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春6月29日消息(記者舒震 見習記者郭明彤)當新民大街的青磚疊映著全息投影的流光,當歷史建筑的穹頂下響起咖啡杯與文創市集的碰杯聲,這條承載著城市記憶的老街,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每位市民游客的到來。
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開街媒體見面會現場(央廣網見習記者 郭明彤 攝)
6月28日,長春市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開街媒體見面會在新民大街舉行。長春城投集團、偽滿皇宮博物院、中奧梵木商業、長春市朝陽區政府、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等五家單位先后通過“場內發布+視頻展示+場外連線”的立體形式,展示了這條歷史街區的保護更新成果、功能活化路徑及未來運營規劃。同時,宣布新民大街將于7月5日正式開街,為長春“一心一帶兩翼”全域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1445米歷史街區的蝶變
北起解放大路、南至新民廣場的1445米街區,藏著抗日戰爭十四年與1945年勝利的雙重隱喻。長春城投集團用140天完成“拆圍透綠、多桿合一”的市政改造,將13個歷史院落打造成“可進入、可感知、可體驗”的街區空間。偽滿皇宮博物院以“一館三廳”文博矩陣為核心,構建起歷史教育與科技體驗的融合空間。其中,由長春日報社改建的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作為“文化核”,以《新民更新》《長春非遺》等五大展陳串聯“一條街、一座城、一群人”的歷史敘事,搭配偽滿國務院舊址等三個展廳,通過文物與全息投影、AR技術的結合,讓市民游客與歷史場景“觸手可及”。
街景與燈桿(央廣網見習記者 郭明彤 攝)
老街區的活力突圍與智能服務
在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的煥新圖景中,新民大街文旅業態的創新布局尤為引人注目。29家特色店鋪構成“老字號+新銳品牌”的業態矩陣,既有傳統非遺工坊,也有沉浸式藝術空間,為歷史街區注入活力。朝陽區在此構建的“無感式”服務體系,則讓這份歷史體驗更顯溫度,80余名保障人員、太陽能充電椅、AR導覽二維碼,讓游客在“不打擾的體貼”中深度沉浸。更驚喜的是7月5日啟動的“新民漫游計劃”,20小時精彩內容、118場創意活動、21處沉浸場景,將整條街變成“沒有圍墻的劇場”。
街路上的特色店鋪(央廣網見習記者 郭明彤 攝)
構建長春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作為長春“一心一帶兩翼”文旅格局的核心支點,新民大街串聯起偽滿皇宮博物院、人民廣場等歷史地標,共同構成了城市核心區;向東形成以凈月潭、蓮花山、神鹿峰等為核心的生態文化之旅;向西則形成以長影舊址博物館、54路有軌電車、一汽歷史文化街區、航空博覽園等為載體的產業文化之旅;與伊通河55公里濱水綠道與北湖畫舫、工業軌跡公園、南溪里文旅小鎮等構成的城市濱水景觀帶,共同繪就長春“一心一帶兩翼”全域文旅融合發展廣闊圖景。即將開通的兩條旅游公交專線與上線運營的“春城漫游”雙層觀光巴士,將全方位展現長春歷史文化風貌,讓車廂成為流動的文化舞臺。
指示牌與街景(央廣網見習記者 郭明彤 攝)
當歷史街區在保護中發展,當文化基因在創新中延續,新民大街不僅是長春的“城市客廳”,更是用磚石與智慧寫就的活態歷史書——它讓過去可觸摸,讓未來可期許,正以開放之姿,邀八方來客共讀春城的古今故事。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