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了一則國任保險股權轉讓項目,轉讓主體為北京市東城區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轉讓股權比例為4.991%。這是今年以來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第13起保險公司股權交易項目,股權出讓方大多為地方國有資本企業。
業內專家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受資本市場波動、國企回歸主業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險企出現股權變更,尤其是自今年6月被市場稱為“退金令”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問責規定(試行)》發布以來,央國企剝離金融資產的步伐明顯加快。
中小險企股權轉讓遇阻
“以上股權轉讓是部分國企股東單位積極響應國資委貫徹落實《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的具體舉措。”國任保險有關負責人在受訪時表示,此次股權變動屬于正常的資本運作范疇,不會對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策略及客戶服務產生任何不利影響。
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信息,今年4月2日,國機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也計劃轉讓所持有的國任保險0.4999%的股權,但截至目前仍未找到接盤方。
近兩年,險企股權在交易市場上的狀況并不樂觀。據《金融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2日,北京產權交易所險企股權轉讓事項已累計發生19起。其中,中化資本3次公開出售江泰保險經紀股權;北京供銷社投資管理中心3次嘗試出售北京人壽股權;華泰保險也遭遇央企股東集中“清倉”,但5起轉讓均未尋得合適買方。另一邊的司法拍賣平臺上,險企股權同樣遭遇流拍或降價。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20多家險企股權登上阿里司法拍賣網站與京東產權交易網站,但僅有兩筆標的較小的保險經紀公司股權成功出售;國寶人壽、匯才保險代理(深圳)等均經歷多次拍賣與降價。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機構股權轉讓的難點在于買賣雙方對標的股權的定價差異較大,特別是對牌照價值和未來行業景氣度的判斷不同。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院長寧威認為,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的股權因為具有專屬經營的特性,并且涉及的金額通常較大,短時間內完成掛牌轉讓面臨挑戰。此外,險企在尋找投資者時,傾向于選擇那些能夠與公司長期合作并為公司發展帶來正面影響的投資者,而非那些僅為了短期利益而投資,隨后迅速撤資的市場攪局者。
國資股東退出步伐明顯加快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險企的股權轉讓方多為央國企股東。正如上述國任保險負責人所說,此舉是股東優化業務結構與回歸主業的需要。
2023年6月,國資委發布《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國有企業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符合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嚴控非主業投資。今年,這項政策進一步加碼。6月3日,國資委要求各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對服務主業實業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原則上不予參股和增持。該要求也被市場稱為“退金令”。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正是近期多家險企股權轉讓的主要原因。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表示,隨著相關部門對國企清理參股金融機構股權要求的不斷強化,國企不得不對部分非主業投資股權進行及時出清。除了被動因素外,險企股權轉讓增加也存在主動因素。近年來,中小險企和保險經紀公司盈利能力下滑,險企對股東資本補充的需求愈發明顯和急迫,急需股東出資增持。“因此,在國企股東無法滿足保險公司增資需求的情況下,不少保險公司便謀求引入新股東,接手原有股東的股權并增加投資。”周瑾分析說。
記者 李丹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