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教育部為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定下“十嚴格”的規矩。近日,各大高校陸續公布自主招生簡章,絕大多數都響應了教育部的要求。記者梳理已發布的高校自主招生簡章后發現,今年自主招生主要有三方面變化:報名要求提高、招生計劃縮減、降分錄取優惠幅度降低——這些都明顯提高了考生通過自主招生被高校錄取的難度。雖然教育部的新要求和高校的政策變化都是今年的,但對今后幾年的自主招生無疑有指向作用。
變化
報名門檻大幅提高
對應教育部文件要求:高校要強化對考生的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要求,不得簡單以論文、專利、中介機構舉辦的競賽(活動)等作為報考條件和初審通過依據。對擬認可的賽事證書,要以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學科競賽為主。
北青報記者梳理發現,要想參加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難度比往年顯著提高,這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多數高校把往年報考條件中的“論文及省級學科競賽三等獎以上”,變成了今年的“五大學科全國聯賽省級一等獎及以上”,僅此一項就把很多考生擋在了報考的門檻之外。除了政法大、北語、中傳等以文科為特色的高校外,清華、北郵、北林、貿大、北科大等高校今年自主招生報名的最低要求都是學科競賽全國聯賽省級一等獎,京外名校包括上海交大、哈工大、中大、廈大等也都如此。但清華、上海交大等理工科名校要求,如果獲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一等獎、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等獎項也可報名。
另一方面,今年幾乎所有高校都在自主招生簡章中明確“論文和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上傳”以及“體質測試不合格不能入選”,北郵還添上“不以中學(單位)、社會團體或專家推薦作為審核依據”一條。這些要求又將很多考生排除在外。
招生計劃大幅縮減
對應教育部文件要求:各高校要在上一年錄取人數基礎上適度壓縮招生名額,合理確定參加高校考核和具備入選資格的考生人數,寧缺毋濫。
在提高報名門檻的同時,多數高校還主動壓縮了今年的自主招生名額,且幅度較大。清華大學雖然沒有公布自招計劃,但今年該校文科專業不再參加自主招生,預計名額會有所縮減;北京郵電大學今年計劃招生130人,比去年縮減了近30%;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今年自主招生人數將控制在83人以內,縮減了21%;中國政法大學計劃招生92人,縮減8%;中國傳媒大學計劃招生103人,比去年縮減26%;復旦大學計劃招生110人,比去年縮減了35%;武漢大學的計劃名額銳減了45%;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招生計劃更是銳減了68%。唯一例外是北京師范大學的“引領計劃”,因為是教育學專業,按照國家政策今年比去年增加了20個招生計劃,但該校的“攀登計劃”仍大幅縮減,小語種專業全部取消,僅剩天文學專業。
優惠降分幅度大幅縮小
對應教育部文件要求:高校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給予自主招生考生的優惠分值。
據了解,近年來絕大多數高校給考生的最大降分幅度是“對特別優秀考生給予降至當地一本線錄取的優惠”。但是今年,多數考生能得到的最大降分變成了“降20分錄取”,北師大、政法大、北林大、北語、貿大、北科大、中石油(北京)、中傳、北中醫等在京高校都是如此。不過也有例外,清華、上海交大、復旦、南開等著名學府表示“特別優秀學生最高降至一本線錄取”;北郵對在全國信息學奧賽獲得銅牌及以上獎項并且報考計算機專業的考生,“若面試考核成績特別突出可適當放寬”。(記者 雷嘉)
反應
競賽降溫促學生回歸高考
“對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很多學校都不認可論文了,而且類似于文章發表也不認可了。我現在主要改走科技方面,因為文科上的自招感覺越來越難。”對于自招門檻的大幅提高,海淀某大學附中一位準備參加“自招”的高二女生向北青報記者表達了她的感受。各高校對于自招報名門檻的提升,尤其是對論文和競賽成績的高門檻要求,令不少高二、高三學生感到壓力。
西城一所頂尖中學畢業班、曾拿過物理省級一等獎的高三學生則分析說,在自招新政策下,競賽生們的優勢受到了不小的削弱。“往年數學‘省二’靠前的,甚至可以參加清華北大自招,今年基本什么學校都沒戲了。無疑,這一代競賽生很受損。”他說,在自招新政下,競賽降溫成了必然的趨勢。“政策的改變對我們競賽生心態是有些影響的,本來自招的初衷就是讓一些學有特長的人得到一些保障,當然現在學科尖子生還是基本保送了,但是相當多沒那么‘牛’但也花費大量時間和熱情用于競賽的人,已經失去了這個保障。之后大家會更理性地選擇競賽,把競賽變成一個真正有天賦學生的舞臺。”
由于降分幅度的大幅降低,不少高中生還反映,這會讓大家回歸高考戰場上的“高分”競爭。“自招我還是會去試一下,但就算要走自招這條路,成績也是更多地立足高考文化課。所以我還是想著怎么搞好課內吧。”參加過北京市應用數學知識競賽、北京市商業模擬挑戰賽等多個競賽活動的一名海淀高二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
會考后“自招”生仍增強鍛煉
“現在很多學校在自招中增加了體質測試,考生就得保證體育成績也要達到標準,這對很多高三生來說難度不小。畢竟體測不合格,其他再好也不能過。”海淀區一位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
這位學生表示,這樣的政策變化,對于選擇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而言,即使是高三體育素質會考結束,大家也不能松懈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以前會考完了大家就不怎么需要鍛煉,但是現在這樣就算會考完了還得鍛煉來為自招作準備。而高校自招的這個體測難度更高,不像體育會考,幾乎人人都能過。”
自招難度增加、降分幅度減少,不少普通中學生則表達了“更為公平”的想法。“我覺得這樣的安排很有道理,現在的有些競賽含金量不夠。而且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給予單方面人才的優惠不宜覆蓋太廣。”西城區一位高三女學生說。
說法
大學可能會有“變通”措施
“嚴格自招政策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但是政策的最終實施效果,還是取決于大學招生政策,大學是否重視具有專項學習能力的人。”業界資深專家、具有16年數學競賽培訓經驗的一位教師預測,為了保證高校的招生質量,可能會有一些變通的措施,“例如競賽一等獎獲獎人數變多,但具體執行情況需要再觀望;在競賽成績門檻提高的背景下,其他學校也有可能效仿清華北大開設‘領軍’‘博雅’,根據平時成績進行招生的政策。”(文/記者 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