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萬圣節,家住錦江區人民南路一段的李先生夫婦倆忙得團團轉。他們的孩子就讀的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布置了親子作業:手工制作帽子、魔杖、披風、南瓜燈。“為做南瓜燈,我們跑遍了周邊的農貿市場,都沒找到合適的南瓜。實在沒辦法就用柚子殼做了一個,用床單改制了一個披風……”李先生說,一家人忙兩天才完成。李先生的兒子毛毛今年3歲半,剛上幼兒園小班,這是學校老師布置的第一個親子作業,全家人不敢怠慢。“小孩子哪里會做南瓜燈嘛?分明就是考家長啊。”李先生無奈地說。
記者走訪發現,現在很多中小學都會布置各種親子作業,制作賀卡、手抄報之類算是簡單的,養烏龜、養蠶、養蝸牛,還有手工制作保齡球、房子、汽車……花樣百出,雖然名為“親子作業”,實際大多數都是由家長完成,有家長表示已成下班后的負擔。
吐槽
“花式”親子作業
太復雜成為家長負擔
市民蓋先生9歲的女兒就讀于城西某知名小學,生物老師前不久布置了親子作業——觀察蝸牛的生活習慣。為此,他在網上買了3只蝸牛,還查閱了怎么養蝸牛。“溫度一般要在25至35℃,但成都這一段時間基本都在25℃以下,而且馬上就是冬天,天氣會更冷。”為了養好蝸牛,他又花2000多元買了一個保溫箱。“看到蝸牛,孩子高興了,我們卻愁壞了。”蓋先生說,有了蝸牛,孩子奶奶每天又增加了一項“工作”——照顧蝸牛的吃喝以及溫度的調控。
蓋先生告訴記者,去年老師還布置了“養蠶”的親子作業,目的是讓孩子知道絲綢是如何來的。當時在網上買了8個蠶蛹,但網上沒找到賣桑葉的。一家人輾轉打聽才知道離家10多里之外的地方有桑樹,孩子奶奶又前往摘取,一不小心還摔傷了腿。蓋先生說,這樣的親子作業耗時耗力還耗錢,真有點“耗不起”了。
家住青羊區的黃女士最近也在頭疼。“老師上周五布置了親子作業,用礦泉水瓶制作兩套保齡球,每套要8個,瓶子和球的大小都要一致。”她說,當時爺爺奶奶都準備去樓下翻垃圾桶,找礦泉水瓶子,還是沒湊齊,最后不得不聯合另外幾個家長,在網上花了50多元買了100多個礦泉水瓶……
變味
催生“代做”商機
有商家半月掙近萬元
不少家長在接到親子作業后,都會上網尋找制作材料,甚至在網上夠買,催生了不少代做手工的商家。“工作又忙,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去做這些,有的也不太會做。”一位家長坦言。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幼兒園 手工作業 代做”后,顯示70多個商家,有手工包包、電動搖扇機器人、鬧鐘、房子模型等各類手工商品。不少買家評論:“做得好!”“讓我們家長省心了!”
記者聯系上其中一位成都的賣家,想購買南瓜燈。工作人員介紹,從去年開始,萬圣節前后都做很多南瓜燈,選擇的南瓜從1斤至6斤不等,直徑從12厘米至16厘米不等,全都是金絲南瓜,“今年從上月中旬開始做,到現在賣了1萬多元。” 據介紹,其中很多都是中小學家長下的訂單。“下個月圣誕節,我們計劃手工制作一批圣誕樹,掛上蘋果,也會有很多家長下單。”
◎專家有話說
親子作業重在陪伴參與
老師布置應適量適度
“布置親子作業是希望家長用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讓孩子多動手、多參與。所以,一般會建議家長陪伴孩子完成,但不存在強制性。”成都一家幼兒園的老師王青秀說。記者采訪發現,有家長反映親子作業花樣太多,是負擔,但也有家長表示,很喜歡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并樂在其中,“可以增進親子關系。”有家長表示。
金蘋果幼兒園一位大班的老師認為,“家長不應該幫孩子做作業,尤其是大班的孩子,應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獨立性。更不應該為了追求完成作業而找人代做,那就失去了親子活動的意義了。”不過,她也坦言,部分老師在布置親子作業的時候也有不合理的情況。
省教育學會研究員、秘書長紀大海認為,“親子作業”能夠讓孩子探索未知、融和家庭關系,是非常好的;不過,學校在布置親子作業的時候要適量,“要根據實際情況布置一些家長和孩子能夠共同完成的,而不是一些奇葩的、燒腦的作業。”他認為,親子作業采取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家長與孩子進行對話等。此外,不主張家長應付式的態度,“面對親子作業,家長應考慮如何支持、配合,盡力和孩子一起完成,而不是包辦、代辦,即使完成不了也不要在網上購買,這樣反而會對孩子教育產生不好的影響。”
成都晚報記者 李晨
來源: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