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江右書院冠華夏

2020-12-28 16:54:00來源:江西風景獨好

文/朱虹

  書院,是中華文化史上一個醒目亮點,是中國教育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書院,記錄了詩書中國。

  書院的鼎盛,反映的是中華民族對于文化傳播與學術自由交流的強烈追求。在古代中國,書院就是一個文化象征的符號,代表的是有著一定文化水準的話語圈。那些執著于傳道的儒家士人滿懷學術獨立與自由的精神向度,在書院的形式助推下探詢著自我思想與現時意識的完美融合。正因為如此,儒家士人往往把書院看成獨立研究學問的安身立命之所,捆綁著其“獨善其身”的生活道路。書院的創建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超世脫俗的精神追求。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今天看到的書院,大都建立在僻靜優美的名勝之地。

  “江右書院甲天下”。在一千多年的古代書院歷史中,江西一直是全國書院發展的中心地區,并且數度“獨領風騷”,成為中國的一個文化重地,擁有獨特的歷史地位。上世紀八十年代,季嘯風先生率領全國百余學者普查古代書院,發現全國有書院七千三百余所,其中江西九百九十所,居全國各省之首。而根據江西省地方志辦編纂的《江西書院》最新統計,江西有書院近兩千所,比過去統計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占全國書院四分之一強。

  江西之美,美在山水;江右之盛,盛在人文。美景看不盡,人文道不完。當今天我們再去打撈這段歷史時,那些曾經遍布在江右大地上的書院建筑,留給了我們一個漸行漸遠的儒雅身影。在浩浩蒼穹之下,莽莽林野之中,那一座座古樸而散落的書院,像是一尊尊歷史的雕塑,守望在叢林山野或溪泉河畔。在讀書人眼里,在文化人心里,那都是一塊豐碑,都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記,都是一座神圣而高雅的殿堂。

  當我們佇立于廬山五老峰下,石門澗近在眼前,枕流溪的溪水從這里穿越山澗,流向遠方,高聳入云的松柏和翠竹隱掩下的白墻灰瓦,無不在傳說白鹿洞的故事,揭示先賢的哲理。與其說白鹿洞書院供奉著朱子的雕塑,不如說是朱子的《白鹿洞學規》昭告于天下,首創了中國辦學的準繩。

  當我們佇立于徐巖的丹霞三峰山下,赫然醒目的“象山書院”之摩崖石刻讓無數的造訪者為之震撼,仿佛看見陸九淵“登而樂之,乃建精舍”“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學茍聞道,不舍晝夜。在這片茂林修竹的地方,萬千莘莘學子從四方聚來、相與講習的讀書之聲遠播信江兩岸。

  當我們佇立于鵝湖書院,竟不知鵝湖不是湖水而是鵝山,似乎昭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哲理。一如當年“鵝湖之會”,學以聚之,問以辯之,行以仁之,從此,百家爭鳴成為中國大學學術發展道路。“尊德性”與“道問學”及無極而太極也,千年話題,一直延展。以至于辛棄疾與陳君亦在此“長歌相答,極論世事,縱談十日,共商復國之計”。

  當我們佇立于贛江之畔,白鷺洲依水而居,章貢合贛,一江贛水滔滔北去,多少故事從這里演繹成經典,多少人物從這里擢升為圣賢。“載色載笑,從容水竹間。”從這里走出去的文天祥,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其一身壯士義膽,一腔報國情懷,一代文章節義,乃白鷺洲書院文化之寫照。

  ……

  已經遠去是輝煌,不曾離開的是記憶。遠去的歷史如同人的記憶,會散落太多的碎片,需要重新拾起、還原。也許書志里記錄的是遙遠的抽象故事,而目光所能碰觸到的碎片,給予我們的卻是實實在在的景象。撿拾這些碎片,會讓我們感受到歷史更加鮮活。從歷史變遷到自然變幻,總有一些東西是磨滅不了的,雖然無數書院在歷朝歷代的更替中成為廢墟,但在尚存的瓦礫墻垣間,我們依然能看到書院曾經的輝煌氣勢。它更像古代書院制度的一個封存的標本。

  標本是用來記憶的,歷史是不能忘記的。江右書院已經封存在歷史記憶里,但其思想與教化的傳承卻一直延續至今。江西自古人文薈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西私學自古十分發達。從孔子開私學之風起,孔子弟子澹臺滅明就游學南昌,結草為堂,授徒講學,尤其唐宋以后江西的書院更是蓬勃興起:高安桂巖書院和德安東佳書院是我國創辦最早的私家招徒授業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后世書院準繩;上饒的鵝湖書院首開學術自由辯論之風;吉安的白鷺洲書院綿延八百年,至今仍有三千學子,朗朗書聲不斷。而到近代,一批優秀的私立學校脫穎而出。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努力,江西的民辦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全國民辦高等教育三強,進入了民辦教育大省的行列。書院文化就這樣薪火相傳,浸潤著一代又一代,滲入魂靈、化作基因。那一片源于李白韓愈周敦頤、飄自陸九淵朱熹王陽明的朗朗書聲,在新時代繼續聲聲入耳、句句傳情,讓下一代依然優雅如瓷、堅韌如絲。

  書院雖然是一種古老的辦學模式,但古老并不代表落后,老樹春深更著花。季羨林先生在《中國書院辭典》序言中寫道:“我們可以這樣說,在中國流行了一千年的書院這種古老的辦學模式,在今天還有其意義。我們完全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利用這個形式,加入新的內容,使它為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如今,風靡全國的國學傳統教育,足以說明書院的魅力與積極作用。

  書院雖然作為教育主體的地位已不復存在,但是書院的精神血脈卻在永不間斷地傳承著。江右書院締造的“理學”“心學”“漢學”,以及由它而衍生的大學堂和現今的高等學府,如逐日的夸父,正隨著朝陽前行,成為贛鄱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在翻看江西師范大學的簡介時,“學校緣起于廬山白鹿洞書院”的表述赫然在目。書院不僅僅是一個供人們參觀欣賞的旅游景觀。

  作為江西傳統文化的瑰寶,書院文化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江西人,為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書院絕不能消失,也不會完全廢止。但據江西省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統計,全省現有書院僅存一百七十多所。保護與傳承書院,是我們后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古人尚且可以“裹糧而來”“結廬而居”,我們完全可以承載歷史、精進前行。

  幸運的是,江西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在書院保護、研究、利用方面,持之以恒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我們欣慰地看到,在保護利用書院文物的過程中,江西省堅持不懈地開展書院研究,初步形成了以高校、書院管委會、部分文化研究單位學者和專業工作者專兼職相結合的研究隊伍,出版和發表了一大批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成果。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將書院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升到保護中華文脈、民族基因的高度,以敬畏之心禮敬書院,保護好現存的書院建筑,深入研究書院的內在價值,合理利用書院文化資源,就一定能守護好書院文化之根,再現江右文化的時代光芒。

  因為,歷史給我們的感覺,一直都是如遠若離。但,歷史與當下相連,從未走遠。

編輯: 胡斐
關鍵詞: 江西;朱虹;旅游;

江右書院冠華夏

書院,是中華文化史上一個醒目亮點,是中國教育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書院,記錄了詩書中國。書院的鼎盛,反映的是中華民族對于文化傳播與學術自由交流的強烈追求。在古代中國,書院就是一個文化象征的符號,代表的是有著一定文化水準的話語圈。那些執著于傳道的儒家士人滿懷學術獨立與自由的精神向度,在書院的形式助推下探詢著自我思想與現時意識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