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貴州營養改善計劃:把“學生餐 ”做成“幸福餐”

2018-07-05 13:59:00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吃上可口的營養餐,孩子心里多了幸福感。

  食譜一周一換,每餐三菜一湯,飯后一種水果,身體越來越棒。走進貴州省長順縣第四中學,顯得“高大上”的不僅是教學樓,還有學生食堂。

  一棟干凈整潔的三層建筑,每層近2000平方米。在這里,儲存室、操作間、餐廳等功能分區科學完善,電氣設備一應俱全,廚師們正在有條不紊準備午飯,再過2個小時,全校學生將在此用餐。

  “自從有了營養餐,再也沒有學生在學校挨過餓,家長省了不少心,孩子們的營養也跟得上。”校長萬雨說。作為長順縣最大的寄宿制初級中學,學校有學生2773人,生源覆蓋周邊8個鄉鎮。在過去,由于學生家庭經濟不同,大家吃的也不一樣,有些孩子,甚至只能吃從家里帶來的腌菜,而現在,所有學生每天都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好了。

  長順縣第四中學的變化,只是貴州眾多農村學校的一個縮影。自2012年國家全面推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來,貴州立足實際,累計投入資金167.69億元,徹底解決了全省87個縣1.2萬余所學校380余萬農村中小學生的午餐問題。

  均衡營養:從“吃得上”變為“吃得健康”

  “以前爸媽忙起來,經常沒空做午飯,我們放學就只能吃前一天的剩飯,不像現在,天天都能在學校吃到可口的飯菜。”說到學校的營養午餐,惠水縣長田小學六年級學生向梅霞臉上透著滿滿的幸福感。

  今年13歲的向梅霞,身高已接近1.5米,略帶嬰兒肥的臉蛋紅撲撲的,性格也十分開朗。交談中記者了解到,向梅霞的家住在離學校一公里外的長田鄉橋洞村,父母都是農民,在附近的工廠務工,很多時候都不能按時回家做飯,也因此,冷飯和方便面,時常成為她午餐的“標配”,由于個子小,向梅霞7歲才讀一年級。

  改變正是從一年級開始。2012年,長田小學被確立為全省試點,推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向梅霞成了受惠營養改善計劃的第一批學生。從最初的牛奶+雞蛋、面包+火腿腸,到如今的三菜一湯,每天不重樣,向梅霞的身體也越長越棒。

  “惠水縣的營養餐,所有食材和每周食譜都由縣里統一配送和制定,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食物變得更可口,讓學生喜歡吃。”長田小學副校長吳厭非說,為了讓學生愛上吃營養午餐,學校不僅每年會安排食堂工勤人員到縣里進行廚藝培訓,還會要求老師陪餐,陪餐老師負責收集和反饋學生用餐意見,以確保學生將國家的4元錢補助實實在在吃到肚子里。

  在長田小學的食品安全信息欄里,記者看到,學生每周的食譜規劃和用餐情況都有詳細記錄。采訪當天,記者現場體驗了一次學生營養餐,土豆燒牛肉、佛手瓜炒肉、番茄雞蛋、黃瓜肉片湯,雖然都是簡單的家常菜,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不僅要讓學生吃得上,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均衡。”貴州省教育廳廳長鄒聯克介紹,自貴州省全面推行營養改善計劃以來,不僅做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還高度重視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專門成立了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領導小組和學生營養辦,因地制宜科學制定食譜,同時提倡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推行“4+x”,即在每餐做到“三菜一湯”的基礎上,適時添加水果、牛奶、牛羊肉、禽類、海產品等食物供應,不斷改善學生的食物結構,實現供餐科學、營養、均衡。

  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科學的健康知識和飲食習慣,并結合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大力開展“勤儉、誠信、感恩、勵志”教育,構筑“物質幫助+精神激勵+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的“食育”體系。

  全程監管:讓食材從田間到餐桌安全可控

  人在干,數在轉,云在算。在惠水縣綠康源學生營養餐食材集中配送中心,營養餐運行監控管理系統的數據正在實時跳動。屏幕上,農產品種養殖、食材采收、檢測、倉儲、配送以及食堂烹飪等情況一目了然。

  “系統可以詳細地跟進食材從種子到筷子的全過程,并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控。”配送中心負責人蔣顯勇告訴記者,通過大數據監測,不僅能夠對食材采購數量、質量標準、加工要求、包裝分揀、配送方案等進行更科學合理的規劃,同時也實現了食品的全程可追溯,確保食材安全放心。

