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贛州11月9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熊艷 王華明)一座座飲水工程潤澤萬家,一張張笑臉享受干凈自來水,一條條灌溉渠道暢達田間,一片片金色稻田迎風翻滾……金秋時節,行走在贛州市贛縣區田間地頭,一幅因“水”得利、產業興旺、安居樂業的畫面呈現在記者眼前。近年來,贛縣區聚焦農村貧困群體,圍繞“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方針,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加速推進農田水利和民生水利建設,落實河長制工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抓基礎建設 引來“源頭水”

  日前,贛縣區長洛鄉長洛村貧困戶趙長蓮打開自家新安裝的自來水龍頭,一股清澈的自來水源源不斷地流出,很是方便。“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給我安裝了自來水,打開水龍頭就能用水了。再也不用去山里挑水喝了!”幸福的笑容掛在趙長蓮的臉上,她滿意地說道。

  像趙長蓮這樣享受到便利用水條件的貧困戶,在贛縣區還有很多。飲水安全作為脫貧攻堅驗收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該區以此為工作切入點,抓好各項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該區首先對全區農村飲水現狀進行全面摸排,建立貧困人口飲水安全臺賬。一方面,因地施策,通過管網延伸、引山泉水、水井改造、配送供水管材及水泵等多種方式,分類分步改善貧困群眾飲水狀況。另一方面,在人口密集、村莊集中的地區,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截至目前,該區新建千噸萬人水廠20座,百噸千人水廠18座,興建改造小微飲水工程676處,覆蓋全區19個鄉鎮1個管委會276個村,最終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

  抓飲水管護 確保“放心水”

  每天清晨,在贛縣區韓坊鎮易地搬遷集中供水工程處,管護員廖之偉總是按照既定流程,有序巡查水源、查看供水管線等基礎設備,為安全用水護航。據悉,為常態化開展飲水管護工作,該區結合實際,在各地成立用水戶協會監督供水質量,并聘請飲水工程管護員開展日常管護工作。

  “有了管護員每天巡崗,我用水都更放心了。”協會會員何慧明這樣說。

  “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管好了,才能用得好、長受益。該區按照“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的飲水安全理念,創新管護方式,設置公益性崗位,聘請貧困戶擔任管護員;制定運行管理相關規定和指導文件,完善管護機制;多次開展飲水工程管護業務培訓,落實管護主體。通過村委會管水、用水協會管水、“水官”管水等方式,形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政府修建、自治管水、全民用水”的良好模式,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良性運行。同時,該區以河長制為抓手,建立對飲水水源保護地的巡查制度,開展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切實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工作。該區實行農戶水質狀況全覆蓋檢測,確保讓群眾喝上“放心水”。據統計,目前已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70余個,聘請集中供水工程運行管護員148名,先后開展水質檢測6000余份。

  抓產業服務 注入“致富水”

  “如今,我們陽埠腐竹的品牌越來越響,產業發展日益興旺,這都得益于政府新建的農村飲水工程。以前,沒有通自來水的時候,我每天光來回挑水都要花幾個小時,太費時間了。如今,政府給裝上了自來水,不但省時間,而且水質更號了,腐竹產量和品質也更提高了。”談通自來水帶來的變化,贛縣區陽埠鄉腐竹加工戶曾本信樂呵呵地說道。不遠處,因為水質的改變,一排排整齊懸掛、色澤金黃的腐竹制品為曾本信帶去生活富足的希望。

  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該區全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農村飲水集中供水工程鞏固提升項目,為貧困村產業配套安裝專用管網,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同時,借力小農水重點縣、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及高標準農田等農田水利項目,修建排灌溝渠、灌溉管網,進行山塘整治,促進全區蔬菜、臍橙、甜葉菊與烤煙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實現水增效、田增產、民增收的目標。2016年以來,該區先后投資近3億元,改造、新建水陂100余座,改造渠道300.63KM,新建渠系建筑物900余處。

  如今的贛縣區城鄉,家家戶戶通自來水,水質清甜,放心飲用,不斷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也為提高農事效率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