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安源1月25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曾俊 賴維)“久病床前無孝子”是說父母病重臥床時間太久,再孝順的子女都有沒有辦法隨時照顧起居。可是這句民間俗語卻不適用于袁小萍。在萍鄉市安源區后埠街錦繡社區桐子坡,就傳出了她的孝順故事。

  母親的喜好如數家珍

 

袁小萍給癱瘓母親喂飯(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穿衣、洗漱、喂飯、倒尿、按摩、擦身、陪伴……寒來暑往,四季交替,袁小萍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已有4年時間了。

  “母親雖然身體不能動了,但是還能和我們做一些簡單交流,這是我非常慶幸的。”袁小萍很健談,提到母親時眼底有光。

  初見袁小萍,是在一個13平米的臥房。大床與小床挨在一起顯得有些擁擠,卻如小時候子女依偎在母親身邊般有安全感。小床上碎花被套、干凈枕頭,癱瘓了4年的母親就躺在那里。“母親最愛干凈了,這是母親最喜歡的顏色。”今年66歲的袁小萍,一邊麻利地整理著母親的被單,一邊細數母親的喜好。

  再難的困苦家人支持

袁小萍和妹妹一起為母親翻身(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2017年,袁小萍的母親患病癱瘓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親雖然住在一起,但是年邁的父親患有老人癡呆,更是無暇他顧。正所謂長女如母,作為家中長女的袁小萍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父親和母親的義務。這一下,袁小萍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你主內,我主外。你安心照顧母親,其他事交給我。”家和萬事興,袁小萍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母親今年就84歲了,回想這幾年熬過的日子,只要看到她還在我身邊,再辛苦也值得,更何況照顧母親本來就是我們子女應盡的義務。”母親癱瘓在床4年,袁小萍就照顧了4年,其中的復雜清苦只有自己能夠體會。

  病痛與不安細心開導

袁小萍一邊為母親按摩一邊談心(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去年夏天,袁小萍的母親得了感冒,因為老人行動不便沒有送往醫院治療,而是沖泡了家里的感冒藥、消炎藥給母親喝,卻沒想到病情愈發嚴重。無奈之下袁小萍只能請醫生到家里為母親輸液。“沒想到一個小感冒會讓母親孱弱的身體愈加虛弱。”袁小萍對此非常內疚和難過,暗下決心要更加細致地照顧母親。

  又一次,母親腹股感染流膿,把袁小萍急壞了。不僅東奔西走請醫生,還每天親自換藥一步不離地守在身邊,可病情不見好轉。袁小萍多次向醫生請教,并且認真學習傷口感染處理,堅持了一個多月,母親的身體才得到好轉。

  “只要我們盡力而為了,就可以問心無愧。”袁小萍依賴地望了一眼母親轉而說道,母親覺得她的病情牽累了袁小萍,對此深感焦急、內疚與不安。經過袁小萍不斷地開導,母親開朗樂觀了不少,現在能吃,能睡,能說,也能笑了!

  照顧父與母美名自揚

袁小萍耐心細致地照顧父親起居(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她照顧癱瘓的母親細心得很吶!”“袁小萍確實勤快又能干,老人重病這么多年,一步一步走過來了,真不容易!” 袁小萍對母親常年如一日地照顧,整個桐子坡的鄰居們都知道。佩服她的毅力,夸贊她的美德!

  袁小萍的孝順,不僅是對她照顧母親,還有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癥)的父親。記憶力下降,容易遺忘,日常生活無法自理,脾氣暴躁,語言功能也受到影響,需要家人的持續照顧。

  “聽醫生說多散步多運動對老年癡呆有一定的緩解,我就想陪父親走一走。”凌晨5點半,大家還沉浸在睡夢之時,袁小萍便起了床,為父親做好了早餐,隨后扶著他在樓下走幾圈,并陪父親說說話。

  “這么多年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心中也有說不出的滋味,幸好有家人們陪我一起撐過來。”袁小萍說,照顧父母天經地義,丈夫和妹妹都會一起幫我的忙,只要父母還在,袁小萍就會一直照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