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了35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票面利率為2.15%。據悉,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此次發行的資本補充債,不僅刷新了年內保險公司單筆發行的最高規模記錄,還創下年內保險公司債券發行的最低票面利率記錄。

今年以來,險企資本補充需求上升,一度掀起發債熱潮。據《金融時報》記者統計,截至9月26日,年內已有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新華保險、平安產險等8家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或永續債,合計發債規模近800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償二代二期工程的深入實施,加上近年來國內信用風險頻發、資本市場震蕩,公司部分投資資產面臨一定減值損失,投資收益率下行,使得保險業對資本的需求愈發迫切,債務融資以其成本相對較低、操作靈活等優點愈發受到險企青睞。

險企發債不斷升溫

據了解,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此次發行的債券為10年期固定利率品種,在第5年末附有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并引入“債券通”機制。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有關負責人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此次發行旨在維持償付能力水平穩健、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

增資和發債一直是險企補充資本的兩大主要方式。《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險企發債熱情不斷高漲。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中國人壽、利安人壽、新華保險、平安產險等在內的8家保險公司通過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或永續債券的方式進行資本補充,累計發債規模近800億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債券融資具有多方面的優勢。首先,債券融資的利息支出可稅前扣除,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而股權融資則需稅后支付股利,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其次,債券融資不稀釋現有股東的控制權,保持了公司治理結構的穩定。此外,隨著監管對險企股東資質和資金來源審查的加強,股權融資的難度增加,而債券融資則以其發行程序簡便、融資速度快的特點,成為險企快速補充資本的重要渠道。

目前,險企發債方式主要有兩種,永續債和資本補充債。相較而言,資本補充債更受險企青睞。以今年情況來看,太保壽險、泰康人壽、中英人壽發行了規模分別為80億元、90億元、30億元的永續債,其他保險機構發行的均為資本補充債券。

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云表示,資本補充債券主要增加保險公司的附屬一級資本,有益于提高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但不涉及核心資本補充。而永續債則能補充核心二級資本和附屬資本,可同時提升保險公司的核心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

“永續債由于其無固定期限、可吸收損失的特點,投資者需承擔更高的風險,同時要求更高的收益回報,導致相同條件下其利率通常高于資本補充債。保險公司在發行債券時需要考慮這一成本差異。”楊澤云說。

發債熱情高漲為哪般?

對比去年同期,年內保險公司發債成本進一步下降。數據顯示,2023年保險公司發債的票面利率在3.24%—4.7%之間,而今年,上述8家險企今年發債的平均票面利率僅為2.44%。

“低利率環境無疑為保險公司發行債券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刺激了保險公司發債的積極性。”對外經貿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表示,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發行債券更是企業自身長遠發展的需要。比如,發行債券可以為保險公司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增強流動性管理能力。同時,發行債券也能支持保險公司進行業務轉型和創新。龍格解釋道,隨著保險行業向數字化和服務化轉型,資本投入成為推動這些變革的關鍵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至2024年為償二代二期工程的過渡期,有大量保險公司申請采用過渡期政策,在部分監管規則上選擇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全面執行到位。麥肯錫分析稱,雖然償二代二期規則對夯實資本質量、優化資本風險計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為保險公司資本管理帶來較大調整,尤其是在當前利率走低、投資市場波動的環境下,保險公司資本管理的矛盾更加凸顯。

某資深業內人士對向記者表示,在新會計準則和新金融工具準則落地后,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受到一定挑戰,其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幅度較大。同時,保險產品結構向低價值率的儲蓄險傾斜,投資收益率下滑和前期續保率下降,都間接提升了險企對資本的要求。

“過渡期政策的結束,可能會推動險企通過發債等方式補充資本。”在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看來,年內保險次級債新增發行仍有空間。

記者 李丹琳

編輯:馮方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