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6月12日消息(記者安紅麗)“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才是基礎,關鍵在創新。”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有關工作開展情況。
據悉,《行動計劃》是以高校服務“三農”的優勢和特色為基礎,匯集各類政策、資源,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需求,推動高校加快構建服務支撐鄉村振興科技創新體系的指導性文件,《行動計劃》對高校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作出了總體設計和系統部署。計劃通過五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完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布局,強化高校科技和人才支撐能力,顯著提升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質量,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使高校成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科技創新和技術供給的重要力量、高層次人才培養集聚的高地、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政策咨詢研究的高端智庫,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長期以來,高校作為農業農村領域、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合作交流的重要力量,在服務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等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高校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之一,積極承擔和參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在“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農業農村領域累計牽頭承擔項目占總項目數的近40%。近期以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的有組織創新,正在培育建設智能分子設計育種前沿科學中心,作物表型組學研究和農業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源頭創新支撐。
對此,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表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做強做大優勢學科,加快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建設特色鮮明的學科群,切實履行好服務保障糧食安全、生態文明、人類健康和鄉村振興四大學科使命,為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科技供給。同時,充分發揮人才和科技優勢,助力深度貧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推動按縣域、鄉域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新模式。打通科技推廣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交流的連接通道,以高水平科技支撐高質量科技推廣,以高質量推廣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下一步,教育部將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重大需求,推進產教融合,加快一流農業大學、一流農業學科建設,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充分發揮創新實踐、生產實踐、扶貧實踐等對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推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植根鄉土鄉村,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同時,教育部將支持高校組織專家學者、科技服務團、博士生服務團等隊伍,深入貧困地區,發動企業、校友等多方力量,幫助貧困地區打造新產業、完善產業鏈、拓展農業功能、發展新型業態,展現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