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8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小微企業“融資難”目前已得到多大程度的緩解?遭受疫情沖擊后的小微企業在資金上會不會難上加難?全國工商聯等多方5月8日發布《2019-2020小微融資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記者梳理,生機、轉機、危機是這份權威報告里集中體現的三個關鍵詞。

  “生機”:近半數“小店經濟”盈利水平超20%
  報告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和個體經營戶這三類統稱為“小微”,其中,小型企業被稱為“頭部小微”,微型企業和個體經營戶被稱為“長尾小微”。
  報告結論顯示,我國的小微企業始終充滿“生機”,“小微”經營者規模越小、盈利能力越強,近半數的“小店經濟”盈利水平超過20%。
  全國工商聯研究室副主任涂文在現場展示了一組數據:“‘小店’集中在規模小的‘長尾小微’經營者中,主要從事住宿、餐飲業、生活服務業、文教娛樂業。2019年,近一半(49.1%)的‘長尾小微’利潤率在20%以上,超過四分之一(26.1%)利潤率在30%以上,僅有3.3%處于虧損狀態。”
  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報告給出的結論是,“小微”經營者的信貸獲得情況改善快,是近年來金融普惠政策受益最多的一個群體,超過八成(82.3%)的“小微”經營者認為貸款獲取相比3年前更加容易、便捷。不過,報告也明確地指出,“小微”經營者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還沒有根本緩解。
  “轉機”:超四成“小微”經營者通過互聯網銀行“自救”
  但好消息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正在迎來越來越多的“轉機”。涂文在現場說,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正在成為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機制的重要主體,一個最直接的數字就是,超過四成的“小微”經營者通過互聯網銀行進行“自救”。
  “2019年有融資需求的‘長尾小微’經營者中,73.7%的資金需求在50萬元以下,主要集中在20萬元以內,每筆貸款周期平均在3個月左右。疫情發生以來,有融資需求的‘長尾小微’經營者中,已有超四成(40.5%)通過互聯網銀行信用貸獲得融資。”涂文說。
  對此,央行參事室主任紀敏在現場表示,小額、高頻的貸款基本在線上完成,“長尾小微”主要通過互聯網銀行融資,這都說明金融供給已經出現了明顯分層。提升金融體系的“適配性”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一個方面。
  他說:“針對‘長尾小微’企業來說,一個重要的政策傳導管道或是通道就是我們的互聯網金融、數字金融,在這一次的疫情沖擊下,這一點更明顯了。金融供給側改革特別提出‘適配性’,這種適配性實際上在中小企業大的群體里已經有了一定的體現。”
  “危機”: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盈利狀況明顯惡化
  盡管互聯網銀行、數字金融等都在資金上持續為小微企業“輸血”,但報告指出,小微企業仍面臨“危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小微企業經營者盈利狀況明顯惡化,利潤水平較去年同期下滑超過30%的比例達到41.67%。多部委近日不斷強調,幫助小店渡過難關是當務之急,因為“小微”經營者事關穩就業、穩民生和穩消費的“底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