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2日消息(記者 牛谷月)新時代新征程上,國有芯片企業如何踐行“中國芯”的使命擔當?人工智能和集成電路的深度融合又將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近日,央廣網邀請全國政協委員、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御風做客央廣網,分享自己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實踐與思考,以及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概念的解讀。
央廣網邀請全國政協委員、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御風做客央廣網(央廣網發 王綜鶴攝)
人工智能+機器人:從服務特定場景到“全才”
機器人在春晚舞臺上扭秧歌,廣受世界關注。從高科技實驗室走到千家萬戶的生活里,在機器人要走的這條路上,需要突破的核心技術是什么?這條路還需要走多久?“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還需要時間。”郭御風認為,機器人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具身智能”既要一個聰明的大腦,還要一個協調的四肢,“它需要認知-決策-行動-反饋這一系列復雜的鏈條”。
郭御風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作為機器人的大腦,雖然已經很聰明了,但是對比人腦還是不夠。“人工智能更擅長的是知識型的、可搜索的部分,但是對一些帶有推理性、思考性的內容還是會出現一些‘人工智能幻覺’。這個問題在人工智能發展的現實階段,還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我們提升很快,其實現在大模型(的進步)不是按年了,每月就有一個飛躍,所以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它應該聰明到一定程度了。”
例如最近爆火的DeepSeek,郭御風認為它是一種現象,背后代表的是我們國家這幾年在推動創新驅動、推動“人工智能+”的結果。“大量的成果在涌現,我們創新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郭御風說。
在機器人的行動方面,郭御風認為也極具挑戰。“機器人做規則性的動作還好,但是很細節的動作其實還是有挑戰的。”郭御風表示:“大家都講今年叫做具身智能的元年,今年一定會有大量的機器人和具身智能的新技術、新產品出來,但是我認為它應該先從一某特定功能或者特定領域開始普遍化。”郭御風認為,現階段要求機器人成為一個“全才”還很難,但是要求其做某一場景的特定動作,應該很快會有一些突破性的進展。“就跟人的進化一樣,機器人也有不同的進化階段,但是它在不同的階段里面,能夠完成它不同的任務。也許現階段我們給它的是一個相對初級的任務,但是隨著它的演進迭代,機器人就可以執行更多更復雜的任務了。”
人工智能+千行百業:需解決場景融合、成本問題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人工智能+”行動的部署從“開展”升級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在我國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正發生轉變。“人工智能產業一定是中國乃至世界未來科技發展的主賽道和主方向,所以我們需要用舉國之力去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郭御風說。
郭御風認為,經過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和產業生產的機會已經逐步顯現。但是人工智能+要走進千行百業,還面臨一些困難。“首先就是要把人工智能技術與我們的行業場景和行業應用進行深度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真正提質增效、創造價值的應用出來。”
其次是性價比的問題。“因為人工智能不是免費的”,郭御風指出,人工智能背后有著巨大的投資和成本,不是說接入人工智能就一定是好的,還要考慮人工智能所帶來的附加值和效率提升是否能覆蓋成本,要看人工智能與行業的具體結合。
“‘人工智能+’里面是千行百業,對我們半導體行業的從業者也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機會。”郭御風表示,“比如說我們是從事芯片設計的,在未來人工智能怎么去提升我們芯片的設計效率這一塊,現在我們也在摸索。”郭御風認為,人工智能一定會對集成電路這個產業帶來很大變化,甚至會造成一些重構。“這種重構以后帶來的商業模式的變化,我覺得都是有無窮的想象空間的。”
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有望闖出新路
從應用到算法大模型到軟件,再到整機計算、芯片,人工智能的產業鏈很長。怎樣通過產業鏈協同創新來提升產業效率和效果?郭御風認為,某種程度上講,國內人工智能產業鏈的有些環節還存在弱項和短板,可以通過上下游之間的協同來彌補。“未來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優化,一定是中國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產業闖出一條路的一個有效路徑。”
郭御風強調,人工智能不管怎么火熱,它最終的技術還是要轉化為應用,為社會生產力創造價值,所以一定要推動技術產品走向高質量場景應用。“人工智能產業,包括它背后的集成電路產業,本身在一個快速的追趕和發展期,這個時候特別需要我們創造一個良性的、規范的市場秩序,讓從業者能夠通過良性的競爭,不斷提升技術和產品的競爭力,這樣對我們的產業發展才是有利的。”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成為大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裝上了“中國芯”,對于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來說,可以說是提質又提氣。郭御風表示:“作為國有企業,踐行國家戰略是我們本身的職責和使命,我們一定要去通過自主創新,研制出更好的、有競爭力的產品,來賦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來解決信息底座的安全性問題、產業發展問題,這是我們作為芯片企業本身的職責。”
郭御風對芯片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飛騰在這個領域生根了20多年,一直在努力迭代和研制芯片。我們去年實現了千萬顆‘中國芯’的應用,我們也覺得非常驕傲。現在這1000萬顆芯片已經在我們國家的各行各業里面發揮作用了。”郭御風認為,做好芯片一方面能推動企業自身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夠推動國家在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未來中國芯片有望服務更多、更廣域的算力需求。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