  據介紹,惠水縣綠康源學生營養餐食材集中配送中心,主要承擔著惠水縣、羅甸縣及貴陽市觀山湖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配送工作,每天配送量達15噸,涉及學生8.9萬余名。

  當天采購、生產,凌晨兩點開始配送,上午10點之前全部達到學校食堂。據蔣顯勇介紹,配送中心主要采取凈菜配送模式,學校所有食材采購、分揀、加工、洗切等都在加工車間,完成后直接配送到校,學校只需完成烹飪和分餐,有效規避了部分學校食堂因儲存、加工條件不足可能導致的食材二次污染,食品安全風險大幅降低。

  “自從做了這個工作,我內心時刻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懈怠。”蔣顯勇說,為確保食品安全零事故,公司不僅參與了食材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在加工環節嚴格按照管理標準進行,在配送中還建立了自檢、送檢、抽檢三級檢查機制,確保了食材源頭可溯、生產可控及配送高效。

  “在營養餐推行過程中,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鄒聯克表示,為確保營養餐的安全,貴州因地制宜全面進行農村中小學食堂建設,回收對外承包的食堂3000多個,并全部進行了信息化改造,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他們如同“天眼”一般,通過遠程即時監管,確保食品安全不留死角,杜絕了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嚴格的過程管理,讓貴州的營養餐計劃取得明顯成效。據衛生部監測,2013年—2016年,貴州男性學生身高平均增高0.3cm,體重平均增長0.5kg;女性學生身高平均增長1.4cm,體重平均增長0.9kg;貧血率和維生素缺乏率明顯下降。孩子們身心更加健康了,學習意愿明顯增強,對“保學控輟”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2017年,貴州還先后在全省82個縣9100所學前教育機構,實施了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省、市(州)、縣三級財政共向66個貧困縣下達營養膳食補助資金7.31億元,惠及農村學前教育兒童75.53萬人。

  校農結合:助力脫貧攻堅共享“幸福感”

  營養餐為農村中小學生帶來了健康幸福,也為眾多貧困戶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以前產品種出來,需要自己拉到市場上去賣,豐產不一定豐收,現在產品直接提供給學校,再也不用愁銷路了。”看著長勢喜人的韭菜地,貴州省黔西縣雨朵鎮扯泥村村民王甸鵬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過去,王甸鵬所種植韭菜的這片土地幾乎都用于種植玉米,畝產值不足1000元。2016年,根據黔西縣產業結構調整規劃,雨朵鎮著手發展韭菜和香蔥等產業,產值也較過去翻了10多倍,這讓村民們鼓足了發展干勁。

  然而,由于沒有固定的銷售渠道,農戶種出的產品只能自己找銷路。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把每天采摘的新鮮蔬菜運往縣城,這一來一回,在路上至少花上2個小時,遇到行情不好,還可能賣不出去。2018年3月,王甸鵬所在的農業產業合作社與當地負責學生營養餐的配送公司達成協議,生產的產品直接供給當地中小學,徹底解決農產品滯銷和銷路不穩定的問題。

  在貴州省銅仁市,一場以“校農結合”助力精準脫貧的戰役也正在打響。銅仁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黃霞說,在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過程中,當地教育部門在摸清貧困村底數基礎上,優先采購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農產品。自2018年春季開學以來,已從貧困地區采購農產品1.8萬噸,資金1.24億元,占食堂采購總量的55.4%,共帶動了7420戶農戶參與生產,年預計實現人均增收4200左右。

  “全省每年380多萬名學生吃營養餐,每年有近30億元學生營養膳食補助,這一龐大而穩定的消費市場,如果優先帶動當地貧困戶,將對產業扶貧發揮重要的作用。”鄒聯克坦言,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貴州省教育廳專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校農結合”助力脫貧攻堅的意見》,要求負責學生營養餐的相關部門將學校農產品需求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精準對接,以“學校+公司+合作社+農戶”為框架,由農戶和合作社根據學校訂單種植養殖農產品,公司集中收購配送到校,實現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和保障學校食堂供給“一仗雙贏”。

  2017年秋季學期以來,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食堂累計采購貧困農戶生產的農產品達到24.49萬噸,金額達到15.94億元,助推脫貧增收成效顯著,百姓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孫遠桃)

編輯: 王啟慧

貴州營養改善計劃:把學生餐做成幸福餐

貴州營養改善計劃:把“學生餐 ”做成“幸福餐”,據介紹,惠水縣綠康源學生營養餐食材集中配送中心,主要承擔著惠水縣、羅甸縣及貴陽市觀山湖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配送工作,每天配送量達15噸,涉及學生8.9萬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