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請結束,菜品剩滿桌。
▲高校食堂推出“半份菜”,促進學生踐行節儉,多數放回的盤碗清空見底。
從2013年以來,以反對舌尖上的浪費為目的的“光盤行動”已開展4年。端午小長假是人們聚會訪友、出席宴請的高峰期,北京晨報記者走訪發現,不少人又將“光盤行動”拋之腦后,越是大型聚會、豪華宴請,打包越是罕見。也有就餐者認為,飯店應為顧客提供點菜建議。此外,有高校食堂推出“半份菜”,獲學生點贊,既適合飯量小的女生,又能滿足個人多嘗幾個菜的意愿。
宴會菜品浪費多 一桌能剩大半桌
端午小長假,不少人探親訪友、參加聚會。張先生這個小長假就參加了兩撥聚會,一個是好朋友的婚宴,一個是師門同窗的聚會消遣。
“‘光盤’?現在有幾桌能真的把盤子吃光?少剩一點就算不錯了。真要把滿桌飯都吃空,東道主肯定覺得沒招待好。”張先生感覺,宴席上浪費的食物甚至比人們吃的還要多,但回想近幾年頻頻出席的各種結婚宴請、商務宴會,從來都是“粥多僧少”。
北京晨報記者前天在房山某酒店參加一場婚宴時也注意到,賓客散去時,不少酒桌上還是滿滿當當,主食似乎都沒動筷子。東家用提前準備好的打包袋將親屬的三桌飯菜打包后,其余的不再理會。很快,近10桌還未消耗過半的飯菜都被服務員清理到泔水桶里。
“這確實很難辦,哪個來喝喜酒的還好意思把桌上的菜打包回家呢?再說了,有時候同桌的人并不熟悉,打包回家也不愿意吃。”張先生的話不無道理,采訪中,不少人都持有同樣的觀點。
“一些聚會,每次都挑高檔的地方,除了一些稀罕的菜品,其他的都剩一半。別說打包了,專心吃飯的都少,大家都是去玩兒,吃也不是重頭戲,飯菜全浪費了。”馬女士說,與其這樣,倒不如換一種方式娛樂,或者干脆以自助餐的形式聚會,“說實話,看著那些剩飯菜也心疼,但又不好意思打包回家。”
家庭聚會常打包 食客盼“點菜提醒”
相較于宴請,家庭聚會和朋友聚餐要節約一些。在朝陽區一家菜館,一家約10口人飯畢后從包房里走出,年輕的女士提著七八個打包剩菜的餐盒。
服務員說,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都是自家人,打包回去下一頓吃又沒啥。”她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一般帶著年長的家人出來吃飯的,桌上哪怕剩得不多,也會打包帶走,“歲數大的人節約意識強,見不得浪費。”
用餐快結束時,鄰桌一對夫妻邊結賬邊抱怨,“點多了,菜量這么大,服務員也不提前說一聲。”他們兩個人用餐,桌上一葷一素倆菜,還有一份煎餃作為主食,外加一大碗西紅柿雞蛋湯。看上去營養搭配均衡,但二人只把兩個先上桌的菜各吃了一半,主食和湯幾乎沒動。好在結完賬后,女士還是拿打包盒把剩飯都拎走了。
“有些飯店量大,就兩三個人去吃確實很難點菜,一不小心就點多了。建議點餐時服務員能給個提醒,我想這種貼心服務也更容易贏得回頭客。”張先生說出了他的想法。
高校食堂剩飯少 “半份菜”受歡迎
昨天,北京晨報記者還走訪了海淀區一些高校食堂,發現浪費情況并不是很嚴重,多數學生對“吃多少”和“買多少”控制得比較好。在食堂的餐盤回收處,多數放回的盤碗已清空見底,少許留一些米飯或菜湯,整體情況尚好。
在北京師范大學第六食堂,可以打“半份菜”的規定受到不少同學歡迎。“這太適合我們女生了,有時候晚上不愿多吃,半個菜就夠了。如果胃口好,打兩個半份,還能多嘗一種菜。”研二女生小宋說,她本身就吃不多,食堂這種人性化的設計能幫她不浪費,“不過,現在別的食堂還沒有這么做,希望以后能推廣開。”
記者 張靜姝 文并攝 線索: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