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新生上學兩天就鬧著要“退學”
2016-09-06 10:50:00 來源:中國寧波網-寧波晚報
老師正在通過打電話的方式安撫找媽媽的孩子。
昨天是幼兒園新生入園第三天,不少媽媽發現前兩天還很喜歡幼兒園的小朋友突然轉向,表示不要去幼兒園了,甚至對去幼兒園表現出強烈的焦慮和抗拒,甚至不停哭鬧要“退學”。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幫孩子度過這個心理上的坎呢?記者昨天進行了采訪。
去了兩天幼兒園后開始抗拒
張女士女兒圓圓(化名)9月1日上了幼兒園小班。入園第一天,圓圓拉著媽媽哭著不讓走,不過,等到下午張女士去幼兒園接圓圓時,她正在堆積木,玩得很投入,有些舍不得離開。聽老師說,早晨媽媽離開后,圓圓經過老師安撫后很快就不哭了,接下來吃飯、睡覺都不錯。
張女士接圓圓回家的路上,問她幼兒園好不好玩,明天還要不要來?圓圓很痛快地回答說:好玩,明天還要來!聽到圓圓這樣回答,張女士心里踏實了很多,覺得自己之前的擔心都是多慮了。
然而,圓圓第二天回來,對幼兒園興趣減弱,家長問她還要不要去,她一開始沉默不答,后來明確表示“我不要去幼兒園”。接下來兩天是周末,張女士竭力安撫,但圓圓對幼兒園很是抗拒,只要聽到就又哭又鬧,甚至晚上說夢話都是:“我不要上幼兒園。”
昨天早晨,張女士送圓圓去幼兒園時,發現不少小朋友都哭了。她也從家長群里了解到,相比前兩天,不少小朋友對入園表現出消極抗拒情緒。
有些小朋友情況還更嚴重一些,像軒軒入園前兩天,基本是哭著度過,一直鬧著不要去上學。軒軒媽媽說,軒軒周末表現得非常焦慮:“晚上不肯睡覺,怕天亮了讀幼兒園;早飯也沒有吃,怕吃好被送去,路上一直念叨不去幼兒園、不去幼兒園。這可咋弄弄?”
園長:直接原因是新鮮感過了
江北廣庭幼兒園園長顧鶯紅分析說,孩子從家庭進入幼兒園,孩子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新的環境、新的生活,孩子都很陌生,不習慣,孩子哭鬧等各種表現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這其實是一種分離焦慮現象。上面所述的種種孩子入園表現就是分離焦慮現象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環境氛圍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幼兒缺乏安全感。
孩子剛開始來園時能與父母很高興地再見,但新鮮感過了,玩夠了,就不想來幼兒園了,所以往往入園第二、三天,有些孩子就要開始哭鬧。
她認為,作為家長首先一定要態度堅定,因為這是孩子人生路上必須邁出的一步。家長心疼,但要表現出積極肯定的態度。不能讓孩子感覺我一哭鬧,爸爸媽媽就不會送我上幼兒園了,不能讓孩子“計謀”得逞。其次,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情感激勵。家長回家后可以通過老師上傳的照片,給孩子講講幼兒園看到的新鮮事物以及老師、小朋友之間發生的快樂的事,贊揚孩子在幼兒園好的表現。
專家:主動提“要不要上幼兒園”不明智
寧波啟點心理中心主任高明霞表示,孩子開始上幼兒園,起初幾天到一個星期左右,孩子情緒容易波動,會不間斷地出現哭泣、沉默等現象,這種“分離焦慮”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反應。
如果父母過于關注孩子的情緒表現,并主動提起“還要不要再去幼兒園”這樣的話題,是不明智的做法。其實,孩子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要上幼兒園,有時覺得幼兒園好玩,有時又覺得家里自由;有時覺得幼兒園有小朋友一起玩更好,有時又覺得家里有父母親人更好。而且,在孩子剛剛上幼兒園的前幾天,他們內心還沒有被“每天都要上幼兒園”這樣的行為所固化。
所以,在父母問及這樣問題時,孩子會誤認為上幼兒園是可以選擇的,但當他們選擇不想去的時候,家長還是把他們送進了幼兒園,他們會更沮喪,情緒波動會更加嚴重,這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作為家長如何應對呢?首先要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告訴孩子父母什么時候一定會來接寶寶。其次,要把“上幼兒園”的行為在孩子身上固化下來,就像是父母每天都要上班一樣,不必重復問是否要上幼兒園。再次,可以在晚上談談自己在工作中的趣事,讓寶寶也分享他在幼兒園快樂。
□寧波晚報記者殷欣欣
編輯:朱敬一
關鍵詞:家長;退學;孩子的成長;孩子父母;孩子會
這是9月3日拍攝的南京林業大學體育館內的新生家長“帳篷營地”。當日,南京林業大學新生報到入學,學校在校體育館內架起106頂帳篷,免費供家境困難或在學校周邊找不到旅館的外地新生家長留宿。
2016-09-06 08:46:00
“懂事未必就是壓抑自己。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關于“懂事”的調查顯示, 65.3%的受訪者覺得自己從小就是那個“懂事”的孩子。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看來,真正的懂事就是懂規矩,懂得體諒人,為他人著想。
2016-09-05 15:36:00
注意理性消費切莫盲目攀比 “孩子上大學要買新東西,這才幾天就花了一兩萬元。正值開學季,對于大學生來說,手機、電腦甚至生活日用品都需家長準備齊全,催生了一股學生消費熱潮。
2016-09-05 11:14: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