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國債作為一種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方式,相比其他債券具有優先權。

1998年,財政部向國有四大行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注資。這次注資后來被視為中國銀行業發展史上的決定性瞬間,也被時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明康稱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第一波”。

26年后,國家計劃對6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有關發行特別國債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注資的討論由此再起。與1998年“力挽狂瀾于既倒”的被動性不同,此輪增資更多地被視為應對未來的主動性、前瞻性作為,目的是進一步夯實國有大行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作用。除了發行特別國債,增發配股等市場化方式融資同樣被視為增資的重要可選項。

未雨綢繆:六大行資本補充壓力分化

今年7月,英國《銀行家》雜志(TheBanker)發布了以一級資本計算的“2024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根據榜單,國有四大行(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仍是全球一級資本最充足的4家銀行,在前10名中,交通銀行位列第9。

在受訪人士看來,當前國有大行的資本情況尚且充足,增資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是在息差收窄、利潤留存承壓大背景下的未雨綢繆之舉。

事實上,近年來國有大行已發行一定規模的二級債、永續債(以下簡稱“二永債”)來補充資本。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僅今年以來,六大行就發行了28只二永債,合計發行額為7660億元。

“盡管國有大行近年來通過發行二永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但這些工具主要用于補充二級資本,而非核心一級資本。”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記者表示。

據今年1月起正式施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總資本包括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其中,一級資本包括核心一級資本和其他一級資本。

核心一級資本主要是由實收資本或普通股、資本公積、盈余公積、一般風險準備、未分配利潤、累計其他綜合收益、少數股東資本可計入部分構成。這也意味著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需從這幾項構成要素著手。

如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9月24日宣布“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時所言,過往國有大行主要通過自身利潤留存來增加資本,但是,隨著銀行減費讓利力度不斷加大,凈息差有所收窄、利潤增速逐步放緩,需要統籌內部和外部等多種渠道來充實資本。

介紹注資思路時,李云澤提到“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從數據看,6家大行面臨的資本補充壓力也不盡相同。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家強指出,六大行整體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高于8%的監管指標,同時也高于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8.5%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要求。相比之下,工行、建行、中行核心一級資本更為充足。

資金何處來

從外部增資渠道看,通過大型商業銀行的國有股東注資,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是當前市場熱點討論的方向。

在六大行的國有股東中,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主要的潛在增資主體。據最新財報數據,匯金公司持有工行、建行、農行、中行的A股股份比例分別為34.79%、57.14%、40.14%、64.13%,為四大行的第一大股東。而財政部則持有工行、農行、交行的A股股份,持股比例分別為31.14%、35.29%、23.88%。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認為,這些潛在增資主體籌集資金也可以有多種方式,如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除此之外,田利輝指出,國有股東向六大行注資的方式還可以包括股東增資、公開市場上的股票增發、再融資等,這些方式相比特別國債,在操作靈活性、成本以及對市場的影響方面有所不同。例如,股東增資可以迅速完成,而股票增發可能會受到市場情緒影響。

王家強同樣表示,具體采取何種方式,要根據成本、對市場的影響等多種因素綜合權衡。

特別國債補充資本金有例可循

中國銀河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一緯在研報中指出,結合歷史經驗,不排除通過發行特別國債并由財政部注資、股東增資、外匯儲備注資等方式進行增資。

具體來看,1998年,作為加強國有四大行資本基礎舉措的一部分,財政部向四大行定向發行2700億元的30年期特別國債(2028年到期),所籌集資金全部用于補充資本金。其中,中行425億元、建行492億元、工行850億元、農行933億元。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指出,1998年的特別國債發行分兩步走:一是1998年3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將存款準備金率從13%一次性降到8%,四大行超2400億元的資金從法定準備金變為可使用的超額準備金。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四大行將這些資金以及其他超額準備金共計2700億元存放到央行的專用戶頭上。二是1998年8月18日四大行將存放于央行賬戶上的資金用于認購特別國債。

“特別國債作為一種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方式,相比其他債券具有優先權,通常由國家信用擔保,成本低,能夠直接增強銀行的核心資本。”田利輝表示。

從財政部付息成本看,這批特別國債的初始年利率為7.2%。工行在招股說明書中指出,2005年重組前,工行每年需向財政部繳納相當于債券所產生的年利息收入同等金額的款項,債券利息收入實際上與工行每年繳納支出相互抵銷。因此,從1998年特別國債發行至2005年,財政部事實上無需付息。

2005年,工行重組改制為股份制有限公司。作為重組的一部分以及根據財政部發出的通知,該國債年利率下調至2.25%,自2005年12月1日起生效,財政部需按調整后利率向工行支付利息,而工行從同日起毋須每年向財政部繳納與該國債有關的款項。

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曾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這樣的付息成本設置事實上也是1998年特別國債的“特別之處”。廖志明提到,1998年的2700億元特別國債在條款設計上明確了“不可轉讓”,這也意味著銀行得到這筆債券,可以用于清算或者到期兌付,但不能用于正常經營場景下的吸收損失。

市場化融資面臨制約

以外匯儲備為六大行增資也是當前市場討論的方向。

2015年,國家外匯管理局曾通過其投資平臺分別向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注資480億美元、450億美元。更早之前,匯金公司曾于2003年以外匯注資中行、建行,此后又以相同的方式于2005年和2008年注資工行和農行。

市場觀點認為,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充足,同時六大行中有5家都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國際化程度高,在全球降息周期內,以外匯儲備直接注資也是可行的渠道。國家外匯管理局10月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3164億美元,自2015年12月末后再度站上3.3萬億美元大關。

此外,以市場化方式融資同樣是增資的重要可選項。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提到,后續需觀察融資價格與每股凈資產的關系。事實上,這也是當前市場存在疑慮的方面。

張一緯認為,后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的方式會逐步轉向外源式補充和財政結合。目前常見的方式包括再融資和可轉債轉股,考慮到銀行目前大多處于破凈狀態,市場化融資面臨制約。

行業人士對記者分析,如果當前采用股票增發的籌資方式,會損害原始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權益。因此,未來更可行的方式是在股價處于上行通道時,按照不同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分步驟、緩慢地進行增發。

秦燕玲

編輯:馮方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