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30日消息(記者佟亞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好轉,我國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遭受疫情沖擊的部分產業鏈、供應鏈正在迅速恢復。我國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便捷完善的基礎設施、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都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系列報道《產業鏈上的中國力量》,今天(30日)推出《中國產業鏈為三星半導體“爭分奪秒”》。

  國內半導體芯片行業有序復工復產 保障國際產業鏈

  “芯片本身是一個重要的核心元器件,任何一個電子產品離不開內存、芯片。另外,芯片對時效性要求也比較嚴格,行業上說,‘半導體是時間產業’。”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公司副總經理李成春如是說。

  半導體行業,可以用“分秒必爭”來形容。一是因為半導體價格波動較大,生產線停擺將造成市場被動;二是技術變革迅速,必須盡早搶占市場制高點。因此,疫情期間,公司運轉經不起半點停頓。

  不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成春卻顯得很“穩”:“我們春節以來都是滿負荷運行,基本上能夠把產能充分利用上。”

  如今,在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工廠里,一個個指甲蓋大小的動態隨機存儲器芯片經過封裝測試后,運回韓國總部,銷往全球市場。實際上,為了保障海外訂單及時出貨,李成春說,他們一直是全年無休。“我們按照‘四班三運轉’,實際上春節期間正常維持生產。我們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在2月3日拿到了復工通知書,目前保持了正常生產的狀態。”

  對于半導體行業來說,復工復產是個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卡殼,整個鏈條可能會運轉不暢。比如平時不起眼的包裝材料,如果供應不及時,也會導致無法對產品進行包裝,也意味著沒辦法出口。

  積極協調上下游產業鏈 保障產品鏈條不斷

  面對疫情,李成春不僅需要保障公司自身正常運轉,更需要考慮上下游供應商的復工問題。他說:“對于大企業來講,相對而言自身問題不大,但是任何一個方面都需要保持平穩運行,所以缺不了任何一個‘螺絲釘’,可能更多是通過為中小企業解困以確保大企業正常運營。”

  春節期間,李成春一直不斷和各供應商聯系,并向蘇州工業園區經發部門尋求幫助。幸運的是,幾乎所有的供應商都在100公里內,甚至不少就在蘇州工業園區內。其中有一款生產急需的包裝材料,在園區經發部門的協調下及時復工。當李成春收到供應商復工的微信時,他連聲表達“感謝”。“如果(供應商)都在工業園區,那么區內就可以協調;如果跨區,可能就需要工業園區間協調。大多數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都在100公里范圍之內,所以協調起來相對效率較高。經發部門在這個過程中,為復工復產做了很多協調方面的工作。”李成春說。

  封裝測試環節滿載運轉,不過對于“兩頭在外”的三星半導體來說,全球20%的動態隨機存儲器芯片將要從這里運往韓國、銷往全球,因此,公司不得不面臨疫情造成的通關運輸問題。

  海關助力精細化對接管理 為產品進出口掃清障礙

  從2月份以來,蘇州工業園區海關與企業提前對接具體事宜,并全天候開展通關查檢業務,確保防疫生產物資通關“零等待”;開通進口防疫物資通關專門受理窗口和“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為相關物資辦理通關手續,積極實現“秒通關”;對查驗貨物采取“即到即驗即放”的措施,實現通關“零延時”。這些舉措,讓企業進出口基本不受影響。李成春用“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來形容這項工作。他說:“我們屬于主材料進口、成品出口這種‘兩頭在外’的生產模式,所以每天都要進出關。為了讓通關不受影響,海關做了很多細致復雜的工作。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他們還能夠確保我們的進出口不受影響,可以說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被他們完成了。”

  作為落戶蘇州工業園區的第一家外資企業,26年來,三星半導體見證了當地營商環境的逐步改善以及中國產業鏈的不斷完善。

  面對疫情,正是中國完整產業鏈的優勢,讓三星半導體能夠“爭分奪秒”,順利完成全球產業鏈中的中國環節。隨著這里生產的芯片銷往全球,眾多品牌的手機、電腦、服務器也將迎來芯片這一“心臟”的到來。在疫情大考中,中國供應鏈不僅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更為全球產業鏈的穩定提供了可靠保障。