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不該給孩子幫忙?父母伸出援手對孩子成長是利是弊?如何幫孩子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

  “如果你是來給孩子送他忘記在家的家庭作業、書、鞋子、樂器、水壺、便當的,可以回去了,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后果、學會解決問題,謝謝!”近日,一則題為“家教觀之差異”的學校晨間分享標語在家長圈走紅,引發不少家長關注。

  孩子上學忘記帶東西,火急火燎地給家長打求救電話,要求他們盡快把相應物品送到學校,給自己“補臺”,避免被老師批評。這樣的經歷,相信每位家長都經歷過。聽著孩子可憐巴巴的聲音,一些家長不免心軟,保護孩子是家長的本能,只好委屈自己再跑一趟學校;而有的家長即便想給孩子幫忙,無奈卻身有公務分身乏術;還有的家長出于讓孩子“長記性”的考慮,索性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

  關于孩子忘記帶東西,到底送還是不送的問題,杭州的一項樣本量為7000人的調查顯示,29%的家長表示會想盡辦法把東西給孩子送去;41%的家長在送的同時,會跟孩子說清楚:僅此一次,下不為例;30%的爸媽表示自己不會送,即便要送也是陪著孩子回家拿。

  調查還顯示,孩子最容易遺忘的東西是作業(28%)、美術用具等文具(26%)和課本(24%),而孩子忘記帶東西的高峰期是周一,45%的家長有周一被“召喚”的經歷。

  家長該不該給孩子幫忙?父母伸出援手對孩子成長是利是弊?如何幫孩子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

  孩子為什么丟三落四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二年級學生,有些爸爸媽媽習慣于“幫忙”:每天按時查看家長群,幫孩子確認作業的具體內容,然后盯著孩子逐項完成,再盯著或者干脆親自動手幫孩子收拾好書包、紅領巾、小黃帽,還有其他臨時要帶的各類物品。父母的主動包辦代替,客觀上造成了孩子的被動,很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誤解,即“收拾書包不是我的事”,使之形成依賴心理。一旦父母有所疏忽或偶爾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這些事,孩子很可能顧此失彼,忘記把某些該帶的東西裝進書包。

  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小學教師田華認為,父母大包大攬行為,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我可以不用提前收拾書包,不用按老師的要求準備好用具,因為我家人可以隨時幫我送過來。在客觀上助長了孩子丟三落四的行為。

  而且,爸爸媽媽幫助收拾書包的另一個弊端是,大人幫助收拾,不利于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還容易給孩子提供一個推卸責任的理由——孩子一旦忘記帶某種東西,會自然地認為,“不是我忘了,是我爸爸媽媽忘了,這不是我的錯。”

  孩子丟三落四,與家長在教養過程中沒有培養孩子的條理性有一定的關系。孩子做事容易缺乏主次,沒有章法,胡子眉毛一把抓;或者一件事沒結束就開始下一件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主要是家長沒有適時引導,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的意識,孩子自己在準備上學的文具和物品時,很可能馬馬虎虎,而沒有一件件檢查清楚。

  很多人只有在一件事上吃了苦頭,才會深刻地記住這件事。孩子經常忘帶東西,但由于有了家長一次次地補救,并沒有品嘗自己失誤的苦頭,以至于使他們產生一種錯覺:忘帶東西沒什么,反正有家長幫忙,總能“化險為夷”。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講,家長的好心,助長了孩子丟三落四的行為。

  如何讓孩子長記性

  拒絕善后,做“懶”家長

  當粗心健忘的孩子發出求救信號時,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冷靜,告訴孩子:“因為你是頭一回忘記,我可以為你送,但也是唯一的一次,沒有第二次,以后上學前一定要提前仔細檢查好。”如果孩子不是初次忘帶東西,父母就強迫自己拒絕為孩子匆忙“善后”,徹底打消孩子的依賴心理。

  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自己整理、收拾物品的好習慣。北京市順義區西辛小學趙麗老師建議,家長每天可以提醒孩子想想,今天應該為明天做點什么啊?明天有什么大型的活動嗎?旁敲側擊地引導,天天詢問,持續不斷,讓孩子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同時要求孩子,每天做完功課,根據第二天的課程表收拾相應學具、依照老師的要求帶齊所有東西,并把第二天要帶的東西放到門口,走的時候容易看見,這樣既能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又避免了忘帶東西。趙麗老師還建議,父母還應引導孩子,忘記帶物品到校該如何補救。如隔天再補交、先跟同學借用、或下課后留下來補寫等等。

  學會對自己負責

  別把自己變成“直升機父母”,理直氣壯地告訴孩子:“上學帶什么,是你自己應該記清楚的事,爸爸媽媽沒有義務提醒你,更沒有時間和義務單獨為你送到學校。當然,爸爸媽媽相信你有能力做好這件事,也有能力管理好自己,而且,當你憑借自己的實力做好分內的事情時,你內心的成就感,足以讓你感到自豪,爸爸媽媽也會為你驕傲的。”

  如果孩子還是忘記,父母一定要說到做到,讓孩子承擔后果,并從中接受教訓,孩子才能懂道理、“長記性”,學會對自己負責。因為,如果家長一邊給孩子送東西,一邊指責、批評甚至懲罰孩子,很容易引起其逆反心理,教育的效果甚微;而將孩子暴露在后果之中,是讓生活成為孩子的老師。只要這些后果在安全范圍內,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家長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對其提供鼓勵和指導。后果教育的好處在于,能讓孩子學會自律,學會承擔責任,進而成長。

  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

  如果孩子的學習環境雜亂無章、書包內的書本橫七豎八沒有秩序,孩子也不容易帶齊應帶的物品。所以,家長有必要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和條理性。比如,給孩子準備一張獨立書桌。讓孩子自己收拾干凈,把東西都分類放好,將課程表貼在書桌前面;同時,父母可以協助孩子做個備忘清單,以便孩子從中學會如何協調各個步驟、安排先后次序,思路清晰,每天整理書包的時候可以參照,讓備忘清單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起自我提醒的意識。另外,家長留意班群,老師提醒要帶的東西也要及時提醒孩子帶上。

  北京市順義區空港小學曹鈴岳老師建議,從習慣養成的初期開始,家長就應告訴孩子一些實用的好方法,并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當孩子掌握了收拾物品的方法和技巧后,家長要定時定期檢查,給予鼓勵和督促。(記者 陳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