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衍菘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新發產品規模已突破2200億元,總體呈現大體量基金數量增加、發行節奏加快、權益類產品占比提升等特點。
這些積極變化,不僅反映了市場的修復與投資者信心的增強,也為基金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公司可通過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加強風險控制等措施,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年內基金發行規模
已達2242.47億元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按基金成立日統計,今年以來成立的新基金數量為583只(統計各類份額),發行規模達到2242.47億元。
具體來看,今年新發行的固收類產品(含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市場型基金)數量、發行規模以及規模占比,相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其中,年內發行的固收產品數量為160只,同比下降39.39%;發行規模為1038.05億元,同比下降39.90%;規模占比46.29%,相較去年同期減少26.95個百分點。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新發行的權益類產品(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數量和發行規模均有所增加,且規模占比也有顯著提升。其中,新發行的權益類產品數量為371只,同比增長22.44%;發行規模達963.13億元,同比增長102.81%;規模占比為42.95%,較去年同期增加22.81個百分點。這表明今年權益類產品的市場發行情況較去年同期有所好轉。
“這一變化反映了投資者對權益類產品的興趣和投資意愿顯著增強。”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陳宇恒表示,權益類產品占比提升是市場成熟與投資者理念轉變的體現。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投資者對權益類產品的認知逐漸加深,更加重視長期投資價值和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華林證券資管部董事總經理賈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權益類產品占比提升反映了市場趨勢的積極變化。基金公司需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加大對權益類產品的研發與投入,以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需從規模導向轉向投資者回報導向。
發行節奏加快
提前結募頻現
從年內公募基金發行情況來看,發行節奏明顯加快。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今年以來成立的新基金,最長的募集92天,最短的當日結束募集。記者統計發現,相較去年同期,今年新產品的認購天數中位數和平均認購天數均有所減少,中位數為14天,平均認購13.37天,分別同比縮短了1天和2.86天,顯示出市場認購效率提升。
募集時間較短的產品以短債和指數產品居多,例如中銀淳利三個月持有A、宏利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以及華泰柏瑞上證科創板200聯接A、國泰上證科創板綜合ETF等。
通常來說,相關產品得以快速募集,體現出其市場定位和產品策略的精準性。陳宇恒認為,這折射出當前市場三大特征:一是避險情緒與結構性機會并存背景下,投資者對“確定性”與“效率性”的追求;二是資管行業被動化、工具化轉型進入加速期;三是基金公司通過精準定位客戶需求,實現規模擴張與生態優化的平衡。未來,工具型產品(如利率債基、指數ETF)的創新迭代或將成為行業競爭的新焦點。
值得關注的是,多只基金提前結募。Wind數據顯示,583只年內新成立的基金中,152只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占比達26%。“日光基”數量達到20只。
此外,多只大體量新產品發行。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67只產品發行規模超10億元。大成景蘇利率債A發行規模居首,達59.9億元,其余發行規模居前的產品也主要是債基。
權益產品方面,建信上證科創板綜合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綜合ETF、博時科創綜指ETF等3只跟蹤科創綜指的寬基ETF,成為年內權益類產品“發行規模之最”,均達20億元,其中兩只產品的認購戶數均超過2萬戶。
對此,賈志分析稱,提前結募的債基和“日光基”多集中于工具型產品。同時,基金公司通過提前結募縮短發行周期,既可快速響應市場熱點,又能避免同質化產品分流資金,體現了“快發快結、細分突圍”的競爭策略。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