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你報稅了嗎”成為近期社交媒體上的熱議。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年度匯算正式開啟,多省份已陸續開放了網上辦理渠道,北京也在10日開通了手機端遠程辦稅功能。什么情況可以“退”、什么情況需要“補”?

  對于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年度匯算,要先理解兩個概念,一個是“綜合所得”,另一個是“年度匯算”。“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這四項,不包括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那么“年度匯算”就是將納稅人的“綜合所得”,對照之前已經預扣預繳過的稅款,實行“按年算賬、多退少補”。

  那么,什么情況下可以退稅?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財稅專家葛玉御說:“有很多情況可以退稅。比如,各月收入不均勻,1、2月份交了稅,但全年收入不到6萬元,按年來算不必交稅的;比如該扣的扣除沒有扣,來年匯算的時候再扣,都屬于交多了,要退稅。退稅這件事兒不分收入高低,有的‘一頓操作猛如虎,申請退稅兩毛五’,有的風輕云淡之間退稅五位數,不管多少,建議都要去申請,這是你應有的權利。”

  預繳稅額高于應繳稅額的可享受退稅,反過來,預繳稅額明顯低于應繳稅額的就需要補稅。

  葛玉御說:“比如既有工資,又有勞務報酬,各項綜合所得收入加總之后適用稅率高于預扣率的,往往要補稅。只要綜合所得超過12萬元,且補稅金額超過400元,就必須補稅。有人說我不想補,我把App卸載了看不見,是不是就不用補了,當然不是,你不僅要補稅,而且還需要交罰款和滯納金。”

  想要逃避補稅要不得,同樣,想要投機取巧多退點稅也要不得。

  有網友分享了一個所謂的個稅年度匯算“秘笈”。他先是在專項附加扣除模塊給自己偽造了一條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專項附加扣除,然后又在年度匯算申報時給自己虛假填寫了4000元的自然災害受災減免稅額,使得年度申報后不需要進行補稅。事后,他又意猶未盡,決定作廢申報,又自行填報了一次,填入了不實的已繳稅額,最終產生了2000多元的退稅。

  對此,葛玉御提醒,這樣的做法會踩到“紅線”。“納稅人通過虛增扣除項目或減稅項目逃稅的,會成功吸引稅務局的注意,面臨稅務行政處罰,計入納稅信用檔案。”

  新個稅法實施已滿一周年,本次的個稅年度匯算也是個稅改革帶來的新鮮事物。隨著越來越多的自然人納稅人動動手指完成報稅,個稅改革的紅利也在持續釋放。

  “一方面絕大多數人稅負明顯降低,很多人拿到退稅;另一方面大量自然人納稅人直接參與個稅匯算,享受退稅權利、履行補稅義務,算是開天辟地頭一回,有助于培養納稅人意識,推進稅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葛玉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