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青梧桐”:引才育人助青春筑夢
曾一度認為自己的翻譯專業在家鄉派不上用場的桂子淑,在今年參加團淮安市委組織的一次暑假實習中,徹底改變了之前的想法。
這個來自蘇州大學的大二女生,實習期間接觸了不少海外公司。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淮安安家落戶,招兵買馬,桂子淑也難掩激動,“現在的淮安發展迅速,畢業之后,我要回到淮安,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出謀發力。”
近年來,團江蘇淮安市委以實施青年人才“青梧桐”計劃為統攬,充分發揮共青團的組織優勢,聚焦各層各類青年人才需求,抓好“引、育、留”3個關鍵環節,不斷優化青年人才成長環境,重點打造一批活動品牌項目,吸引、培育全市各類青年人才投身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助力高質量發展。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團淮安市委書記李義翠說,“團組織要發揮能動性,發現、培育、凝聚和服務青年人才,助推青年成長成才,圓夢淮安。”
聚焦青年人才“精準發力”
在得知葉菁和妻子賣掉了上海兩套房子到金湖縣建農場做“新農人”的事情后,團金湖縣委書記李丹坐不住了,“對于這樣有想法的青年,團組織的服務應該及時跟進。”
剛開始,這對“只愿意自己關起門來搞小眾農場”的夫妻并不買賬。李丹也沒氣餒,團組織搞線下分享會、沙龍培訓等活動時,李丹都會邀請他們。
幾次活動后,葉菁結識了不少農村創業青年,對團組織的的態度也開始慢慢有了轉變。
隨著農場擴建,建設新廠需要一系列審批手續,得知葉菁忙不過來,李丹主動對接,還幫助申請了10萬元的資金扶持。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農場的項目,李丹推薦葉菁參加全省的創青春大賽。從項目雛形到PPT修改,再到創業集訓、項目落地,葉菁獲得了2016年江蘇省創青春大賽三等獎,他的農場也得到大家的關注。
為了給各類青年提供精準服務,團市委結合淮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將工作重心放在青年鄉土人才、大學生群體、青年雙創人才、青少年事務社工以及新媒體人才等青年群體,聚焦發展需求,將共青團改革與提升服務青年成長發展相結合。
去年3月,淮安團組織啟動全市青年人才大數據庫建設,目前已完成入庫3000人,初步具備青年人才聯系、研究、服務、舉薦、發揮人才效用五大功能。
打造特色項目“引育留”
今年暑期,在團淮安市委青年發展部實習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生周子煊受益匪淺。
實習期間,周子煊參與籌備了淮安市青創大賽。“創業大賽涌現了一批敢想敢做的年輕人。”周子煊看來,淮安的創新創業活力一點也不遜色。眼下,她正著手準備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希望今后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鄉也越變越好。”
這個暑假,191名淮安籍學子像周子煊一樣,參與了團淮安市委組織開展的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他們分赴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民營企業等88家單位,開展為期35天的實習鍛煉,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就業能力、豐富人生經歷。
今年以來,團淮安市委主打“增量牌”,圍繞市委“人才強市”的目標定位,將重點瞄準大學生群體,通過“暑期實習”“回鄉話發展”等項目,整合人才政策,讓更多淮安高校畢業生留在淮安,讓更多市外淮安籍畢業生回流淮安。
人才培育方面,團市委發揮自身的組織優勢,關注各類青年人才典型。
畢業后在洪澤縣農技推廣站工作的邊晉從沒想過,團委書記的工作經歷能讓自己這么有“獲得感”。
由于經常組織青年農民創業者一起交流問題、學習經驗,邊晉了解到大家最迫切的需求,他成立了6個合作社,帶動10多個青年農民種植大戶增產增收。
為服務青年人才在淮發展,尤其是服務青年婚戀交友方面的需求,團淮安市委廣泛開展“緣聚青春”青年人才交友聯誼活動。全市各級團組織積極聯動,開展“粽情粽意”“初見幸福”等各類交友活動40余場,讓來淮青年人才“知淮、愛淮、戀淮”。
載體建設做好后續服務
今年7月,淮安市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火熱開啟。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籌備,這個由團淮安市委搭建起的青春逐夢大舞臺,涌現了一批創新項目,受人關注。
籌備兩年,今年年初開館運營的“小悅時空”活字印刷館,在此次大賽中獲得三等獎。在創始人張新看來,一路走來,他們的成長離不開團組織的幫助。
在團委的牽線搭橋下,他們已經與全市17所中小學對接,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大賽結束后,團組織第一時間跟進服務,推薦張新入駐淮安市大長江青創基地,為其提供前兩年免租金優惠政策。
“舉辦青創大賽,就是想通過比賽挖掘青年所需,帶動團組織各項后續工作。”在團淮安市委青發部負責人王猛看來,賽后的項目落地、跟蹤服務,才是團組織需要關注的重點。
為了給青年人才提供后續服務,淮安團組織在此次比賽后啟動了“淮安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庫”,首期共有100個項目入庫。團組織將對項目進行長效服務、跟蹤支持、分類提升。目前,已有4家風投資本意向投資15個項目,多家銀行對接提供金融授信,3家創業基地與20余個項目洽談入駐事宜。
同時,淮安團組織持續開展實體化陣地建設,做實一批青創空間,激活打造了“大長江青創基地”“淮安青創空間”等各類陣地22家,扶持建立大學生創業團隊96個,依托青年創業基地開展創業活動近200場次,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空間。
黃歡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