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每一次技術變革都不會是孤島式的,而是體系化的,通過體系化的科技變革,將啟發新的經濟范式革新。”諾安基金研究部總經理鄧心怡在做客央視財經《財訪》欄目時如是說。

  她進一步指出,AI作為下一輪科技長周期的核心引擎,或將引領未來十年的科技發展,開源在此進程中扮演著“加速器”角色。這一背景下,中國或從“科技跟跑者”轉變為“創新引領者”。

  AI開源浪潮下,中國有望從“跟隨”到“引領”

  蛇年春節前后,DeepSeek V3和R1模型的發布與開源震撼了全球,快速吸引了世界各地開發者共同優化模型、適配場景。鄧心怡就此表示,開源在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期,都大幅推動了技術擴散和進步,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開放協作,促進技術創新與知識共享,當前AI正在重構“智能”的供給方式,開源生態在這一進程中扮演著“加速器”角色。

  復盤前瞻關注到DeepSeek的經歷,鄧心怡表示,有關論文清楚地展現了DeepSeek的研究過程、理論體系和成果迭代,這一國產大模型的橫空出世不僅展現出其在AI領域的硬實力,更體現了國內科技產業扎實的研究基礎和研究能力。

  與此同時,DeepSeek V3同步開放完整的模型權重、部署工具鏈及本土化適配方案,相當于為開發者提供了“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全套工具箱,不同于傳統開源僅釋放基礎模型,而是開源生態的實質性構建。對此,鄧心怡表達了自己的體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企業家精神被極大地激發”。她表示,在技術探索過程中,許多企業開始構建自己的戰略生態,這種布局不是“小院高墻”式的,而是通過開源開放,加速技術迭代。毋庸置疑,以敢于冒險、勇于創新的企業家精神,扎實的人才儲備、持續的教育與科研投入,以及開源開放的生態共建理念,中國科技有望在AI時代通過開源生態的迭代加速技術進步,逐步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

  談及中國科技的整體發展,鄧心怡認為,中國科技正處于“戰略趕超與自主創新并行”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呈現出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全產業鏈自主化突破,在半導體設備、GPU芯片、工業軟件與操作系統等核心領域加速自主可控。二是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政策引導、場景開放加快技術落地,同時市場也在動起來,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前沿賽道布局,中國的大型龍頭企業,包括互聯網平臺公司、科技制造業公司等均認同這一次AI浪潮代表的工業革命投資機會,也正在這個方向上積極投資。

  諾安基金科技組看好未來四大領域的前沿技術

  DeepSeek等技術產生重大變化,模型能力賦能千行百業剛剛開始。展望未來,鄧心怡提及2025年AI產業鏈投資,她表示,當前重點關注三個層面。包括:一、國內市場&海外市場,預計2025年國內市場將實現技術突破,國內的人工智能產業鏈存在較大機會。二、算力&應用。應用生態建設的空間和預期較大,重點區分該算力部署重點是在端側還是云端,隨著應用場景豐富,2025年端側可能更為受益。第三,應用生態TO B&TO C。TO C市場上限或更大,而TO B的產品部署和業績兌現可能更早。

  她指出,機器人也許是端側應用中最有想象力的部分,但量產仍是當前核心痛點。要實現量產目標,需要依托國內高效率和高質量的供應鏈優勢。在技術層面,她非常關注機器人能力的提升,強調技術突破和提升需兼顧硬件迭代與軟件升級。關注未來機器人相關軟件的升級和適配,軟件上的迭代和進步決定了此次機器人泛化能力的突破。而從需求端看,工業領域已率先實現人形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落地應用,而在醫療、養老等服務場景和深海、消防等特種場景也有很強烈的現實需求,一旦技術上滿足適用條件,產業即會爆發。

  除了人形機器人外,鄧心怡及諾安基金科技組還重點看好商業航天、量子計算和生命科學等前沿技術領域。據鄧心怡介紹,商業航天領域,低軌衛星組網已進入關鍵階段,可回收火箭技術正推動成本下降,手機直連衛星會打開下游應用市場。量子計算與生命科學則更具想象力,量子計算的核心優勢在于其指數級并行計算能力,能夠突破經典計算機的物理極限;合成生物學與基因編輯技術及其與AI融合后的效率革新,在生物制造、醫療健康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前景。此外,由這四大領域進一步延伸的潛在顛覆性技術,如腦機接口、可控核聚變等,都是諾安基金持續關注跟蹤的科技發展方向。

  鄧心怡最后表示,對于中國科技未來崛起充滿信心。值得注意的是,諾安基金《中國科技——敢!2025年諾安基金科技投資報告》即將于3月28日發布,涵蓋諾安基金科技組對于AI、量子計算、生命科學、商業航天等領域的前瞻洞察,旨在更好幫助投資者把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與機遇。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觀點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后可能發生改變,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保證,亦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者投資于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時,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托管協議》、《招募說明書》、《風險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文件及相關公告,如實填寫或更新個人信息并核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投資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資存在可能導致本金虧損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代表本基金業績表現。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擔。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

編輯:朱麗霓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