧遇身家千萬的青年創業家,請吃了頓海鮮大餐;還有被人放鴿子,一個人坐26個小時的大巴穿越整個泰國去普吉島,被愛笑帥氣的青旅老板邀請逛街。
雖然遭遇諸多困難,但郭思佳并沒有放棄,她就是熱愛這種富有激情和挑戰的生活。
想法 到海外做志愿者比單純旅行更有意義
有了窮游經歷,今年5月份,郭思佳決定再次出國,到東非國家做志愿者。
談及此次決定,她說,去年剛到大學報到時,她就加入了江南大學的AIESEC國際大學生社團。據了解,AIESEC是由高校或更高學術機構在校學生和新近畢業生運營的全球性、非政治性、獨立、非營利性組織,是全球最大的學生組織,而AIESEC江南成立于2012年。
據該社團現任主席楊嘉巍介紹,AIESEC江南成立后的每年寒暑假,都會組織大學生到世界各地開展援助活動,至今已有近百名大學生通過他們到世界各地做志愿者。“郭思佳是我們社團的一員,今年到烏干達進行支教活動。”楊嘉巍說。
去年,郭思佳幫助一學姐聯系到去突尼斯進行文化交流的志愿項目。“學姐回國后,反饋很好。我就產生了要到國外做志愿者的想法,而且到海外做志愿者比單純旅行更有意義。”郭思佳說。
從申請到獲批大約用了3周時間,郭思佳還買來東非旅行手冊,上網查閱以往志愿者在烏干達的一些攻略和心得。雖然可以到烏干達做志愿者,但來往的路費需要自理。“不想問家里伸手要錢。”她說,在決定去非洲后,她就開始申請螞蜂窩網站撒野行動的旅行基金,后來很幸運地申請到了1萬元基金。
7月15日晚10點許,郭思佳背上包袱從洛陽出發,經過長途跋涉,在烏干達時間18日下午1時到達。“我希望在旅行中不僅能提升自己,更期待能為遠方未知又陌生的世界做些有意義的事。”談及此次遠行的期許,郭思佳笑著說。
講述 在東非支教的日子,歡笑與淚水齊飛
據悉,郭思佳支教的學校位于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附近的小鎮。到達目的地后,當地志愿者前來接她。“對非洲的第一印象是藍色(天空)、綠色(植物)和黃色(大地),到處都是陽光和微笑。”郭思佳說。
剛走進支教學校的大門,郭思佳就被一群熱情的孩子包圍了。“個子低的抱著我的腿、拉我的手,個子高的不停地摸我的頭發,贊美著Sobeautiful(這么漂亮)。”她說,后來才知道,這所學校有226個可愛的孩子,其中有60多個孤兒和20多個艾滋病病毒攜帶者。
郭思佳住在學校對面的校長家里,房屋簡陋,窗戶甚至沒有玻璃,房間里只有一張木床,燈光昏暗。洗澡也只能用汽油桶從外面抬水舀著洗。放下行李,她跟著一名泰國志愿者和孩子們去提水。“看到水源時,我驚呆了,水源附近都是垃圾。”她說,但這些水要供孩子們包括飲用在內的所有日常所需。即使是這樣的條件,每個人蹲在水邊用汽油桶接水時,還都快樂地唱著歌。
回到住處后,兩個黑人女孩兒主動幫郭思佳打掃房間,她們沒有拖把,就用抹布蹲著擦。“頭天晚上很難熬,第二天醒來,全身不知被蟲子咬了多少個包。真不知道常年生活在這里的孩子們是怎樣的感受。”郭思佳說。
支教的這段時間里,讓郭思佳感動的事有很多。她說,第二次給一年級孩子們上課時,一個黑人小女孩拿著一張皺皺的紙跑過來,指著上面的鉛筆畫說,teacher,sheisu。(老師,她是你)“你完全想象不到,當時我驚喜地哭了,盡管那只是幅簡單的鉛筆畫。”郭思佳說。
危險 初到烏干達,先后遭遇偷與搶
除了感動,她也碰到了很多危險的事情。在到達烏干達的第二天,郭思佳便遭遇了偷竊。她說,當時她所住的房間門被人打開,錢包里的人民幣散落一床,烏干達先令(約100美金)沒有了。“當時整個人都傻掉了,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隨后,校長召集所有志愿者開會討論這個事情,但最后也沒有任何進展。
被偷第二天,郭思佳與另外幾名志愿者到當地有名的中國餐廳吃飯。在去的路上,一穿白色衣服的男子迎面走來。“快接近我時,他突然加快步伐,我還沒來得及反應,鎖骨上就被他抹了一下。”郭思佳說,她本能地喊了一聲,發現脖子上的項鏈沒有了。等反應過來,男子已沒了蹤影,他們立即向警察求助,但對方稱無能為力。
“被搶的是條銀項鏈,上面掛著一個象征著平安的金鑲玉吊墜。是去非洲前,媽媽親手為我戴上的生日禮物。”郭思佳說,沒想到,剛到烏干達就碰到了這種事情,當時心情很沮喪。“但后來我轉念一想,任何一個地方都存在危險因素,而非洲恰恰是這樣一個更加危險、更加需要教育來改變的地方,這不正是我跋涉萬里來到這里的原因嗎?”郭思佳說。
母親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自己的想法
18歲女孩一人赴東非支教,很多預想不到的事情都會發生。不過,對于這些困難,媽媽李小改并沒有太多擔心。“我相信孩子,她有能力去處理遇到的難題。”李小改說,女兒從小就很獨立,她認定要做的事情,家人一般都支持她。
“我的教育方式就是放手。”李小改說,因自己特殊的教育方式,讓身邊的朋友和同事都不理解,有的說她心寬,有的說她“憨大膽”,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樣由著女兒會讓她“誤入歧途”。即便如此,李小改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想法。“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自己的想法。”
“心存美好,就能遇到美好的人和事。”在采訪中,這是李小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她說,孩子在東南亞旅行時,每次遇到困難,都會有好心人幫忙,所以無論何時都要心存美好,善待身邊的每個人。
公益 發起“親親童夢”項目,借助明信片籌善款
如今,郭思佳的支教之行已經進行了一半。烏干達艱苦的生活讓她很震驚。“校舍極其簡陋,教室屋頂有洞,窗戶和門都沒有玻璃。教學設施極缺,整個學校只有一盒粉筆。”郭思佳說,即便如此,孩子們對于知識的渴望仍然深深地打動了她,“他們渴望了解世界,渴望改變生活。”
郭思佳說,她與同校的另一名在肯尼亞做志愿者的朋友,協同其他志愿者一起發起了“親親童夢”公益明信片計劃,即在淘寶上開設了一個項目,任何人花費19.9元人民幣就能買到一張由孩子們親手繪制的明信片。截至目前,該項目明信片已賣出200余張。
“籌得的善款,會在我們離開烏干達的時候,全部捐給支教的學校。”郭思佳告訴記者,如果你想幫助這些可愛的孩子,可上淘寶搜索“親親童夢東非公益”,拍下明信片,志愿者們會在第一時間將帶有孩子祝福的明信片寄給您。
編輯:余斐羽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