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把脫貧當成政績工程,集中資源、不惜重金“造盆景”,只圖表面光鮮好看。某縣將一個移民貧困村定為扶貧聯系點,讓種果樹的村民搬遷到離果園很遠的住宅區。然后,各部門和企業紛紛獻愛心,把住宅區打扮得“花枝招展”。凡有上級考察,必然到此一游。殊不知,熱門“景區”背后,還有大片“盲區”。
這種“造盆景”式的扶貧,中看不中用,不但容易違背了精準扶貧的初衷,更苦了百姓、傷了民心、丟了民意,說到底是政績觀扭曲、作風不實的表現。
一些地方脫貧攻堅中熱衷于造盆景、做亮點的背后,涉及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就是扶貧資金的規范使用。近年來,隨著反腐敗的深入,貪污挪用扶貧資金款項的事件應該說越來越少了,但在扶貧資金的規范高效使用方面卻還存在一些病灶難以根除。比如,有的貧困村,群眾飲水和住房安全都還沒得到百分百保障,政府不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反而用大筆資金做廣場、建公園,因為這樣上級來檢查時“有看點”;還有的地方,政府選取臨近公路的一兩個村作為所謂“示范點”,不惜重金打造、高標準建設,對剩余一些偏遠的深度貧困村嗷嗷待哺不管不顧。
這些問題實際反映出一些地方對待扶貧資金未能“好鋼用在刀刃上”,沒有將它用到群眾最需要、最迫切的地方去,造成資金的低效和浪費,阻礙脫貧攻堅工作正常推進。筆者以為,要徹底杜絕這種現象,首先地方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脫貧攻堅是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各級政府必須深化思想認識,自覺摒棄“假大空”,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踏踏實實把它抓出實效。要扶真貧、真扶貧,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堅決抵制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
其次,要完善扶貧資金管理。明確脫貧攻堅項目從申報、批復、實施、監管、驗收、結算等環節各項程序及資金使用,規范公示公告制度。要深入基層、沉到一線,調查發現群眾目前最關心、最需要、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把這些列入扶貧項目中,花大力氣去解決好,把那些華而不實、造盆景式的項目堅決剔除,真正做到扶貧資金的精準、實在、高效。
最后,要陽關操作,加強審計監督。各級政府應及時將扶貧項目資金安排及分配情況予以公示公告,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同時,要組織財政、審計、扶貧等部門對扶貧資金管理進行審計和開展績效評價,不僅要檢查具體政策制定了多少,項目下達了多少,資金撥下去多少,更要到對扶貧資金使用的實效性進行檢查,確保每一筆資金來源清晰、去向清楚、作用高效。
(作者:黃建鋒 單位:贛州經開區黨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