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大雨朝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邀月村的一片稻田襲來,打亂了西南科技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胡運高和學生們的工作節奏。當時,他們正在稻田里取樣,以完成他們今年暑期的研究、實訓項目。
這片稻田是西南科技大學的一個稻麥科研基地,占地約120余畝。基地除了承擔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外,還是學校研究生實踐基地和農學專業科研教學實踐基地,每年都有一批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此進行科學研究和專業實訓。
陣雨來臨之前,胡運高正在一邊給同學們講解,一邊分析各種情況——他們要趕在中午前完成當天的任務。師生們大清早就來到了稻田里,同學們每兩人一個小組,針對不同品種的水稻進行稻穗調查取樣。
“為了調查不同水稻品種之間穗部性狀和異交習性的差異,一人對水稻抽穗情況進行仔細觀看,并描述觀察結果,另一人作詳細記錄,并進行核對。”2020級研究生田敏介紹。
據介紹,水稻生長一般要經歷從孕穗期到穗的分化8個階段。這幾天正是第七期的稻穗取樣時間,這個時期的稻穗接近成熟,稻穗較大且易觀察,此時調查取樣,方便后期研究。
該校農藝與種業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稅陽原本要9月才入學,但是為了盡早獲取研究數據,她還沒收到錄取通知書就跟著導師胡運高一起下田了。她說,如果不趕這一季水稻,只能等到明年才能獲取最新水稻生產數據了,時間不容耽誤。
事實上,稅陽在今年4月復試成績出來后就找導師報到了。那時正是這一季水稻的播種階段,胡運高要求學生都要下田,播種、插秧、田間管理都要會,全程參與并記錄水稻的生長情況。
在胡運高眼里,下田是農學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一是科研、技術的要求。二是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第三,要讓學生知道下田不是什么受不了的苦,下田能建立自信。”
胡運高數了一下,這個暑假跟他下田的學生有34人,其中研究生22人、本科生12人。而這當中,女生超過了半數。
他們一般清晨6點半左右到基地,調查會持續到上午10點左右,有的環節可能會持續到中午。避開午后的驕陽,大約下午4點鐘,師生們又下田了,一般會干到晚上7-8點,那時天黑了下來。
盡管如此,高溫仍然是避不開的。“第一感覺就是熱。”農藝與種業專業2020級碩士研究生郭發平說,自己小時候下過田,但那是玩兒的心態,現在下田是為了獲取研究數據、完成科研任務,這種緊迫感是不一樣的。
每次下田,胡運高都要求女生穿防曬衣,戴上草帽。為了防止中暑,每個人隨身備有藿香正氣液。
一天當中,師生們往往會經歷兩次濕透。清晨的露水會從衣服的外層往里滲透,臨近中午,汗水又從里往外滲透。
被露水打濕的褲子裹在身上讓人很不舒服,有時候會順著腿流到筒靴里。胡運高有一個土辦法,用繩子把一塊塑料布捆在腰間,塑料布至少蓋住筒靴的上沿,這樣就能把露水擋在外面,避免流進筒靴。
“來的時候一個個白白嫩嫩的,回去時都曬得黑黢黢的。”每年暑假,胡運高都能看到自己學生的變化。他說,因為研究的需要,每一屆學生都要和他一起在這片試驗稻田里開展調查,無論風雨,無論烈日。經過基地的鍛煉,同學們個個都很棒,能吃苦,不怕流汗。
作為準研究生,稅陽說,水稻是我國乃至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不斷提高水稻的品質和產量,是水稻人一直在研究的課題。而暑期是水稻生長發育極其重要的時期,田間多次調查取樣是保障后期室內試驗順利進行的基礎。
稅陽喜歡水稻這個專業。她說,暑期雖然炎熱,但是能和導師參與解決事關數十億人民生問題的科學研究,很驕傲。“這個過程,既讓我們切身體會到做科研的艱辛,更讓我們懂得珍惜勞動成果。”(通訊員 劉芳池 記者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