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婺源4月4日消息(通訊員呂富來)“層層油菜花海綻放美麗經濟,個個有機茶園孕育綠色希望,座座田園山谷迎送八方游客……”婺源,立足“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的自然地貌,實施“坡改梯”工程,促進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與經濟社會高水平發展有機結合,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12月,婺源江嶺梯田花海作為“坡改梯”典型經驗,亮相中宣部等部門舉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成就展”,贏得眾人點贊。
“坡改梯”建設生態文明
“‘坡改梯’既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也是農民智慧的結晶。”陽春三月,走進婺源江嶺萬畝梯田,但見漫山遍野的金色閃耀眼底,黃黃綠綠的顏色鋪滿梯田和山野,一座接著一座的古村落點綴在燦爛花海中,宛若隕石墜落凡間。“‘坡改梯’不僅有利于保持水土,還促進了農業豐收,帶動了鄉村旅游。”江嶺梯田花海與粉墻黛瓦、古樹名木形成一幅天然油墨畫卷,吸引無數“賞花客”的目光。如今,江嶺獲評“中國四大花海”之一,游客接待量位居“中國四大花海”之首。去年,婺源賞花高峰期接待游客537.5萬人次,單日最高達27.8萬人次。今年3月,隨著首屆婺源油菜花文化旅游節的成功舉行,當月23日全縣接待賞花游客達28.2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
“坡改梯”除了種油菜,還能種茶園。“每種一畝茶園可保持水土20噸,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如今,婺源種植了史上面積最大的油菜花海12萬畝,發展了史上有機程度最高的綠色茶園19.2萬畝。該縣“一朵花”“一片葉”不單是傳統的富民產業,也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態智慧,達到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互促進的目的。
“坡改梯”孕育美麗經濟
“春賞油菜,秋觀皇菊。”借助豐富的梯田資源,婺源皇菊產業蓬勃發展,全縣種植面積2000余畝,年產值4000多萬元,既有觀賞價值,又有經濟效益,還能促進康體養生游,成為繼油菜之后的又一美麗產業。
為提高梯田綜合經濟效益,婺源發展山臘梅、黃梔子、山茶油等“林下經濟”,促進治山理水與治窮致富有機結合。“你看,這些樹苗每天都要打理,澆水、施肥、移植……”走進婺源縣沱川鄉小沱村香榧種植基地,遠遠就望見一片片苗木林在層層梯田間“安家落戶”。正在為苗木“把脈”的貧困戶汪德元說,“有了公司種植香榧,我們當起了‘農業工人’呢。”像汪德元一樣,該村30戶貧困戶,戶均月收2000多元。小沱村發展香榧種植基地4000余畝,年產值逾千萬元,實現了梯田變“金田”。
如今,婺源以梯田為媒介,形成了以茶業為核心,以油茶、皇菊等特色農產品為補充的生態農業產業體系。全縣注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60余家,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讓越來越多的百姓從中享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
“坡改梯”促進全域旅游
在婺源,與江嶺齊名的篁嶺,梯田花海與徽派古村“遙相呼應”,獲評“最美中國符號”。篁嶺村通過旅游打造,帶動90%以上的村民吃上“旅游飯”,成為全國旅游扶貧示范和鄉村振興典范。去年,篁嶺梯田花海更是在單日接待游客達到2.8萬人的客流上限后停止售票,成為江西省首個“限客”景區。
不僅如此,婺源一塊塊標準茶園沿著山坡層層疊疊而建,成為一道道靚麗景觀,梯田茶園也成了“長槍短炮”聚焦的對象。借助梯田茶園的美麗景觀,婺源實施茶旅融合戰略,以茶園采制體驗、山野游覽健身、登山觀光眺望為主題,規劃建設生態茶園觀光休閑旅游區,開發集采茶、制茶、斗茶及觀茶藝、學茶藝、看表演于一體的生態休閑游、風情體驗游、茶園農家樂等,促進茶旅融合發展,提升茶業“含金量”。
此外,婺源“花田”“茶田”“稻田”等景觀,也成了寫生、影視、攝影等藝術創作的源泉,助力婺源打造“天然影視城”。在全域旅游的帶動下,婺源直接從事旅游人員達8萬人,間接受益者超2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0%,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